注册

杜义德

开国中将
杜义德
杜义德[公元1912年-200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像 湖北武汉黄陂区人物
杜义德(1912年5月16日—2009年9月5日),男,汉族,1912年5月16日生,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3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役系毕业,大专学历,中将军衔。
# 杜义德:从赤子到开国中将的传奇人生
杜义德,1912年5月出生于湖北武汉黄陂。早年,他饱尝生活艰辛,当过学徒、做过工,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也为他日后投身革命埋下了种子。

1927年,杜义德积极投身革命浪潮,参加农民协会,从此踏上了为人民解放而奋斗的征程。1928年,他参加赤卫军,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正式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杜义德从基层做起,历任红四军第一师三团班长、排长、连长、连政治指导员,红四军第十师三十团政治教导员、二十九团政治委员,红三十军第八十九师政治委员,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一师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总部四局局长、直属纵队司令员、骑兵师师长等职。他参加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以及残酷的西路军作战,在枪林弹雨中锤炼出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

抗日战争爆发后,杜义德在不同岗位上为抗击日寇贡献力量。他先后担任八路军一二九师随营学校副校长,新编第四旅副旅长,冀南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兼地委书记、冀南军区司令员等职务 。在冀南地区,他带领部队积极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与日军展开了无数次激烈战斗,为巩固和发展冀南抗日根据地立下赫赫战功 。

解放战争时期,杜义德继续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他担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政治委员,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第十军军长 。在刘邓大军南下的关键战役中,他带领部队为野战军开路,掩护野战军中原局机关和刘邓首长前进,成功为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打开通道,其出色的指挥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受到刘邓首长的高度赞扬 。此后,他又率部参加了一系列重大战役,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不朽功勋 。

新中国成立后,杜义德依然坚守岗位,为国防事业和军队建设奉献力量。他先后担任川南军区司令员、第三兵团第10军军长兼政治委员,积极投入到地方建设和军队发展工作中 。1951年,他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在异国战场上与战友们并肩作战,为保卫国家和维护和平作出重要贡献,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国旗勋章 。回国后,他又在沈阳军区、海军等重要岗位任职,历任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旅大警备区政治委员,海军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兰州军区司令员等职,在不同领域为加强国防力量、推动军队现代化建设付出大量心血 。

在荣誉方面,1955年,杜义德被授予中将军衔,同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他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在政治生涯中,他曾任第十一届中共中央委员,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和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

杜义德不仅在军事和政治领域成绩斐然,还著有《杜义德文集》,其个人简介被收入《中国人名大辞典·当代人物卷》和《将帅名录》 。

2009年9月5日18时37分,杜义德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他逝世后,众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如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等,分别以不同方式对他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对其亲属表示慰问 。杜义德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无数后来人,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 杜义德:铁血丹心铸传奇,戎马倥偬写春秋
杜义德出生于湖北武汉黄陂的贫寒之家,仅读8个月私塾后,便开始了苦难的童年——八九岁给地主放牛,15岁到武汉当学徒,受尽老板欺凌。不公的世道让他内心充满愤懑,而黄麻起义的消息,如同一束光,照亮了他的前路。当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来到木兰山塔耳岗区,他毅然投身革命,开启了波澜壮阔的人生篇章。

1929年,杜义德与家乡百余名赤卫军加入红军,编入红11军31师4大队。作为宣传队长,他带领战士翻山越岭宣传革命、筹集给养,还多次在与“清剿”敌军的交锋中打胜仗。凭借山区生活练就的本领,他被战友称为“夜老虎”,敌军则忌惮地称他“尖黄陂” 。

长征途中,杜义德展现出非凡的勇气与担当。1935年3月,他与徐向前在嘉陵江边侦察地形,为部队渡江选点。渡江战役中,他担任方面军渡江指挥,面对90师副师长王近山违反命令导致浮桥堵塞,果断开枪杀马,确保部队顺利过江,也因此与王近山结下不解之缘,日后二人成为刘邓大军麾下的“黄金搭档” 。战斗中,他冲锋在前,不幸胸部中弹,伤愈后调往31军。1936年,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会师后北上,杜义德率部前行,与一方面军战士相遇时,双方激动相拥,他抱起小战士让其骑马,见证了红军会师的感人时刻 。

西路军西征失利后,杜义德与王树声编入右支队进入祁连山。在祁连山中,队伍失散、物资匮乏,他们历经千辛万苦,靠吃草根、喝雪水、沿途乞讨前行。途中,一名战士不堪重负自杀,杜义德捡起子弹激励众人坚持。最终,他幸运地遇到“援西军”,而王树声则历经磨难才回到延安 。

抗日战争时期,杜义德虽起初被委以八路军129师随营学校副校长之职,与渴望上战场的心愿相悖,但他依然全身心投入办学。面对学员思想复杂、文化水平低等问题,他从扫盲抓起,教授语文、算术和军事知识,将刘伯承的军事著作作为教材,结合实际教学。1942年,他调任冀南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后兼任政委和地委书记,在冀南与日军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 。“4·29铁壁大合围”中,部队被围,沙尘暴意外助八路军突围,杜义德在马头镇战斗中腿部中弹,仍拔出弹片继续战斗,率部成功转移 。面对冀南平原无险可守、自然灾害频发且日军肆虐的困境,他组织武工队,通过宣传瓦解伪军、镇压汉奸、建立情报网,使日军逐渐龟缩,最终在1945年率部解放冀南大片土地 。

解放战争时期,杜义德率部参与多场关键战役,成为“运动战”的典范。1946年定陶战役,面对国民党30万大军进攻,晋冀鲁豫野战军仅5万余人,刘伯承、邓小平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先打蒋介石嫡系赵锡田的第3师。杜义德主动请缨承担诱敌任务,将赵锡田部诱至大杨湖地区。总攻发起后,经过3天血战,杜义德投入全部预备队撕开缺口,最终全歼第3师,活捉赵锡田,此役被毛泽东誉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范例 。

杜义德的部队以勇猛善战著称,善打硬仗恶仗。千里跃进大别山时,面对前有阻敌、后有追兵的危急形势,在汝河之战中,刘伯承提出“狭路相逢勇者胜”,杜义德传令部队轻装血战。18旅、16旅旅长率部浴血奋战,杀开血路,掩护刘伯承、邓小平和野战军指挥所顺利渡河,受到刘伯承高度赞扬 。

在攻打汤阴城时,杜义德为减少战士伤亡,提出“多流汗、少流血”,指挥部队挖地道、筑工事,将攻城阵地推至敌人近处,最终轻松攻克城池,活捉孙殿英,受到刘邓通令嘉奖 。淮海战役中,他率部“牵牛”牵制黄维兵团,后参与围歼,通过构筑堑壕层层“剥皮”,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胜利,歼灭黄维兵团 。

杜义德一生征战,伤痕累累,却始终坚守战场。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无畏的勇气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传奇经历和英勇精神激励着无数后人。 
上一篇:周继红下一篇:蔡良村
中国古代十大文豪
王朝稳固的奠基者
第十八届中央书记处书记
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电影学院
唐朝宰相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开国中将
唐代文章四友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浙江省委原书记
辽宁省委原书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重庆市委书记
原中顾委委员、中央党校原校长
诗人、作家、书法家、新闻工作者
浙江省委原书记
文化传承的践行者
原工信部担任副部长
开国大校
翁源人物
中国音乐家
教育部原党组副书记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解放军少将、空军技术部副部长
革命与建设征程中的奋进者
佛山市卫生局原局长
原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
原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湖南省委原书记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开国中将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开国中将、原中央统战部副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开国中将
开国中将
开国中将
开国中将
开国中将
开国中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开国中将
湖北省教育会原会长
开国大校
园艺教育家,果树学家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