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毫:踏实奋进的实干者 杜家毫,一位以务实、勤勉著称,在不同地区、不同岗位上都留下坚实足迹的领导干部。凭借沉稳的领导风格、敏锐的发展眼光和心系群众的深厚情怀,他在地方建设与国家发展进程中,积极贡献力量,推动各项事业稳步前行。 沪上启航,初露锋芒 1955 年 7 月,杜家毫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上海,这座充满活力与机遇的国际化大都市,在时代浪潮中不断发展变革,也为杜家毫的成长提供了独特的环境。尽管成长环境并非优渥,但杜家毫自幼便展现出勤奋刻苦、积极进取的品质。 1973 年 3 月,年仅 18 岁的杜家毫投身到上海市跃进农场工具厂,成为一名工人。在工厂里,他从基层做起,凭借踏实肯干的态度,逐步担任副指导员、党支部副书记等职务。这段基层工作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实践能力,更让他深刻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艰辛与坚韧,培养了他与群众紧密相连的情感,为日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1975 年 7 月,杜家毫凭借出色表现,担任上海市跃进农场党委委员、综合计划组组长,后又升任场党委副书记、场政治处副主任。在这些岗位上,他积极参与农场的规划与管理,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为农场的发展出谋划策,展现出初步的领导才能。 1978 年 9 月,杜家毫迎来了职业发展的新契机,调任上海市农场局团委副书记,随后于 1981 年 9 月担任团委书记。在这期间,他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类青年活动,激发青年职工的工作热情与创造力,为农场局的青年工作注入新活力。1982 年 9 月至 1983 年 1 月,杜家毫参加上海市委党校第九期轮训班学习,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政治素养与理论水平。 1984 年 6 月,杜家毫担任上海市农场局科技处负责人,开始涉足科技领域的管理工作。1985 年 6 月,他出任上海市农场局工会副主席,并于 1987 年 2 月明确为正处级,主持工作。在此期间,他还坚持学习,于 1983 年 9 月至 1988 年 6 月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专业完成学业,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松江深耕,崭露头角 1990 年 4 月,杜家毫调任上海市松江县委副书记,正式开启了他在地方主政的生涯。1993 年 1 月,他担任松江县委书记,此时的他年仅 38 岁,成为上海市县委书记中最年轻的一位。在松江任职期间,杜家毫展现出卓越的领导能力与务实的工作作风。他深知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的重要性,到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深入农村、深入基层展开调查研究。当时社会上流传着 “农民比城里人还富” 的说法,为了探寻真相,他住进新桥镇青政村一位农民家中,挨家挨户走访了 20 多户农家。通过这次深入调研,他发现农民离小康仍有较大差距,多数家庭仅拥有黑白电视机和陈旧家具,盖楼房的资金一半靠借贷。还有一次,他前往泖港镇一个穷村调研,看到村里道路破败、饮水河浜污秽不堪、村办公室窗户玻璃不全,内心深受触动。基于这些调研结果,杜家毫连夜起草了考核部门干部的三条标准:一看 “做了多少实事”,二看 “解决了多少难题”,三看 “出了多少发展经济的好点子”。在他的领导下,松江县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各项事业取得显著进步。1995 年 6 月 30 日,杜家毫因工作成绩突出,荣获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 称号,成为当年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中较为年轻的一位。载誉归来的他,将荣誉化作动力,继续带领松江人民为实现小康目标而努力奋斗。此后,杜家毫还在 1995 年 9 月至 1996 年 7 月参加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并于 1995 年 9 月至 1998 年 7 月在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世界经济专业深造,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领导能力。1998 年 7 月,松江撤县设区,杜家毫担任上海市松江区委书记,继续为松江的发展贡献力量。 多地历练,积累经验 1999 年 10 月,杜家毫调任上海市杨浦区委书记,在新的岗位上,他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他积极推动杨浦区的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加强区域内的产业布局调整,关注民生改善,努力提升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在杨浦工作期间,他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才能,协调各方资源,为杨浦区的发展带来新的变化。2003 年 2 月,杜家毫担任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政府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主持办公厅工作),后又相继担任市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办公厅主任以及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委会主任等职务。在这些岗位上,他参与到上海市政府的综合管理与协调工作中,为市政府的高效运转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 年 4 月,杜家毫出任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浦东新区作为上海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杜家毫到任后,积极推动浦东新区的改革与创新,加强与国内外的经济合作与交流,推动区域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多方面实现快速发展。期间,他于 2005 年 3 月至 2007 年 5 月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习,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进一步提升了自己在经济管理领域的专业素养。 龙江履职,贡献力量 2007 年 12 月,杜家毫离开上海,奔赴黑龙江任职,担任黑龙江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党组副书记。在黑龙江工作的 5 年多时间里,他积极参与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工作中。他深入了解黑龙江的省情,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关注民生保障。2011 年 4 月,他担任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2011 年 9 月专任黑龙江省委副书记,2012 年 5 月兼任政法委书记。在不同的职务上,他都尽职尽责,为黑龙江的稳定与发展贡献力量。在担任政法委书记期间,他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为黑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湘楚担当,推动发展 2013 年 3 月,杜家毫调任湖南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党组书记,4 月担任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代理省长、党组书记,5 月正式当选为湖南省省长。到湖南任职后,杜家毫深入调研湖南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积极推动湖南的产业升级与转型。他大力支持湖南的制造业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变,培育新兴产业,为湖南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他关注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在教育、医疗、环保等民生领域,他也加大投入,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2016 年 8 月,杜家毫担任湖南省委书记,肩负起更大的责任。他带领湖南人民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推动湖南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新的突破。他注重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湖南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在他的领导下,湖南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他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湖南走绿色发展之路,加强对洞庭湖等重点生态区域的保护与治理。2017 年 1 月,杜家毫当选为湖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进一步为湖南的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他积极推动地方立法工作,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为湖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履职全国,持续奉献 2020 年 11 月,杜家毫不再担任湖南省委书记职务,但他依然心系国家发展。2020 年 12 月,他担任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23 年 3 月,杜家毫担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2025 年 3 月 18 日,他率全国人大农委调研组,前往茂名市开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专题调研。在调研中,他深入了解当地乡村产业发展、生态修复等情况,充分肯定茂名市在相关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并指出乡村产业发展要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要深入贯彻落实相关会议精神,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如今,杜家毫继续在国家层面为农业、农村等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见解,为推动国家相关政策的完善与实施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