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国学智慧的传承者与中国式管理的开创者 在当代学术与文化传播领域,曾仕强是一位熠熠生辉的人物。作为中国式管理的先驱,他以深厚的国学底蕴、独特的见解,将传统智慧与现代管理完美融合,成为全球华人敬仰的学者;作为资深教育家,他的足迹遍布校园与讲台,培育了无数人才;作为卓越的演讲家和作家,他凭借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将晦涩的国学经典与管理理论,传递给了普罗大众。 成长背景:籍贯与早年求学经历 1934 年,曾仕强出生于福建,祖籍漳州。福建,这片东南沿海的土地,自古以来便是文化昌盛之地,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为曾仕强的成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文化土壤。2018年11月11日19时54分,曾仕强在台湾安详辞世,享年84岁。 他的父亲曾乃超,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曾任漳州华安一中的首任校长以及曾仕强母校南方小学的校长。在父亲的严格教导下,曾仕强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为其日后在国学领域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学时期,由于父亲工作调动,曾仕强随父前往厦门读书。20 世纪 50 年代,他前往中国台湾,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在台湾,他考入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攻读教育学专业,并顺利获得学士学位。大学期间,曾仕强展现出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和卓越的学习能力,广泛涉猎各类学科,为自己构建了多元的知识体系。 海外深造:学术视野的拓展 大学毕业后,曾仕强并未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储备,而是选择远渡重洋,前往欧美等国游学深造。他先后在美国杜鲁门大学获得行政管理硕士学位,又在英国莱斯特大学取得管理哲学博士学位,之后还荣获牛津大学管理哲学荣誉博士学位。 在海外学习期间,曾仕强深入研究西方管理理论和哲学思想,系统地学习了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然而,在接触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他越发意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价值。这种文化上的对比与思考,促使他萌生了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相结合的想法,为他日后提出 “中国式管理” 理念埋下了种子。 学术生涯:从校园到文化传播 游学归来后,曾仕强开启了他丰富多彩的学术生涯。他先后在多所高校任职,包括台湾交通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担任教授等重要职务。在校园里,他专注于中、美、日管理比较,中、西管理思想比较,以及人际关系与沟通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曾仕强的课堂生动有趣,他善于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案例和故事,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他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在教学过程中,他不断积累经验,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学术观点。 除了在高校任教,曾仕强还积极投身于文化传播事业。他通过演讲、著书立说等方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思想理念传播给更广泛的人群。他的演讲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能够吸引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背景的听众。无论是在企业讲座中分享管理经验,还是在文化论坛上解读国学经典,他都能以独特的视角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发听众的强烈共鸣。 提出中国式管理理念:对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创新 上世纪 70 年代末,曾仕强在中国台湾率先提出了 “中国式管理” 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管理学界激起千层浪。 曾仕强认为,中国的人文习俗与西方存在巨大差异,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的管理模式。中华民族拥有高度的智慧和独特的处世哲学,应该运用中国人自己的方法来解决管理中的问题,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强调管理要以人为本,注重情、理、法的结合,倡导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的管理艺术。 为了更好地阐述 “中国式管理” 理念,曾仕强提出了 “中国式管理之六字真诀”:两难、兼顾、合理。他指出,凡事都具有相对性,存在矛盾,这就是 “两难”;管理者要学会将矛盾统一起来,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这便是 “兼顾”;最终,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寻找最合理的决策,即 “合理”。这一理论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受到了企业界的广泛认可和欢迎。 大陆讲学:预言成真与文化交流 1990 年,曾仕强首次受邀来到中国大陆讲学,在中国科技大学授课期间,他大胆预言 21 世纪必将是中国人的世纪。当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刚刚起步,但曾仕强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看到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在全球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曾仕强的预言得到了验证。他的这一前瞻性观点,不仅让人们对他的学识和眼光赞叹不已,也进一步增强了他在中国大陆的影响力。 此后,曾仕强频繁往来于两岸之间,通过举办讲座、培训课程等方式,积极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他的讲学足迹遍布中国大陆的各大高校和企业,所到之处,均受到热烈欢迎。他用生动的案例和幽默的语言,将国学智慧与管理理念传授给大陆的听众,为促进两岸文化融合、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媒体影响力:登上百家讲坛与著作等身 2007 年,对于曾仕强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他正式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舞台,主讲《易经与人生》,成为第一位登上 “百家讲坛” 的台湾学者。在节目中,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易经》这一古老而神秘的经典,将其中蕴含的智慧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广大观众对《易经》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随后,他又在《百家讲坛》推出《胡雪岩的启示》,通过剖析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一生,探讨商道与为人处世的哲学,深受观众喜爱。2009 年,他再度联手《百家讲坛》推出《易经的奥秘》,这是 60 年来《易经》在央视的首次全景展示,节目一经播出,便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 “易经热”,使更多人对国学经典产生了浓厚兴趣。 除了在电视媒体上的影响力,曾仕强还著有《中国式管理》《家庭教育》《孙子兵法与人力自动化》等多部著作。这些书籍内容丰富,涵盖了管理、国学、家庭教育等多个领域,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将他的思想理念呈现给读者,成为广大读者学习和实践的重要参考资料。凭借这些著作,曾仕强在 2010 年 11 月 15 日发布的 “2010 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 上,以 780 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第 5 名。 社会贡献与荣誉: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 曾仕强一生致力于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他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领域,还体现在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上。他经常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与教育,通过举办讲座、捐赠书籍等方式,为培养下一代贡献自己的力量。 由于在学术和文化领域的卓越成就,曾仕强获得了众多荣誉和社会认可。他担任过多个重要社会职务,如新加坡资政李光耀的家族顾问、台塑集团王永庆的首席顾问、台湾兴国管理学院校长、台湾智慧大学校长、罗浮山国学院院长、胡雪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统一促进会理事长等。这些职务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肯定,也为他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让他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推动文化传承与发展。 2018 年 11 月 11 日 19 时 54 分,国学大师曾仕强在台湾安详辞世,享年 84 岁。他的离去,是文化界的一大损失,但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学术成果,却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曾仕强用一生的时间,诠释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他的 “中国式管理” 理念和对国学经典的解读,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继续探索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发挥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无论是在学术研究、文化传播,还是社会贡献方面,曾仕强都堪称一位值得尊敬和铭记的杰出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