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林若

广东省委原书记
林若
坚定的改革开拓者、务实的发展推动者、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 —— 林若
林若(1924 年 10 月 - 2012 年 10 月 7 日),广东潮安人,中山大学文学院毕业,本科学历。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在广东乃至全国的发展进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1924 年 10 月,林若诞生在广东潮安这片土地上。青少年时期,他就积极接受进步思想的熏陶。在梅州东山中学读书时,他便对革命真理充满了向往,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共地下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之中。1945 年 5 月,林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启了他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征程。同年 7 月,他考入中山大学文学院,在校园里,他积极团结、引导进步青年紧紧跟随共产党的步伐,踊跃参与爱国学生运动。1947 年 1 月,由于身份暴露,他毅然前往东江游击区工作,先后担任东江第二支队教导员、粤赣湘边纵队支队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等职务,在艰难的革命斗争环境中,锤炼了坚定的意志和出色的领导能力。
1950 年 3 月起,林若的工作重点转向地方建设。他历任中共广东省珠江地委政策研究室城市组组长,中山县土改工作队队长,东莞县五区土改工作队队长、区工委书记,东莞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副书记、书记等职务。在东莞工作期间,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土地改革工作中,深入乡村,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疾苦,大力推动农业、手工业、私营工商业的改造。他积极组织兴修水利,改善农田灌溉条件,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振兴,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改变当地贫穷落后面貌付出了诸多心血,深受当地群众的爱戴和尊敬。
1966 年 7 月,林若担任中共广东省湛江地委第一副书记。然而,“文革” 期间,他不幸受到冲击和迫害,但他始终坚守对党的忠诚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念,未曾有过丝毫动摇。1971 年 2 月后,他历任湛江地委常委,南方日报社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省委运动办副主任,中共广州市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1977 年 7 月,林若再次回到湛江,担任地委书记。此时,他展现出了非凡的改革勇气和敏锐的洞察力。1977 年冬天,他在海康县(现雷州市)北和公社谭葛大队试点推行包产到户,这一举措犹如一声春雷,迅速改变了谭葛大队长期以来生产靠贷款、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的困境。尽管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他还不能公开号召各地全面推行,但他坚决支持这一改革探索。随着消息的传播,湛江不少地方纷纷效仿,到 1980 年上半年,湛江率先允许各地试行包产到户,比中央下发允许贫困 “三靠队” 包产到户的 75 号文件还要早。到 1980 年底,湛江大部分农村实现了包产到户,农村经济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他也因此支持点燃了广东农村改革的第一把火。
1982 年 12 月,林若担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此后,他在广东的发展中发挥了更为关键的引领作用。彼时,国务院批复广东为综合改革试验区,广东的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林若团结带领省委领导班子,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紧密结合广东实际,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他明确提出在坚持社会主义、发展商品经济、鼓励市场竞争、改进领导方法等方面必须树立新观念、新标准的思路,大力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全方位推动广东改革开放各项事业向纵深发展。
林若十分重视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投入到落后山区的开发建设中。自 1985 年主持省委工作起,省委、省政府每年都会召开一次山区工作会议,研究制定山区开发的战略举措,引导山区广大干部群众走上治山致富的道路。他果断作出 “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广东大地” 的重大决策。当时,经过三次大砍伐,到 1985 年,全省 1.5 亿亩山地中森林面积大幅减少,荒山荒坡超过全省山地总面积的 1/3,水土流失问题也十分严重。为了表明决心,林若在电话会议上强调:“十年绿化广东,省委是有决心的,我也是有决心的。不把广东绿化起来,死不瞑目。” 他不仅言辞坚定,更是身先士卒,亲自带队到从化的水南、黄溪村办点,参与植树造林。从 1986 年到 1990 年,广东共组织了五次造林绿化大检查,通过严格的奖罚机制,激励各地积极投身绿化工作。1991 年 3 月,广东省被国务院授予 “全国荒山造林绿化第一省” 的荣誉称号,1993 年底,“十年绿化广东” 的目标提前两年基本实现,林若也因此被亲切地称为 “造林书记”。
在推动乡镇企业发展方面,林若同样不遗余力。他多次率队到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学习先进经验,并结合广东实际研究和制定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的有力措施,强调对乡镇企业要坚决放宽政策,大开 “绿灯”。在他的推动下,广东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东莞、中山、顺德、南海成为当时闻名全国的广东 “四小虎”,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将 “四小虎” 的发展模式总括为 “珠江模式”,这其中离不开林若的积极推动与贡献。
林若稳步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价格的市场调节作用,在全国率先放开物价,大力推行国有企业改革,给企业放权让利,使各项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同时,他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倡导社会主义文明新风,推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让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他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旗帜鲜明地惩治腐败。1983 年至 1986 年,他亲自抓广东整党工作,组织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惩治了一批腐败分子,为广东的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
1991 年 1 月,林若转任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在此期间,他高度重视人大立法工作,主导制定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地方性法规,积极推动行政机关严格依法办事,对广东依法治省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他注重加大监督力度,积极推进人大监督机制不断完善,为广东的法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7 年 1 月,林若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依然心系国家和人民。他担任广东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广东省老区促进会理事长等职务,继续发挥余热。他关注国计民生,经常以老党员的身份深入调查研究,围绕改革发展和社会热点问题建言献策,为解决老少边穷地区 “读书难、行路难、看病难” 等问题竭尽全力。
2012 年 10 月 7 日 20 时 10 分,林若同志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 89 岁。林若同志在近 70 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对党和革命事业无限忠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共产党人甘于奉献、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本色。他坚持原则,顾全大局,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虽历经坎坷,但始终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具有高超的领导艺术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是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注重科学决策的典范,也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爱护干部、团结同志的榜样。他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功绩和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激励着后人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行。

广东省委原书记
山东省委书记
原中共河北省委原书记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香港乐坛当之无愧的殿堂级歌手
辽宁省阜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佛冈县人物
中华民国时期政治家、书法家
清末天津义和团首领之一
广东省委原书记
易学家
贵州省委原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中国科学院院士
著名水利学家、教育家
原黑龙江省委原书记
香港南丰集团创办人
早期西藏妇女工作的开创者、领导者
经济学家
西藏军区干部学校教师
机械原理专家
广东省委原书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重庆市委书记
王何鸿燊原配夫人
新兴县人物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