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侯光炯

中国科学院院士
侯光炯
侯光炯[公元1905年-1996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像 上海市金山区人物
侯光炯(1905年5月7日—1996年11月4日),又名侯翼如,男,汉族,上海金山人,是我国著名的土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原西南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前身之一)教授、博士生导师、名誉校长。

求学经历
- 1911年至1917年,就读于金山县吕巷镇第三小学。
- 1917年秋至1922年秋,在江苏南通甲种农校攻读农科。
- 1922年秋至1923年夏,毕业留校任棉花实验室技术员。
- 1923年秋至1924年7月,免试升入南通大学农科就读。
- 1924年7月至1928年夏,转入北平大学农学院农化系攻读本科,获农学士学位。

学习期间,侯光炯经常到学校附近农村接触农民,看到土壤盐碱化导致农业产量低、农民生活贫困,决心以土壤科学作为主攻方向,改变国家贫穷落后面貌。

科研与教育生涯
- 1928年6月毕业后,侯光炯经人介绍回北平大学农学院任图书馆管理员,不久改任助教。期间,他深受陈宰均教授的影响,陈教授教导他要走向祖国大地开展土壤调查,研究和发展中国的土壤科学,并帮助他修改论文,提升写作能力。
- 1931年,经虞宏正教授推荐,侯光炯进入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与美国专家一起工作。1934年任该室副主任,1937年晋升为主任。在此期间,他和同事们开展了大面积的土壤调查,撰写了《河北省定县土壤调查报告》等多篇论文,树立了土壤科学必须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信念。
- 1935年,侯光炯作为代表出席在英国牛津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土壤学大会,宣读论文并展示水稻土标本,系统介绍中国水稻土研究成果,受到与会科学家重视。会后,他受多个国家代表邀请和中华教育基金会资助,前往各国访问和合作研究,在瑞典写出《土壤胶体两性活动规律》,在苏联写了《红壤成分与茶叶品质的关系》。
- 抗日战争期间,条件艰苦,侯光炯在家中进行研究,在女儿和妻子的帮助下,初试成功“土壤粘韧性测定法”,受到国内外同行重视。
- 1946年,侯光炯转入四川大学任教授,主讲土壤肥料学等课程。他教学认真,实行启发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学术讨论、野外考察和科学研究。这期间,他与青年教师合作撰写的多篇论文刊于第四届国际土壤学大会论文集中。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侯光炯应邀参加全国首次土壤肥料会议,朱德同志关于“土壤科学必须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号召让他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土壤科学发展道路的信念。1952年院系调整后,他任西南农学院教授,承担了云南橡胶宜林地考察、土壤调查、土壤普查、农业土壤区划等任务,并写出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
- 1956年,侯光炯加入中国共产党,兼任中国科学院重庆土壤室主任,集中精力研究紫色土,于1960年提出“农业土壤生理性”的见解。“文化大革命”期间,尽管遭遇家庭变故和困境,他研究农业土壤的决心丝毫未动摇。
- 1973年起,侯光炯深入农村长达18年,在四川简阳镇全区和长宁县相岭区蹲点,进行土壤科学理论应用研究,提出旱地“大窝栽培”和冬水田“自然免耕”技术,大面积推广后增产效果显著。
- 1978年,侯光炯提出的“土壤肥力生物热力学”理论荣获中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1979年,他担任宜宾自然免耕研究所所长,继续研究“自然免耕技术”。这项技术在全国13个省、市推广面积达4000多万亩,平均增产幅度达15%左右,获1986年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1987年全国科技进步三等奖。
- 1994年4月,侯光炯赴墨西哥出席第十五届国际土壤学会议,会后顺访美国进行学术交流。

主要成就
学术成果丰硕:他和同事、助手们合作,撰写各类论著及学术论文,主编出版我国第一本农业土壤专著《中国农业土壤学概论》,还主编出版《土壤学》(南方本)等五本专著,公开发表论文达140余篇(册)。
创新理论观点:提出用土壤粘韧曲线作为判断土壤肥力的方法,60年代末提出“土壤肥力的生理性”观点,后发展成“土壤肥力生物热力学”观点,为土壤科学理论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推动技术推广:“水田自然免耕”技术的成功研究和推广,有效解决了南方低产稻田的“深、冷、烂、毒”等问题,提高了稻田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发展。

荣誉与担当
侯光炯1955年被遴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曾先后被选为第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6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9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他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多次提出提案和建议,关心国家农业科学发展,为我国土壤科学事业和农业发展奉献了一生。
上一篇:叶可明下一篇:顾野王
中国科学院院士、晶体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中顾委委员、农业部部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上海剧作家协会原副主席
时代变革的积极推动者
双城人物
宝安区人物
作家、诗人、翻译家、语言学家、汉学家
国民革命军军长
斗门区人物
女作家
开国大校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无产阶级革命家、全国政协原副主席
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
中国台湾地区前领导人
中共情报保卫人员
江西省委原第一书记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
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民书法家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番禺区人物
中兴通讯创始人
中国预警机之父
明朝著名书法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南朝文字训诂学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中共枫泾区委书记、革命烈士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