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钊(1905-1931),松江县枫泾镇(现属金山区)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中共枫泾独立支部书记,1927年9月,陈云回青浦领导松江地区的工作和农民运动,任陈云为书记的中共青浦县委委员兼枫泾区委书记,同年调任中共松江县委,回枫泾开展党的工作。1930年春节后,在上海被捕。被捕后,先后被关押在上海警备司令部龙华监狱、江苏省高等法院苏州第三分监。在狱中,与关在一起的管文蔚等发动难友组织暴动和绝食斗争。1930年冬,被移解镇江江苏省临时军法会审处。押解途中,秘密研究对策,到镇江后继续开展斗争,与镇江县委联系向上级报告,请求组织营救,并准备设法越狱。1931年1月,江苏省委与镇江县委决定农历正月初一(2月17日)行动。但江苏省临时军法会审处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六日(2月13日)就将袁世钊等9位同志,押到北固山麓杀害了,时年27岁。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遗骸迁葬于镇江烈士陵园。
革命英烈袁世钊的光辉一生
1901 年 3 月,袁世钊出生于松江县枫泾镇(今属金山)。家中兄弟众多,他排行老六,有菊生、昌生、方生几位兄长。袁世钊幼年便遭遇母亲早逝的变故,父亲以经商维持生计。高小毕业后,袁世钊踏上了农村小学教师的岗位。
1924 年,经侯绍袭介绍,袁世钊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前往上海进行了三个月的学习。学成回到枫泾,他在北镇第三高小继续教书。那时,党组织时常派人到枫泾开展宣传工作,南栅励志学校成为秘密活动的重要据点。1926 年下半年,大革命浪潮汹涌,袁世钊在枫泾积谷仓积极创办农民协会,提出 “减租减息”“打倒土豪劣绅” 等有力口号。他鼓励农民,如果地主坚持收足十成租,大家就坚决不缴,农民协会会为大家撑腰。袁世钊召集地主开会,提出二五减租的合理要求,然而到场的地主寥寥无几,只有小地主沈肖杞前来。当年冬天,以大地主叶桐叔(前清举人、省参议员)为首的二十一个枫泾地主,联名向南京省府诬告农协霸租。最终,枫泾农协被强行封闭,仅有的武器也被收缴。无奈之下,袁世钊转移到农村,继续寻找革命的火种。
1926 年冬,北伐军逼近浙江,孙传芳下令沪杭铁路全线戒严。一天夜里,袁世钊得知敌军车将过枫泾,立即带领陆龙飞、子琴、张杏松、薛照生等人,在宋浜至水旺村一带割电线、撬铁路。行动中,他们被巡道的铁甲车发现,敌军开枪追击,众人只能匆忙分散躲避。袁世钊走在最后,历经艰难,泅过几条河,却在黑夜中迷失方向,来到钱家草。幸运的是,雇农顾桂龙伸出援手,给予帮助。在袁世钊的引导下,顾桂龙后来也投身革命。
1927 年初,北伐军势如破竹,直趋浙江。为阻止军阀孙传芳的军队运送军需,中共江浙区委指示沪宁、沪杭铁路线党组织破坏铁路。枫泾支部在袁世钊、陆龙飞领导下,组织农会骨干及上海来的同志,在枫泾东栅外割电话线、撬路轨。但因轨钉牢固、工具不齐,进度缓慢,被护路铁甲车发现,首次破路行动失败。不久,上级派来装有工具的划子船,可还未与袁世钊取得联系,就被敌人察觉,第二次破路也未能成功,不过对配合沪宁铁路线的破路斗争起到了一定作用。
1927 年春,袁世钊奉命前往嘉善,参与筹建国民党临时县党部,临时县党部成立后,他担任执委兼农工部长。在国民党县党部公开吸收党员时,对于是否让大地主加入,内部出现分歧。大地主沈肃平煽动地痞冲进临时县党部,抓走袁世钊。当时革命形势高涨,此举激起县党部中左派、大多数党员及民众的愤怒,罢工罢课风潮涌起,大家向县政府请愿。县长迫于压力,释放了袁世钊。出狱当天,袁世钊严正揭露土豪劣绅的阴谋,表示坚决斗争,得到众人支持,群众自发将沈肃平押解到县政府监狱。在嘉善期间,袁世钊一方面与土豪劣绅作斗争,另一方面深入善益布厂,宣传革命道理,组织工会,领导工人罢工维权。他还通过嘉善中学校长胡兆焕,对中学生进行革命教育,在杨庙发动农民成立农民协会,在嘉善城里组织商民协会,动员各阶层民众支援北伐革命。
然而,“四・一二” 政变后,国民党右派 “清党”,袁世钊成为嘉善枫泾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豪绅重点打击对象,中共枫泾支部从城镇转向农村。1927 年 9 月,中共江苏省委派陈云回青浦,领导松江、金山、青浦三县党的工作和农民运动。枫泾支部在陈云领导下,发动农民恢复农民协会,发展王子琴、顾桂龙等农会骨干入党,壮大了党支部力量。11 月,中共青浦县委(即松江县委、松金青县委)成立,陈云、夏采曦先后任书记,吴志喜任县委委员兼松江区农民军指挥,袁世钊当选为县委委员。枫泾支部改组为枫泾区委,袁世钊兼任区委书记,陆龙飞、王子琴、顾桂龙等为区委委员。此后,袁世钊全身心投入土地革命工作,主要任务是筹备秋收武装暴动。
1928 年 1 月 2 日,青浦县章练塘水警队长袁伯祥率武装船到小蒸替地主逼租,陈云、吴志喜决定组织截击。袁世钊、陆龙飞接通知后,带领部分党员和农会骨干前往小蒸,3 日晨参与打枪船斗争,拉开了青浦小蒸和松江枫泾地区武装暴动的序幕。之后,在袁世钊、陆龙飞、吴志喜共同领导下,他们收缴了多地团防局和地主的武装,向地主征收大洋,没收地主勒索来的大米,并召开群众大会分给贫苦农民。在此期间,陈云多次前来指导工作。1 月 11 日,他们率领约 30 名农民军,镇压了金海琴夫妇、李善庆、李新发等民愤极大的地主和土劣,烧毁地契债据,公布其罪行,群众拍手称快。1 月 16 日,农民军又击杀长浜村土劣艾松泉,这便是震动一时的枫泾暴动。1 月 19 日凌晨,国民党当局从松江、嘉兴调集反动军警,突袭枫泾区委,吴志喜、陆龙飞不幸被捕,袁世钊、顾桂龙等突围脱险。1 月 26 日,吴志喜在松江、陆龙飞在枫泾被杀害,白色恐怖笼罩。松江反动当局在《申报》悬赏通缉 24 人,袁世钊位列榜首,还株连其父亲和弟弟。袁世钊等领导骨干被迫转移到上海。
枫泾暴动失败后不久,袁世钊等人回到枫泾乡下。此时,袁世钊成为松江区、松金青三县的县委主要领导人,领导枫泾地区,还前往金山指导浦南区委工作,实际承担起县委书记职责。秋季,江苏省委曾任命他为镇江县委书记。当年冬天,中共松江县委单独建制,袁世钊是县委四位主要领导人之一,分管枫泾区工作。经过努力,8 月在枫泾区和沪杭铁路以南地区重建 17 个支部,恢复枫泾区委。10 月下旬,该地区发展到 50 多个支部,拥有六七百名党员,农民协会改建为农民委员会。他们筹集 3000 元经费,交给中共淞浦特委代购武器。当年秋收时,枫泾区委领导农民斗争,但因国民党军警搜捕,区委机关多次被破坏,王子琴、薛照生等 20 多位同志被捕,顾桂龙被叛徒枪伤,区委机关再次瘫痪。
在恢复枫泾乡下组织的同时,袁世钊开始向枫泾西部嘉善县属的农村开辟新地区,在姚庄、里泽、枫南等地发展陈天浜等贫苦农民入党,发动 100 多名贫苦农民成立农会。然而,1930 年春节前后,因叛徒出卖,袁世钊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先关押在上海警备司令部龙华监狱,3 月移押至江苏省高等法院苏州第三分监。党组织和家属积极营救,但枫泾地主豪绅联合控告,导致营救失败。
在狱中,袁世钊坚持斗争,他写信给即将刑满出狱的原南汇县委领导人杨杏村,希望其出狱后回枫泾恢复党组织和农民武装,此事泄露后被人告发,但他们在法庭上坚决否认,法庭因找不到告发人而无法判定。同年秋冬,袁世钊与管文蔚等同志发动难友组织暴动和绝食斗争。12 月,国民党省政府将参与狱中暴动的 30 多名政治犯移解到镇江的省临时军法会审处审判。在押解的敞篷火车中,监狱特别支部秘密研究对策,准备最坏情况,决定到镇江后与 “互济会” 联系,争取与镇江县委接上关系,请求组织营救,必要时越狱。军法会审处将难友分别关押,袁世钊被押在警察一中队牢房。江苏省委计划用 3000 大洋买通国民党江苏省党部秘书长金体乾保释众人,但金体乾贪得无厌,省委筹不到巨款,营救失败。袁世钊被以 “宣传赤化、阴谋暴动、危害民国” 罪名判处死刑。1931 年 1 月,省委与镇江县委决定正月初一(1931 年 2 月 17 日)子夜组织越狱,监狱特支通知各处准备,镇江县委在北固山下准备船只接应。然而,国民党反动派提前行动,2 月 13 日(农历 12 月 26 日),将袁世钊等 9 位同志押到镇江北门外北固山麓杀害,袁世钊年仅 27 岁。
袁世钊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始终奉献给了革命事业,他为理想而战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