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国防大学原副政委
李曼村(1917年10月~1996年8月25日),山东章丘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独立二团中队长,第三游击支队连长,营政治教导员,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特务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1940年 起任山东纵队第三旅营政治教导员,第八团政治委员,清河军区清西独立团政治委员,渤海军区第六军分区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渤海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兼警七旅政治委员兼地委书记,第七师政治委员,第十一师政治委员。1947年任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二十九师政治委员。1949年任第三野战军二十八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周村、莱芜、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福州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副政治委员,第三政治干部学校、政治师范学校、第二政治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1961年起任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军事学院政治部副主任,副政治委员。1985年任国防大学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5年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增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96年8月25日在北京逝世。
# 李曼村:从齐鲁山村走出的“儒将”传奇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上,李曼村是一位兼具文人风骨与武将胆识的传奇人物。从济南乡师的进步青年到抗日救国军司令,从野战军政委到国防大学副政委,他的一生横跨抗日救亡、解放战争、国防建设多个历史阶段,用忠诚与智慧书写了“书生带兵”的铁血篇章。
## **一、觉醒之路:乡师学府里的抗日火种**
1917年,李曼村生于山东省章丘市普集镇万山村。1932年,他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在这里接触到共产党人王文轩、姚仲明,开始研读《共产党宣言》《大众哲学》等进步书刊,逐渐树立起救国救民的革命理想。在校期间,他积极参与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成为学生运动的骨干力量。
1937年2月,李曼村回到家乡任教。“七七事变”后,日军铁蹄践踏齐鲁大地,12月占领章丘城。国难当头,他与宋乐生、方子成等爱国志士在祖营坞村秘密集会,成立“章丘人民抗日救国会”,以小学为据点,联络进步青年,传播抗日思想,拉开了章丘武装抗日的序幕。
## **二、揭竿而起:三山峪里的抗日旗手**
### **寻找党的领导:山北之行的关键转折**
1938年1月,李曼村与宋乐生越过长白山,找到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司令部。廖容标、姚仲明等领导人的鼓励,让他坚定了“脱下长衫、武装抗日”的决心。2月8日,五军进驻万山村,枪毙汉奸李圣玺,极大鼓舞了当地群众的抗日斗志。
### **石峪寺起义:章丘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诞生**
1938年2月16日,李曼村在长白山三山峪石峪寺发动武装起义,宣布成立“章丘人民抗日救国军”,自任司令,宋乐生任政治指导员。起义队伍迅速集结七八十人,以“有人出人、有枪出枪”为号召,收缴地主武装、动员青年参军,短短数日便发展成一支初具规模的抗日力量。
### **首战十九郎庄:在挫折中坚定革命方向**
3月3日,为解决武器匮乏问题,救国军包围十九郎村地主武装据点。因遭日伪军偷袭,起义军被迫撤回长白山。尽管首战未捷,但李曼村深刻认识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重要性,遂率部编入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正式踏上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征程。
## **三、烽火征程:从清河平原到台海前线的指战岁月**
### **抗日战争:清河平原的游击精英**
加入八路军后,李曼村历任连长、营教导员、团政委等职,在清河平原开展敌后游击战。他率部参加反“扫荡”、反蚕食斗争,运用“地道战”“地雷战”等战术与日伪军周旋,巩固和扩大了清河根据地。1944年,他任清河军区清西独立团政委,指挥部队拔除日伪军据点30余处,打通了清河与鲁中根据地的联系。
### **解放战争:从渤海劲旅到攻坚主力**
- **山东战场的攻坚先锋**:担任渤海军区第三军分区政委兼警备七旅政委期间,率部参加周村、张店、济南等战役,在济南战役中指挥部队突破外城防线,为解放济南立下战功;
- **南下作战的政工主将**:作为第三野战军28军83师政委,参与淮海、渡江、淞沪、福州等重大战役。在福州战役中,他深入前沿阵地开展战时动员,率部突破国民党军重兵防守的闽江防线,为解放福建作出重要贡献。
## **四、治军育人:从军校校长到国防大学副政委**
### **军事教育的革新者**
建国后,李曼村先后担任华东军区第三政治干部学校、政治师范学校、第二政治学校校长兼政委,致力于军队政治工作人才培养。他提出“理论与实战结合、政治与军事并重”的办学理念,主持编写《军队政治工作案例教程》,为全军政工干部培训奠定了体系化基础。
### **战略机关的政工栋梁**
1960年代起,他历任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军事学院政治部副主任、国防大学副政委等职,参与全军政治工作条例修订与军事院校改革。在国防大学任职期间,他倡导“开放办学、联合育人”,推动建立军政兼容的高级指挥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军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复合型人才。
## **五、荣誉与传承:从少将到纪检委员的使命坚守**
- **军衔与勋章**: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 **政治生涯**:1985年当选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88年任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以“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的作风,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1996年8月25日,李曼村在北京逝世。他的一生,是“书生投笔从戎、将军著书育人”的典范——战争年代,他用智慧与勇气书写胜利;和平时期,他以理论与实践塑造军魂。正如他在《自传》中所言:“我本一书生,因国难而习武;唯愿以笔墨为枪,以思想为刃,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这种“文武兼修、德才兼备”的精神,至今仍在人民军队中传承不息。
**结语**:李曼村的故事,是章丘乃至齐鲁大地革命精神的缩影。他从长白山下的教书先生,成长为共和国的开国少将,始终以“救国救民”为初心,以“强军兴军”为使命。他的军事生涯与教育实践,不仅见证了人民军队的成长壮大,更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永恒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