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呈奎(1909年6月18日—2005年1月20日),号泽农,福建省厦门人。海洋生物学家,中国海藻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
1930年曾呈奎从厦门大学毕业后留校当助教;1934年获得岭南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35年进入国立山东大学生物系工作;1938年担任岭南大学植物学副教授兼植物标本室主任;1942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博士学位;1943年至1945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斯格里普海洋研究所进修海洋学,同时进行海藻调查研究;1946年底回国,担任国立山东大学植物学教授、系主任,兼水产系主任和海洋研究所副所长;1950年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同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78年至1984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198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实验海洋生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7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5年1月20日在青岛逝世,享年96岁。
曾呈奎是中国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中国海藻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1909年6月18日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灌口镇李林村的一个曾姓华侨世家。虽然他不是湖里区人,但作为厦门杰出人物,他为中国海洋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以下是他的生平介绍:
早年经历
曾呈奎两岁时,父母携全家去缅甸仰光投靠经商的外祖父,后回国经商,全家定居在厦门鼓浪屿。1915年,他进入厦门鼓浪屿福民小学学习。1922年,小学毕业后考入寻源中学英语部读书,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全校第一名。1926年,曾呈奎考入福建协和大学,因不满教会学校的宗教课程和管理方式,1927年3月,他因参加收回教育权的爱国运动被校方开除,随后转入厦门大学攻读植物专业。1930年夏,曾呈奎从厦门大学毕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毕业论文课题为《厦门经济海藻研究》。毕业后留校当助教,从事海洋植物研究。
求学深造
1932年,曾呈奎赴岭南大学研究院进修,1934年毕业,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35年7月,他进入国立山东大学生物系(今中国海洋大学)工作,担任讲师,1937年7月晋升为副教授。1938年6月,担任岭南大学植物学副教授兼植物标本室主任。1940年,曾呈奎获得美国密西根大学研究生院奖学金,赴美攻读博士学位。1942年5月,他从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毕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紧接着又获该校拉克哈姆博士后奖学金。1943年3月,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斯格里普海洋研究所进修海洋学,同时进行海藻调查研究,并被该所聘请负责海藻资源及其利用的研究。
回国奉献
1946年底,曾呈奎放弃美国优越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生活待遇回国,担任山东大学植物学教授、系主任,兼水产系主任和海洋研究所副所长。1950年,曾呈奎和童弟周、张玺、朱树屏受国家之托,共同筹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同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4年,改建制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曾呈奎均任副主任、研究员。1957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扩大建制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1959年再次扩大建制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此期间曾呈奎一直担任第一副所长。
科研成就
海藻分类与资源研究:从1930年到1940年,曾呈奎带采集工人对近海海藻资源进行调查研究,采集几千号海藻标本,发表《中国海藻分类研究》,成为中国海藻研究的奠基者。20世纪50年代,他培养并组织藻类分类学家,对中国沿海及北太平洋西部底栖海藻作全面调查,开展海藻资源和分类体系研究,发现百余个新种,两个新属,一个新科,为中国海藻志编写提供了基本资料。
海带养殖技术突破:曾呈奎和助手进行海带夏苗试验,提出陶罐渗漏施肥,还发明了切梢增产法、合理密植法、夏苗病害防治法等,使海带养殖南移成功。到1985年,中国年产海带干品25万吨,占全世界年产量的80%,成为世界上头号海带养殖生产大国。
紫菜养殖研究:曾呈奎教授与助手们进行孢种研究,破解了紫菜生长史和孢子来源的难题,实现人工生产壳孢子用于紫菜人工养殖,使中国紫菜年产量达到一千多万吨干品,成为世界第三紫菜国。后来又启动“紫菜种苗工程”,为紫菜种植业升级换代提供技术支撑。
其他贡献:他首次发现并报导了西沙群岛原绿藻;通过海藻光合作用和色素吸收研究,提出光合生物进化途径;提出“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设想并领导相关实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海藻基因工程研究实验室;还是中国海藻化学工业的开拓者,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生产褐藻胶的车间,对海藻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
学术地位与荣誉
1980年,曾呈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同年被聘为加拿大大西洋海洋研究所卓越访问科学家,1月8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在世界水产养殖会议上当选世界水产养殖学会永久荣誉会员。他还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和省(部委)奖等奖项,以及太平洋地区科学大会畑井新禧志奖、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美国藻类学会杰出贡献奖、山东省首次设立的最高科技奖等。
晚年与逝世
1984年,曾呈奎担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名誉所长。198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实验海洋生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2005年1月20日,曾呈奎因患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医治无效在青岛逝世,享年96岁。
曾呈奎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海洋科学事业,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为中国海藻栽培及化工生产事业奠定了基础,还推动了中国海洋水产生产养殖业的发展,在国际学术界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是中国海洋科学界的一座丰碑,值得后人永远敬仰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