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方君璧

东方杰出的女画家
方君璧[公元1898年-1986年,东方杰出的女画家] 福建福州市鼓楼区人物
方君璧(1898年—1986年),福建闽侯人。中国二十世纪初为数不多的女性画家之一。出生于名门望族,曾经留学法国,在巴黎期间其作品《吹笛女》作为第一位中国女性画家的作品入选“巴黎美术展览会”。1984年巴黎博物馆为她举办了“方君璧从艺六十年回顾展”,给予这位在巴黎起步的东方女画家的业绩以充分的肯定 。
代表作品《吹笛女》《拈花凝思》等。

方君璧

曾仲鸣和方君璧
一、生平经历
方君璧出生于名门望族。方家思想开明,家长将君璧的六兄方声涛、七兄方声洞、七姐方君瑛、四嫂曾醒送往日本留学。方君璧诞生之年,戊戌变法失败,两年后,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古老的中国在时代风暴中迈入二十世纪。在这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方家姐弟毅然投身革命,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方君瑛为人正直,深受孙中山器重,被推选为同盟会暗杀部部长。

辛亥年(1911年)三月,方声洞参加革命党人的广州起义,起义失败,方声洞率队冲锋,不幸中弹身亡,后葬于黄花岗,成为七十二烈士之一。半年后,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清帝被迫退位,中华民国成立。革命成功后,方君瑛、曾醒无意为官,申请官费前往法国留学。曾醒带着弟弟曾仲鸣,方君瑛带着妹妹方君璧一同踏上留学之路。彼时是1912年,曾仲鸣16岁,方君璧14岁。

二十年代的中国,在社会上崭露头角的女性画家极为稀少,方君璧便是其中之一(仅有关紫兰、蔡威廉、潘玉良等寥寥几位)。1920年,方君璧成为第一个考入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的中国女生。在此期间,曾仲鸣获得里昂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22年,他们在法国安纳湖畔喜结连理。1924年,方君璧的作品《吹笛女》入选巴黎美术展览会,她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女性。当时,巴黎各报竞相刊登她的照片和作品,她被誉为“东方杰出的女画家”。同一时期,她还创作了《拈花凝思》等佳作。

1925年,方君璧回国,在广东大学执教,其艺术造诣深受岭南艺术界推崇,国民政府重金购得她的作品,悬挂于中山纪念堂。1926年,方君璧重返法国,在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校长勃纳尔画室进修两年。1933年,她与丈夫曾仲鸣回国,此后,除了油画创作,她开始涉足国画领域。抗日胜利后,方君璧在上海滩举办了一场大规模个人画展,引起轰动。1949年,方君璧前往法国,后又移居美国。1972年,她回国访问,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1978年,她作为首位海外中国画家,受邀在美术馆举办画展。1984年,巴黎博物馆为她举办了“方君璧从画六十年回顾展”,对这位从巴黎起步的东方女画家的艺术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作品介绍
1、《吹笛女》:创作于1924年,布面油画,尺寸为73x1475px ,签名为“Fantchunpi 君璧 1924” 。此作品是中国艺术市场中出现的方君璧创作年代最早的作品,也是其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代表作,堪称中国艺术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吹笛女》在众多艺术史书籍中被广泛收录,多次在博物馆主题展和方君璧回顾展中亮相。1978年,香港大学为庆祝艺术系成立举办“方君璧作品精选展”,该画位列展览名单之首。1984年,它在法国赛努奇博物馆举办的“方君璧从画六十年回顾展”中展出,并被收录进展览画册。2011年9月,在巴黎博物馆协会和赛努奇博物馆主办的“巴黎的华人艺术家”大展中,《吹笛女》再次与公众见面。
2、相关出版**
    - 1924年登上《巴黎美术杂志》封面。
    - 1978年,收录于《方君璧作品回顾展》(香港大学艺术系及香港艺术中心),P2。
    - 1984年,刊于《方君璧》(出版商:Les Presses Artistiques),P6。
    - 2002年,入选《颉颃楼:方君璧夫妇藏传统及现代中国绘画和书法集》(出版商:Collections Baur, Geneve),P56。
    - 2011年,编入《华人艺术家与巴黎》(赛努奇博物馆)。
3、相关展览**
    - 1924年,参加“巴黎春季艺术沙龙”(法国巴黎)。
    - 1978年11月4日 - 27日,举办“方君璧作品回顾展”(香港艺术中心包兆龙画廊、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
    - 1984年1月21日 - 3月11日,举办“方君璧从画六十年回顾展”(法国巴黎赛努奇博物馆)。
    - 2011年9月,参与“华人艺术家与巴黎”展览(法国巴黎赛努奇博物馆)。

三、人物评价
1930年,方君璧再次归国。她追随以西方绘画技法改革国画的岭南派大师高剑父、高奇峰,一同游历祖国山川,相互切磋绘画技艺,并于1932年开始尝试用中国笔墨进行绘画创作。在后续的艺术创作生涯中,方君璧不走承袭临摹传统的老路,始终坚持写生。在油画创作方面,她借鉴透视及素描技法,辅以近似水彩透明的薄色调,以中国的山川人物为题材,营造出一种恬静幽深的诗意氛围,形成了极具个性的绘画风格。对于中西画法,她并非简单地回归或叛逆,也不是折中妥协,而是积极地融合与消化。她曾表示:“我想把西画的解剖学、透视学等原理融入国画,改正国画中不符合科学定律的地方,至于能否成功,我并不在意。”由此可见她在艺术探索道路上无怨无悔的精神。

方君璧在艺术探索过程中,实现了自然与传统的融合。她创作了大量绘画作品,成为闺秀之门中独树一帜的女性艺术家,在中国艺术史上实属难得。她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能够纯真质朴地展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其二,娟秀的艺术气质具有深厚的感染力;其三,严谨的轮廓与传统绘画的写意自然结合。方君璧尝试用稀释的颜料在绢上绘制油画,强调轮廓线和固有色,采用勾线平涂的手法,在工具材料和技法语言上融合中西,致力于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新美术,在艺术语言与材料运用上大胆创新。虽然她没有像徐悲鸿那样发表关于中国画改良的宏论,也没有像林风眠那样提出中西调和的理论,但她的作品充分展现了对中西艺术融合的不懈探索。正如巴黎“沙龙”之后的评价:“其画能融合东西两方特长,西画重逼真,拙劣者流于苦涩无味,东画主神韵,拙劣者则虚无不肖,如今方女士取长补短,故而值得关注。”

1949年至1951年间,方君璧的绘画作品两次在法国展出,她“中西融合”的崭新风格,深受巴黎东方博物院(Cernuschi Musee)院长(Rene Grousset )赏识。定居美国波士顿后,纽约画派抽象表现主义盛行,但这并未对方君璧的绘画风格产生影响,她始终坚持自己独特、稳定且不断探索的风格。她的作品既非传统国画,也不完全是写实西画,既不抽象也不纯写实。其作品没有粗俗之气,也无甜巧之嫌,充满了耐人寻味、饱含人间温暖的抒情韵味。 

上一篇:邵循正
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之堂弟
贝勒爱新觉罗·载瀛长子
画家
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
中国画家
总参谋部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清代画家
元代一位颇具影响力的画家
明代著名画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
画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核心成员
广东省第一位女共产党员
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革命烈士
心理学家
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
德才兼备的英语大师
岭南画派著名画家
家乡建设的奉献者
国民党陆军上将
福田区人物
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原重庆市市长
中央顾问委员会原委员
铁骨铮铮的革命先驱与建设功臣
翁源人物
江西省委原第一书记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中国科学院院士
德才兼备的英语大师
潮剧表演艺术家
海内三陈民国时期诗人
海军抗日名将
原中华民国铁道部次长,汪精卫秘书
中国历史学家
南宋学者,朱熹理学的继承人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临川郡王、文学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烈士
汪伪国民政府官员
东方杰出的女画家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中国男演员
清末“广东四大状师”
革命烈士
东方杰出的女画家
足球运动员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