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汪敬熙

中国现代生理心理学家
汪敬熙
汪敬熙[公元1898年-1968年,中国现代生理心理学家] 山东省济南市人物
汪敬熙(1898年7月7日—1968年6月20日),出生于山东历城,江苏吴县人,字缉斋,心理学家,生理学家,教育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生前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汪敬熙于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1923年获得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学位;1924年任河南中州大学心理学教授、教育学系系主任;1927年任教于中山大学;1931年任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系主任;1933年任中央研究院心理学研究所所长;1945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Detwiler教授实验室做访问教授;1946年代理中央研究院总干事;1947年任北京大学生物系主任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7年—1968年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1968年6月20日在美国逝世,享年70岁。

# 汪敬熙:中国现代心理学与神经生物学的拓荒者
在近现代中国科学史上,有一位从山东历城走出的学者,以其跨学科的学术视野和开创性研究,成为中国生理心理学与神经生物学的奠基人。他就是中央研究院院士——汪敬熙。


## **一、学术之路:从北大到世界的求索**  
1898年7月7日,汪敬熙生于山东历城。1919年,他从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在校期间便展现出革新精神,与傅斯年等志同道合者成立**新潮社**,投身新文化运动。1920年,他远渡重洋赴美留学,于1923年获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学位,主攻方向已转向心理学与神经科学,为其日后跨学科研究埋下伏笔。


## **二、科研奠基:开创中国实验科学新范式**  
汪敬熙的学术生涯以“开拓性”著称,其研究横跨生理心理学、神经生物学等领域:  
- **突破性发现**:他首次揭示**瞳孔收缩与扩张的皮层代表区域**,为脑功能定位研究提供关键证据;在雌白鼠行为研究中创新采用**动态分析方法**,开创哺乳动物行为学研究新路径。  
- **学术论著影响**:编著《皮肤电反射和情绪测量》《出汗的神经管制》等专著,将西方实验科学方法系统引入中国;发表《中国心理学的将来》《我们现在应该尽力提倡实验的科学》等论文,呼吁建立本土化的科学研究体系。  
- **国际学术发声**:1950年,他在《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发表《Unesco and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Organization》,探讨全球科学合作的重要性,展现中国学者的国际视野。


## **三、学科建设:搭建中国心理学发展骨架**  
作为学科建设的实干家,汪敬熙以“实验室”和“系所”为阵地,推动中国现代心理学从理论走向实验:  
- **1927年**:在中山大学创立**心理研究所**与心理学系,这是中国高校早期专业心理学研究机构之一;  
- **1931年**:在北京大学建立**生理心理学实验室**,率先将电子仪器引入脑功能研究,成为中国神经科学实验研究的开端;  
- **1933年**:担任中央研究院心理学研究所所长,统筹全国心理学研究布局,推动学科体系化发展。  


## **四、育人与国际交流:播撒科学火种**  
汪敬熙不仅是研究者,更是教育者与学术桥梁搭建者:  
- **桃李天下**:在北京大学讲授“普通生物学”,培养出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生理学家**张香桐**等杰出学者,其育人理念强调“实验为基,创新为魂”;  
- **国际角色**:1948—1952年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组织部主任**,推动中国科学共同体与国际接轨;1957—1968年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博导,在国际学界传播中国科学成果。  


## **五、荣誉与评价:科学界的“拓荒者”印记**  
- **学术认可**: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成为首批获此殊荣的心理学家之一;  
- **业界评价**:  
  - 《中山大学校报》称其为“皮肤电反射研究先驱”;  
  -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C.N.Woolsey赞其为“国际知名科学家”;  
  - 北京大学评价他是“将电子仪器引入中国脑研究的第一人”。  


## **六、人生终章:科学精神的永恒传承**  
1968年6月20日,汪敬熙在美国逝世,享年70岁。他的一生,贯穿了从“新文化运动”到“战后科学重建”的中国近现代史,始终以“实验科学”为信仰,以“学科建设”为使命。从北大实验室到中央研究院,从国内讲台到国际学术舞台,他用行动证明: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如今,中国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蓬勃发展,正是对这位拓荒者最好的告慰。  

**结语**:汪敬熙的学术轨迹,是中国近现代科学从“引进”到“创新”的缩影。他打破学科壁垒,将心理学、生理学、神经科学熔于一炉;他跨越国界限制,让中国科学在国际舞台占有一席之地。正如他当年在《独立评论》中呼吁的“提倡实验科学”,其精神如同火种,至今仍在照亮中国科研的前行之路。
上一篇:宋昆下一篇:武中奇
大丰区人物
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
原河北省委组织部代部长
原阳江县县长
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获得者
19路军军长、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新月派诗人、散文家
中国现代生理心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核心成员
广东省第一位女共产党员
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
心理学家
家乡建设的奉献者
革命烈士
国民党陆军上将
英勇无畏的革命烈士
德才兼备的英语大师
原甘肃省委书记
中国科学院院士
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前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元末明初的文学隐者
中国近代报刊出版家、政论家
中国现代生理心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