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顺全[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像 四川德阳市绵竹市人物 秦顺全,1963年7月15日出生于四川绵竹,桥梁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湖北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委、湖北省委会主委,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兼职)。 秦顺全,1963年7月15日出生于四川省绵竹市,是中国著名的桥梁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以下是他的详细生平介绍: 求学经历(1980 - 1987) - 1980年,秦顺全考入西南交通大学铁道工程专业。在校期间,他勤奋刻苦,成绩优异,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1984年,他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并选择继续深造,攻读桥梁及结构工程专业硕士学位。1987年4月,秦顺全毕业并获得工学硕士学位,为他日后在桥梁工程领域的卓越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学术基础。 职业生涯初期(1987 - 1998) - 1987年5月,秦顺全进入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勘测设计院工作。他从基层岗位做起,参与了多个桥梁项目的设计和勘测工作,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勤奋努力的工作态度,迅速在同事中脱颖而出。1990年至1994年,担任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勘测设计院室副主任,负责领导和组织团队开展具体的设计工作,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1996年至1998年,担任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勘测设计院副院长,开始在更高层次上参与设计院的管理和技术决策工作,为设计院的发展和技术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发展期(1998 - 2009) - 1998年12月至2001年4月,秦顺全担任铁道部大桥工程局副总工程师,同时兼任大桥局宁波招宝山大桥重建工程指挥部指挥长。在招宝山大桥重建工程中,他面临着复杂的技术难题和紧迫的工期要求。他带领团队深入研究,精心设计施工方案,成功解决了大桥重建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完成,该项目也成为他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 2001年4月至2013年4月,秦顺全担任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在此期间,他主持了多项重大桥梁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技术工作。2003年至2010年,同时担任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充分发挥自己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优势,推动了公司在桥梁设计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他主持设计的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是当今世界公铁两用斜拉桥中跨度最长、宽度最大、荷载最重、列车运行速度最快的桥。从1992年着手设计,到2001年开始正式施工,历时9年。秦顺全采用了世界首创的“三主桁三索面”的桁段架设法,成功化解了桥面宽、荷载重、列车运行速度高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标志着中国从“桥梁大国”迈向了“桥梁强国”。 院士之路及之后(2009年 - 至今) - 2009年,秦顺全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对他在桥梁工程领域卓越成就的高度认可。此后,他继续在桥梁工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2011年3月,担任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4月,秦顺全院士工作室和“深水大跨桥梁研究中心”成立,为桥梁工程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平台。2013年5月,担任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致力于推动企业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2014年8月,担任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带领公司在国内外桥梁设计市场上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 - 秦顺全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学术交流。他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副理事长,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桥梁委员会副主任,为推动中国土木工程领域的学术交流和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此外,他还担任过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湖北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委、湖北省委会主委、湖北省科协副主席等职务,在参政议政、服务社会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要成就 科研成果:秦顺全创立了桥梁分阶段施工的无应力状态控制法理论,创新了大型桥梁结构工厂化、标准化施工方法。实现了大跨度桥梁和跨海大桥建造诸多技术上的突破,解决了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难题。如在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青藏铁路拉萨河特大桥、杭州湾大桥、港珠澳大桥、孟加拉国帕克西大桥等多座国内外大型桥梁的设计、施工中,成功应用相关理论和方法,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完成。 学术著作:先后出版学术专著《芜湖长江大桥大跨度低塔斜拉桥板桁组合结构建造技术》《海上长桥整孔箱梁预制架设技术》《桥梁施工控制 无应力状态法理论与实践》等多部,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为桥梁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奖项与荣誉: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还荣获詹天佑科学技术成就奖、中国青年科技奖、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劳模等奖项和荣誉。 秦顺全从一名普通的桥梁工程技术人员成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凭借的是他对桥梁事业的热爱、执着和不懈追求。他勇于创新,敢于挑战难题,在大型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为中国桥梁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桥梁院士”。他的成就不仅体现在一座座宏伟的桥梁上,更体现在他为中国桥梁工程领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他的工作和贡献不仅改变了中国的交通面貌,也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为中国桥梁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