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 四川德阳市绵竹人物 汪志,1945年3月出生,四川省绵竹市人,中共党员,全国化工先进科普工作者。 现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 汪志:科学与文学的探索者 在四川德阳绵竹的人文谱系中,汪志以其独特的创作与不懈的探索,在科学与文学交融的领域留下了深刻印记。1945 年 3 月,汪志出生于四川绵竹,早年的成长经历为他日后的创作埋下了种子。他在艰苦的环境中求学,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知识的渴望,不断充实自己。高中时代,汪志就展现出了对知识的广泛兴趣,尤其痴迷于阅读国内外的科普文章,苏联时期的科普作品更是深深触动了他,在他心中悄然种下了创作科普作品的种子。那时的他,对无线电和生物学兴趣浓厚,并深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联,期间还创作了一篇相关的科普文章,得到了老师的称赞,这或许是他迈向科普创作道路的初次尝试。 1962 年,汪志踏上了工作岗位,开启了丰富多样的职业生涯。他先后担任过记者、研究员、高级咨询师等职务,还在绵阳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担任副主任、研究室主任等重要职位,并在多个学术组织中任职,如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学传播研究会理事等。这些工作经历极大地拓宽了他的视野,为他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尽管工作繁忙,汪志始终没有放弃对科普创作的热爱,利用业余时间执着地进行着创作与研究。 1971 年,汪志正式踏上创作之路,开始发表作品。当时,国内的科普创作领域尚处于发展阶段,他凭借对科学与文学结合的独特理解,逐渐崭露头角。1978 年,“科学的春天” 来临,这一时期为科普创作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也重新点燃了汪志心中的创作热情。他积极探索如何将科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小说之中,创作了长篇科学小说《无名岛上》。这部作品以生动的笔触,讲述了一位科研人员在研究生物无线电过程中发生的曲折故事。书中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活,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融入了大量的生物学和无线电知识,一经问世便受到广泛关注。后来,汪志将《无名岛上》改编成科学广播剧,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广播剧和小说连播” 节目中播出,获得了听众的一致好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称其 “推出了一个艺术新品种” 。 汪志对科学小说的探索不止于创作实践,更体现在理论研究方面。从 20 世纪 60 年代初开始,他便率先提出并系统研究 “科学小说” 这一概念。他认为科学小说有别于科幻小说,更注重对现实科学的文学反映,包括对科学家正在探索的科学未来的展现。1987 年,他的论文《试论科学小说》在中国科普创作协会主办的《科普创作》第一期发表。1989 年,他出版了《论科学小说》,这被公认为国内第一本关于科学小说的学术专著。实际上,早在 1966 年,他就撰写了《科学小说的时代精神──看科教电影的启示》以及其他相关作品和文稿手稿,这些被视作目前可查的国内对科学小说研究的最早文字记载,足见他在该领域探索的前瞻性。 除了《无名岛上》,汪志在科学小说创作方面硕果累累。《金龙岭》《金龙仙》《六腊之战》《百家锁的故事》《PN 案件》《长生不老术》《寻找超人》等作品,以多样的创作手法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他对科学与文学融合的深刻理解,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在这些作品中,他巧妙地将科学知识与精彩的故事相结合,让读者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科学知识的熏陶。例如在《金龙岭》中,他通过描绘神秘的自然环境和人物的冒险经历,巧妙地融入地质学、生物学等多方面的科学知识,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未知与探索的科学世界。 汪志不仅专注于个人创作,还致力于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他主编了《中国少儿科学小说选》系列丛书,旨在为青少年提供优秀的科普读物,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这套丛书出版后,获得了全国少儿社优秀少儿读物编辑奖、四川省优秀科普图书奖、河南省优秀图书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对我国少儿科普教育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同时,他还积极参与科普社团的组建工作,动员组织绵阳当地的科技工作者成立科普社团,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此外,他曾主编《广播科普》,参与筹建《绵阳科普》报,长期从事科普研究,为科普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诸多智慧与力量。 在科普创作的过程中,汪志注重形式的创新。他出版了国内第一本以广播对话形式系统普及知识的书籍《沼气的制取和利用》,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对话形式,向大众普及沼气相关知识,这种创新的科普形式受到了广泛好评。他还是我国第一套比较完整的《沼气科普挂图》文稿和说明书的第一作者,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沼气知识及其应用。他的散文作品《钱学森院士教我做事与做人》《三访卢嘉锡》《有了爱便有一切 —— 访冰心》等,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科学家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科学家内心世界的窗口。他在文艺理论方面也有所建树,《科学小说的 “贝尔纳效应”》等理论文章,为科学小说的创作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由于在科普领域的杰出贡献,汪志获得了众多荣誉。他被化工部授予 “全国化工先进科普工作者” 称号,还荣获四川省优秀科普论文甲等奖、全国电台文艺节目二等奖、黑龙江省广播剧飞龙奖三等奖等多个奖项。绵阳市科技成果一等奖也有他作为合作获奖者的身影。他的研究成果和业绩多次被国内外报刊报道,在科普界和文学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晚年的汪志,依然心系科普事业,虽然年事已高,但他对将科学知识融入小说创作的探索从未停歇。他的一生,是执着追求科学与文学融合的一生,他以笔为工具,以知识为源泉,为科普事业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成为我国科普创作领域的一座丰碑,激励着后来者在科学与文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