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元熙[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像 四川德阳市绵竹市人物 万元熙,1939年12月9日出生于四川省绵竹市,原籍江苏南京,磁约束核聚变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院长。 万元熙,1939年12月出生于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是中国著名的核聚变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在磁约束核聚变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以下是他的生平介绍: 求学经历(1956 - 1968) 高中阶段:1956年至1958年,万元熙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完成普通高中学习。 本科阶段:1958年,他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大学期间,尽管当时国家经济条件困难,但万元熙勤奋刻苦,成绩优异,打下了坚实的理论物理基础,于1964年获得学士学位。 研究生阶段:1964年,万元熙继续在北京大学攻读原子核理论专业硕士学位,师从杨立铭。1967年,他研究生毕业,为其日后在核聚变领域的深入研究奠定了深厚的学术基础。 职业生涯初期(1968 - 1973) 1968年至1973年,万元熙经历了四川部队农场劳动锻炼以及在凉山州广播器材厂担任技术员的工作。这段经历让他积累了实际工作经验,也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研生涯发展期(1973 - 1995) - 1973年10月,万元熙到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工作,从此开启了他在核聚变领域的科研生涯。他先后担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积极参与和推动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科研工作开展,在核聚变相关理论和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初步成果。 - 1983年至1985年,万元熙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聚变研究中心工作,这期间他接触到了国际前沿的核聚变研究成果和技术,开阔了国际视野,也为他回国后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 1986年至1995年,万元熙担任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在领导和管理研究所科研工作的同时,他也不断深化自己在核聚变领域的研究,带领团队在核聚变实验装置的设计和改进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后续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 重大科研项目攻坚期(1995 - 2009) - 1995年至1999年,万元熙担任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全面负责研究所的管理和科研发展工作。他积极推动研究所的科研体制改革和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了研究所的整体科研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 1996年,万元熙担任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项目总经理。他将聚变物理实验装置重要要求和超导关键技术成功集成,提出并主持完成总体设计。带领研究团队经过近10年时间,完全自主设计、研发、加工制造所有关键部件,自主完成难度和风险极大的全系统总装、调试并达到工程设计指标。2006年,EAST作为科技界重要成果,入选当年的“十大科技进展”“十大重大技术与工程进展”,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被选为建国六十周年重大成果展。 学术成就辉煌期(2009年 - 至今) - 2009年,万元熙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对他在核聚变领域多年辛勤耕耘和卓越成就的高度认可。同年,他还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 2009年起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为培养核科学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贡献力量。 - 2007年,万元熙担任国际热核聚变组织(ITER)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主席,领导由世界著名核聚变专家组成的委员会,直接为ITER的重大科技决策做出贡献,也为中国在ITER的科技决策中争取到重要发言权。 万元熙院士不仅在科研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还十分注重学风建设和团队精神培养。他学风严谨、正派,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始终维护和发扬等离子体所的团队精神,为中国核聚变研究领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人才,带领中国核聚变研究团队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为解决人类未来的能源问题做出了杰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