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汪应洛

中国工程院院士

汪应洛

汪应洛[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管理学部]+像 安徽宣城市泾县人物
汪应洛(1930年5月-2023年7月11日),安徽泾县人,是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著名系统管理学科奠基人,工业工程学科创始人之一。以下是他的生平介绍:

早期经历
1930年5月,汪应洛出生于安徽省芜湖市,祖籍安徽泾县。卢沟桥事变期间,他随家人搬迁至重庆。小学时期,在抗日战争的战火纷飞中,他树立了憎恨日帝侵略者、热爱祖国、发奋学习、振兴中华的志向。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又随家人迁往上海,确立了勤奋学习、科学救国的目标。

1943年,汪应洛进入上海市徐汇中学学习,1946年初中毕业,之后在该校完成高中学业。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他考取了国立交通大学和圣约翰大学,选择进入国立交通大学工业管理工程系学习。大学期间,他先后加入了共青团和中国共产党。1952年,由于院系调整,他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在中国开始首个五年计划的大背景下,他响应党的号召,前往建设祖国第一线。1952年11月,汪应洛应国家派遣前往哈尔滨,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向苏联专家学习,1955年顺利完成研究生学业,成为新中国首个在苏联专家指导下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的企业组织与计划专业的研究生。

工作经历
教育事业:1955年,研究生毕业后的汪应洛返回交通大学,从事管理工程教育事业。1958年,他响应祖国号召,举家迁往西北,任教于西安交通大学。20世纪70年代末,在他的努力推动下,全国开展了第一批管理工程专业本科生教育,此后以系统工程学科为依托开展了管理工程方向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198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西安交通大学为首个管理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1986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设立了中国第一个管理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初步形成了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20世纪80年代后期,汪应洛首先在中国倡导工业工程的研究与应用,开创了中国工业工程教育体系。西安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成为中国该领域的首个国家重点学科,成为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他还积极推动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推动西安交通大学在中国开展专业学位体系的建设和人才培养,首批试点培养了一批工商管理硕士,并率先建议国家设立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近年来,他积极倡导与推动工程管理硕士和应用型管理学博士的教育工作。

    汪应洛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办学,参与中国——加拿大管理教育校际合作计划长达十年之久,并举办中加联合培养博士生中心,先后为中国培养博士生近百名。他还积极推动中国工业工程年会等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交流会议,为推进中国管理学的国际化作出重要贡献。他连续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管理工程学科评审组第1-4届召集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学科评议组第2-4届、第6-8届委员和组长,国家教委管理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第1-4届主任委员等多个重要职务。2015年,他获得了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颁发的“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

科学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汪应洛致力于系统工程在国民经济重大决策中的应用,将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融会贯通于管理工程、工业工程等领域,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系统管理学派。他参与完成的“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发展战略”“2000年的中国”等研究工作,以及建立全国教育规划模型并参与制定全国人才规划等,都被认为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系统工程应用的重大成果。其承担完成的三峡工程综合经济评价及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工作,形成了大型工程决策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体系,相关成果在国家科委组织的长江三峡工程综合经济论证中得到实际应用。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汪应洛在中国率先提出了生产率工程的理论体系和系统的“核”与“核度”的理论。应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研究,提出了全面提高工业生产率的手段和方法,奠定了生产率工程的理论基础。通过参数核度进一步刻画了系统“核”,研究了在核度意义下的优化理论,为复杂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在这些理论基础上,他和他的学生提出了和谐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是中国管理学派的标志性成果。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汪应洛重点关注新的竞争格局下中国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如何发展的问题。他提出基于计算机智能化的战略决策方法和支持工具等理论,主持“863”高技术产业化过程和机制研究,围绕制造业承担了多个国家重大课题,提出“灵捷网络化制造模式”理论和方法以及实施途径。同时,他提出了清洁生产、绿色制造和绿色供应链管理等一系列实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相容的管理模式。

    2000年开始,汪应洛提出企业柔性战略概念和实现战略一体化的管理方法并加以实施。2001年开始,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知识管理的重要观点,如提出伪隐性知识的概念,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依托成立了“知识管理与创新研究中心”。2005年开始,他针对中国制造业大多处于产业链低端的情况,提出了服务型制造等理论和方法并在多个企业推广和实施。2010年开始,他将大数据技术引入到社会与经济管理之中,提出了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的理论与方法。2016年开始,他提出和倡导开展智能制造管理研究与实践,推动制造企业创新发展。

社会任职
汪应洛担任过众多重要的社会职务,包括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系统工程委员会委员,国际工业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国际期刊《Computer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国际编委等。

荣誉成就
汪应洛获得国家教委和国家科委联合颁发的“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等光荣称号,以及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逝世
2023年7月11日22时39分,汪应洛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病逝,享年93岁。

汪应洛是中国管理工程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他培养了120余名博士生,指导的许多学生在各自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他一生致力于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为中国的教育事业、科研事业和经济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5-27 11:03
上一篇:章基嘉下一篇:胡朴安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
贵州省委原书记
文化传承的践行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
抗美援朝老军医
落马官员
中华诗词学会顾问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务院原副总理
原江西省省委书记
辽宁省委原书记
中国预警机之父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李大钊的孙女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江苏省委原书记
原国务院原总理
黑龙江省委原书记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甘肃省委书记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元末明初的文学隐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太平天国康王
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内地女演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
青海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学大师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