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华(1900-1933年)又名德峰、德和。海南琼山县东营乡(今琼山市东营镇)沙上西村人。在就读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期间,积极参加“青年观摩会”和“五四”爱国运动,回乡组织青年开展反封建反恶霸斗争。1922年7月考入上海沪江大学读英文专修科,广泛阅读革命书籍,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3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与旅沪琼籍学生组织成立“琼崖新青年社”,出版《琼崖新青年》(月刊),宜传革命思想。1925年被派回广州参加省港大罢工。1926年1月返琼开展革命活动,6月任中共琼崖地委委员。主办党员训练班,建立农民干部训练所,为革命培养人才。1927年4月琼崖反革命事变中被捕人狱。1928年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先后到香港、上海,从事地下工作。1933年不幸病逝。解放后,海口市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 陈德华烈士生平事迹
陈德华(1900—1933),又名德峰、德和,海南琼山县(今属海口市)东营沙上西村人,琼崖早期革命先驱。他以书生之身投身救国洪流,用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
## 一、求学之路与思想觉醒(1900—1923)
生于农民家庭,父亲务农兼经商。1916年考入琼崖中学,接触民主与马列主义进步书刊,加入“青年观摩会”,参与反封建斗争。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组织学生上街游行、农村宣传及抵制日货活动。1922年入上海沪江大学英文专修科,系统阅读马列著作,次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确立革命信仰。
## 二、革命先驱与组织建设(1924—1927)
- **思想传播者**:
1924年夏,与王文明、许侠夫等组建**琼崖新青年社**,创办《琼崖新青年》月刊,成为琼崖革命思想传播重镇。1925年在广州参与组织**琼崖革命同志大同盟**,凝聚琼籍进步力量。
- **琼崖建党核心**:
1926年1月,奉中共广东区委命回琼崖,6月当选**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第一届地委委员**(负责组织工作)。主导建立琼崖各县党支部,推动工运、农运、学运全面兴起。
- **基层革命火种**:
- 在家乡沙上小学建立党支部,邀请林诗耀等党员任教,以学校为据点开展革命活动;
- 动员妻子林旋旧及妇女冲破封建束缚入学,培养农村革命骨干;
- 在海口兴办进步书店,销售革命书刊,兼任琼海中学、海南公学教员,参与创办**琼崖高级农民军事政治训练所**,培养农运骨干。
## 三、狱中坚守与隐蔽斗争(1927—1933)
- **被捕与狱中斗争**:
1927年4月22日,琼崖“四二二”反革命政变中,为保护党的文件拒绝撤离,在训练所被捕入狱。面对酷刑,他严守机密、坚贞不屈,后经党组织与家庭联合营救(利用其父商界关系),1928年初获释。
- **地下工作与病逝**:
出狱后赴香港、上海从事地下工作,虽因狱中酷刑身患肺结核,仍抱病坚持。1933年病情恶化,经组织护送返回家乡,6月14日病逝,年仅33岁。临终前仍坚信“能继续为党工作”,展现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四、后世纪念与精神传承
1950年海南解放后,海口市人民政府追认陈德华为**革命烈士**。他从琼崖学子成长为早期党组织核心,用短暂一生诠释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其创办刊物、建立组织、发动群众的实践,为琼崖革命奠定了重要基础,英名永载海南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