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濬(1418-1495年),字仲深,号深庵、玉峰,别号海山老人,海南岛琼山府城镇下田村(又名朱桔里,今名金花村)人,明朝中叶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经济学家,著有《大学衍义补》等著作。他为官40年,历任编修、经筵讲官、侍讲、侍讲学士、翰林学士、国子临祭酒、礼部侍郎、尚书、纂修《宪宗实录》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等职。是一位从边陲海南岛到京城的布衣卿相,史称海南四大才子之一。同海瑞被誉为“海南双壁”。
# 丘濬生平事迹与贡献
丘濬(1421—1495),字仲深,号琼台,海南琼山府城镇下田村(今属海口)人,明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经济学家及文学家,被明孝宗称为“理学名臣”,有“明代文渊阁大学士中著述最富者”之誉。
## 一、早年经历与科举之路
- **出身与启蒙**:生于医学世家,祖籍福建泉州,先祖为晋江医科训导,后迁海南。幼年丧父,由母亲李氏教养,7岁能诗,过目成诵,19岁为诸生,奠定扎实儒学基础。
- **科举进阶**:
- 1444年(正统九年),举广东乡试第一,时称“解元”。
- 1447年(正统十二年)赴京会试不第,入太学,受祭酒萧镃器重,称其“必致大用”。
- 1454年(景泰五年)登进士及第,廷试本应一甲,因策论触及朝政弊端,以“貌寝”改二甲第一,选为庶吉士,授翰林编修,开启仕途。
## 二、政治生涯与军事谋略
- **初入仕途与史笔清流**:
- 任翰林编修期间,潜心研究典章制度,以经国济世为志。参与修《英宗实录》时,为于谦平反,直言“乙巳之变,微于公天下不知何如”,力辩其功过,纠正不实记载;又为工部尚书江渊洗冤,以广西纸物证澄清“易储奏疏”误传,彰显史德。
- **军事战略献策**:
- 成化元年(1465年),针对两广瑶僮之乱,上书大学士李贤,提出“广东驱逐、广西围困”策略,建议屯兵大藤峡,断其粮源困敌。此策被宪宗采纳,都督赵辅、韩雍依计直攻腹心,大获全胜,丘濬声名鹊起于公卿间。
## 三、学术成就与《大学衍义补》
- **国子监祭酒与著述发端**:
- 1477年(成化十三年)任国子监祭酒,痛感南宋真德秀《大学衍义》“治国平天下之要阙焉”,遂发愿续补。历时十年,撰成《大学衍义补》160卷,补前书阙略,分十二目(如正朝廷、固邦本、制国用等),系统阐述治国方略,强调“前书其体,此书其用”,侧重实际政事,成为明代政治思想重要文献。
- **经济思想超前性**:
- 书中提出劳动决定价值论,比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蒂早170余年,被现代学界称为“15世纪卓越经济思想家”。
## 四、入阁辅政与典籍保护
- **内阁首秀与政策主张**:
- 1487年(弘治元年),孝宗即位,丘濬进献《大学衍义补》,获褒奖并刊行,升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成为明代首位以尚书入阁者。他建议选取书中可行之策施行,涉及官制、赋役、盐法、海运等,但因缺乏地方实践,部分主张被指“迂阔”,未能显著影响朝政。
- **拯救典籍与文化贡献**:
- 1492年(弘治五年),上疏孝宗强调经籍重要性,指出现存图籍仅为明初“十之一”,建议“一书存数本”,分藏内阁、国子监、南京国子监,并建砖石库房保存实录、档案。孝宗纳谏,下诏访求遗书,推动《永乐大典》重视与抄录,影响后世典籍保护。
## 五、争议与历史评价
- **学术争议与思想锋芒**:
- 不趋附理学主流,与吴与弼门下陈献章论学不合,沮其留用;提出“岳飞未必能恢复北方”,直指宋高宗对岳飞之死负主要责任,反对“独责秦桧”,虽遭士大夫非议,却彰显历史批判精神。
- **性格与政敌**:
- 力矫世弊,痛抑科举“险怪之文”,面折言官过激言论,结怨甚多。弘治六年(1493年),因太医院刘文泰弹劾吏部尚书王恕事件,被疑幕后主使,与王恕交恶,舆论微词,孝宗未深究。
## 六、个人著作与医学贡献
- **著述宏富**:
- 除《大学衍义补》外,另有《世史正纲》《丘文庄集》《投笔记》等,涉及史学、文学、医学。其《群书抄方》录36家验方,《本草格式》论述中药性味,《重刊明堂经络图》考订针灸经络,兼具学术与实用价值。
- **藏书与教育**:
- 在家乡办琼山县学(琼山书院),藏书楼名“石室”,惠泽士人;故居“可继堂”以祖父联句“喜有双孙可继宗”得名,彰显家族期望与文化传承。
## 七、身后荣光与纪念
- **逝世与哀荣**:
- 1495年(弘治八年)卒于任上,享年76岁,赠太傅,谥“文庄”,葬于海口水头村,墓域庄重,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 **故居与影响**:
- 故居“可继堂”历经修葺,保留明代建筑风格,陈列其生平事迹,成为海南重要文化地标。朱德、郭沫若曾专程谒墓,推崇其学术与治世之功。
丘濬一生“以经世为志,以著述为业”,虽仕途起伏,却以超越时代的思想光芒,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留下深刻印记,被誉为“海南双璧”(与海瑞并称),其著作与精神至今仍具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