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国梁[公元1925年-1995年,国内知名的桃育种家]+像 河南郑州市荥阳市人物 # 吕国梁:扎根桃业的育种先驱 吕国梁(1925—1995),河南荥阳人,是国内声名远扬的桃育种专家。 1946年,吕国梁凭借优异成绩考入河南大学农学院园艺系。195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此后在教学岗位上不断深耕,历任果树教研室主任、育种教研室主任、园艺系副主任等职务。他还积极投身学术与社会事务,是全国及河南省园艺学会会员,担任郑州市林学会副会长,同时作为河南省第五、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积极为地方发展建言献策。工作期间,他多次获得荣誉,曾先后被评为河南农学院先进工作者、郑州市科协积极分子 。 自20世纪60年代起,吕国梁便全身心投入桃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与桃育种组的同事们携手合作,通过实生选种、杂交育种等方式,成功培育出“豫白”“豫甜”“豫红”“大果甜”“豫香”“八月香”等6个系列配套的新桃品种。其中,“豫白”桃作为加工鲜食兼用品种,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为当时罐藏桃的出口提供了优质原料,荣获轻工部重大科技成果奖。“豫甜”桃同样表现出色,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优良,深受果农和消费者喜爱。自20世纪70年代起,该品种在河南省广泛推广,在周口地区曾创下亩产万斤的佳绩,至今仍是河南省鲜食桃的主要栽培品种之一,还被河北、四川、上海等地引种推广 。 20世纪80年代前后,我国桃罐藏工业蓬勃发展,各地桃育种单位纷纷聚焦罐藏桃品种选育。面对这一热潮,吕国梁坚守培育鲜食品种的目标不动摇。他连续两年开展大量杂交试验,共完成85个人工杂交组合和106个品种的天然杂交组合,培育出1390株杂交实生树。经过严格的育种流程,于1984 - 1985年筛选出优良鲜食单株,并进入品种比较试验。1992年,河南省迎来鲜食桃栽培热潮,吕国梁团队培育的第二批鲜食系列配套新品种迅速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为河南桃产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0世纪70 - 80年代,河南桃树栽培一直沿用二年生树苗定植的传统方法,存在育苗成本高、定植成活率低、结果期晚以及果实运输困难等问题。吕国梁迎难而上,依据桃树芽早熟的生长特性,开展“桃芽苗栽培技术研究”。经过反复试验探索,他成功实现当年8、9月进行芽接,芽苗出圃后直接定植。通过注重夏剪与冬剪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使栽植的芽苗一年成形,二年结果,三年实现亩产500 - 1000公斤。这一研究成果经媒体报道后,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广应用,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吕国梁用一生的努力,在桃育种和栽培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贡献推动了我国桃产业的发展,其科研精神也激励着无数后来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