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吴咸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咸中
吴咸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像 辽宁沈阳新民市人物
吴咸中:中西医结合的开拓者
在医学的广袤天地里,吴咸中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以其卓越的智慧、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为中西医结合事业开辟出一条光明大道。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医大师,更是一位将毕生心血倾注于医学事业的杰出医者。1925年8月28日,吴咸中出生于辽宁省新民县城,这片土地赋予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对知识的强烈渴望。

吴咸中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尽管家道中落,但祖父的学识和父亲的教育理念,为他的成长奠定了良好基础。他的长兄吴执中、二兄吴英恺皆毕业于沈阳小河沿医学院,留学英美后,分别成为中国著名的医学家。受两位兄长影响,吴咸中从小便立志学医,期望能像兄长们一样,以精湛医术报效祖国。1943年,他凭借优异成绩考取满洲医科大学,在国土沦丧、民族屈辱的艰难时期,他将忧国忧民之情化作奋发攻读的动力,在知识的海洋中努力汲取养分。

1947年秋,吴咸中到天津中央医院外科毕业实习,因表现出色,次年便留院任职,就此开启在天津的医学生涯。在著名外科学家虞颂庭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吴咸中迅速成长,在普通外科和血管外科领域不断探索。1950年,他积极响应号召,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在战火纷飞的前线,凭借扎实的医术救治了众多伤员。回国后,他因表现突出,于1951年被评为天津医界工作者二等模范,1953年荣获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称号,1954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年仅31岁的他被提升为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副主任,在此期间,他在《中华外科杂志》发表多篇高质量论文,如《重症中毒性休克的治疗问题》《动脉栓塞》《腹主动脉瘤的切除与同种血管移植》等,展现出深厚的学术功底,受到国内同行的高度关注。

1959年初,吴咸中毅然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第二期天津市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在两年半的学习时光里,他怀着对中医的敬畏之心,虚心向老师求教,潜心钻研中医经典著作。为了深入了解中医临床应用,他两次前往河北省沧州和天津市内综合医院,分别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脉管炎和急腹症的临床研究。在此过程中,他将所学的西医知识与中医理论紧密结合,大胆创新,在《中华外科杂志》上发表了《祖国医学“下法”在现代外科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病急性穿孔的初步报告》《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梗阻的初步报告》《急性阑尾炎辨证论治的探讨》等论文,开创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先河。当时,天津医务界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成功与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成果并称为“两朵红花”。1961年9月,西医学习中医班结业时,吴咸中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了以卫生部李德全部长名义颁发的唯一一枚金质奖章和证书,评语对他在中医理论运用、临床辨证论治等方面给予了极高评价。

1962年,37岁的吴咸中被破格晋升为外科学副教授,成为天津医学院最年轻的副教授。此后,他不仅在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继续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研究,还在南开医院建立了临床研究基地,往返于两家医院之间,一边进行临床实践,一边深入研究中医文献。1964年,他正式调任南开医院院长兼外科主任,全身心投入到开创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事业中。他精心制定发展规划,积极建立实验研究机构,大力培养中西医结合的骨干力量,使南开医院迅速发展成为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然而,“文化大革命”的风暴给中西医结合事业带来了严重冲击。但吴咸中并未因此而放弃,1971年2月,在出席全国中西医结合工作会议期间,他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和热情勉励,这让他深受鼓舞,重拾信心,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到恢复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事业的工作中。从1971年春至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他先后举办了9期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学习班,培养了近300名技术骨干,其中许多人后来成为该领域的学科带头人。1975年5月,他创办了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并倡导建立了全国性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的协作网络,与遵义医学院合办《急腹症通讯》,组织全国性专业学术会议,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出版《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新急腹症学》等专著,使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成为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领域中最活跃且成果丰硕的专业之一。

1978年,吴咸中调任天津医学院副院长,仍兼任急腹症研究所所长,并于1979年晋升为外科学教授。1984年,他被任命为天津医学院院长,同年被批准为中西医结合临床(急腹症)博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他当选为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天津分会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在他的带领下,其领导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急腹症)学科点在1989年被国家教育委员会首批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点。吴咸中多次被评为天津市劳动模范和特等劳动模范,并连续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他还是国际外科学会会员,并受聘于世界卫生组织任传统医学咨询委员会委员。凭借在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卓越成就,他多次应邀前往巴基斯坦、日本、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地讲学和访问,美国克里夫兰医学中心授予他客座教授称号,美国肯塔基州州长授予他骑士证章。

吴咸中在学术研究上成果斐然。他率先提出,在中医传统的“理、法、方、药”中,“法”是关键环节。抓住“法”,既能向上追溯探究中医理论,又能向下延伸寻找治疗方剂,从而推动理论研究取得突破,并产生具有实际价值的治疗效果。基于这一理念,他带领研究团队运用现代医学方法,系统研究了“急腹症治疗八法”中的代表方剂、药组及单味药物,深入阐明其作用机制,增进了对中医理论实质的理解,有力促进了中西医药学在理论层面的结合。实验研究表明,通理攻下法可增加肠蠕动、肠分泌,改善肠管血运,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促进腹腔内血液吸收,预防肠粘连,促进胆汁分泌并有利尿作用,还能抑制细菌生长;活血化瘀法能增加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滞度,促进腹腔渗液吸收,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这些系统研究不仅从理论上阐释了各法的作用机制,还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指导,拓宽了各法的适用范围。抓“法”求“理”的研究思路,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理论研究打开了新局面,发挥着日益显著的指导作用。

在临床治疗方面,吴咸中创立并不断完善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新体系。他始终秉持“肯定疗效,探索规律,研究机理,改革剂型”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总思路,将西医的精准诊断与中医的辨证论治巧妙融合,形成独特的中西医结合诊断体系。针对胆道感染和胆石症、急性胰腺炎等各类急腹症,他分别制定了详细的分期分型和辨证论治原则与方法,明确了治则、方药的选择,手术指征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动态观察指标等。这些诊断和治疗方法被多部外科权威著作收录,如《黄家驷外科学》。他还以“六腑以通为用”的学说为依据,创立了急腹症中医治疗的“通里攻下法、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理气开郁法、清热利湿法、温中散寒法、健脾和胃法、补气养血法”八法及相应代表方剂,构建起以中医药为主的非手术综合疗法。在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和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等腹部疑难急性疾病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例如,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采用十二指肠镜进行胆胰管造影和引流技术(ERCP + ENBD)联合中药活血清解灵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将该病的病死率从当时的20%左右降至2%以下,达到国际领先水平;90年代初,他敏锐洞察到腹腔镜胆囊切除技术的潜在价值,在国内率先开展相关手术,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开展多种联合手术,结合中药治疗,取得显著疗效,使相关技术处于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

吴咸中不仅是杰出的医学家,还是优秀的教育家和领导者。在教育育人方面,他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他的课堂生动有趣,常将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他先后培养博士生30余名,硕士生近30名,这些学生如今已成为我国中西医结合领域的中坚力量。在担任领导职务期间,他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和管理智慧。无论是在天津医学院还是在其他学术组织中,他都积极推动改革与发展。在天津医学院实行院长负责制的试点工作中,他团结班子成员,采取“兼容、开放、联合”的策略,将相关基础学科、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外科和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联合起来,成功使中西医结合临床(外科)学科于1989年列入国家教委第一批重点学科,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吴咸中一生荣誉等身,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天津市重大科技成就奖、香港柏宁顿教育基金会“孺子牛金球奖”、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中医药现代化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中华中医药学会“成就奖”、中国医院协会“大医精诚”奖、文化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疾病认知)代表性传承人”、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国医大师”称号等。但他始终保持谦逊,将这些荣誉视为激励自己继续前行的动力。

直至晚年,吴咸中依然心系中西医结合事业。虽已年事渐高,但他仍坚持参加外科会诊,指导中青年医疗骨干制定高难度治疗方案,成功救治众多高危疑难病症患者。他还积极投身科研工作,带领研究生开展研究,发表了许多高水平的实验研究报告。2022年,他捐出个人奖金20万元作为科研立项资助基金,以支持中西医结合外科方向的学科建设。2019年,他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建立院士工作站,助力当地医院普通外科在医、教、研等方面取得显著提升,2024年,该院普通外科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评审出的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项目名单。2024年,在中华中医药学会征集国医大师和全国名中医经典临床案例工作中,他指导总结的10例肝胆胰外科、胃肠外科疑难病例被充实到成果库,为传承国医大师的临床诊疗经验、提高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贡献力量,也因此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

吴咸中,这位从辽宁新民走出的医学大家,用一生诠释了对医学事业的执着与热爱,对中西医结合道路的坚定探索。他的成就不仅为我国医学发展增添了璀璨光辉,更为无数医学工作者树立了榜样。他的精神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医者,在追求医学进步、守护人类健康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 
上一篇:李连达下一篇:栾恩杰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革命烈士
经济学家,教育家
孙中山先生孙女,孙科次女
创作领域成就斐然的杰出人物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内知名的桃育种家
地理学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明清小说四大家
落马官员
[公元1900年-1985年] 江苏省南京人物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原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处书记
明末清初名将、清朝开国功臣
中国工程院院士
原中央政治局常委
著名的数学家
北京大学校长
青海省委书记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