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培訚[公元1903年-1971年] 福建福州市仓山区人物 何培訚(1903~1971),藤山(今仓山区)人,清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1903年)生。父天国经营茶业。培訚8岁入私塾,10岁转入益闻小学就读。13岁时父亲去世,因家贫辍学到花炮店当学徒。18岁以后他先后跟随黄联钊、刘友敬作茶叶经纪人。 何培訚生平事迹 民国 13 年(1924 年),何培訚开启茶叶事业征程,开始试制茶叶并投入市场销售。三年后的 1927 年,他在仓前山埔顶创立何同泰茶厂,所产茶叶远销天津。何培訚在茶叶制作上造诣深厚,选茶眼光独到,用花手法精妙。对于不同等级的茶叶,他精准把控窨花程度,好茶用 “哺花”(下午采摘的花),次茶用 “早花”(清晨采摘的花),均能实现最佳搭配。为精准掌握窨制花茶的关键火候,他索性搬到厂里居住,频繁前往焙房检查,不断总结经验。在窨花的关键季节,他每晚都要起身两三次,检查温度状况,一旦发现问题,便及时妥善处理,凭借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持续提升花茶品质。1930 年,他精心将一批 “三角片”(优质茶叶的碎末)进行重花窨制后运往天津售卖。这批茶叶因质量上乘、香气浓郁,每担售价高达 140 元,创下当时的最高售价纪录。自此,何同泰茶厂的 “三角片” 与茉莉花茶在北方各地声名远扬。 1935 年,为进一步拓展业务规模,何培訚与徐汉搓等人合作,开设南方茶厂(对外依旧沿用何同泰的招牌),并逐步构建起完整的产、供、销体系。在茶叶采购方面,除在福州本地直接进货外,还在省内罗源、宁德等茶叶产区设立收购点,同时在省外的杭州市、屯溪以及台北等地也设置了收购机构。为保障花源的稳定供应,他每年冬季都会向花贩及周边花农发放无息贷款,作为次年购花的预付款。在销售渠道布局上,于上海、天津、杭州等地设立销售机构,茶厂还特别开设邮售部,其手续简便,发货迅速,吸引全国众多小茶叶铺通过邮局直接向茶厂邮购茶叶。凭借卓越的经营才能,短短不到五年时间,茶厂资本便从 21 万元激增到 166 万元。 抗日战争爆发,给南方茶厂带来沉重打击。由于海运受阻,茶叶销售渠道被切断,运往沈家门的大批花茶还惨遭日军掠夺。1940 年,茶厂无奈停办,股东纷纷解体。1944 年,福州沦陷,何培訚被迫逃难至永泰,茶厂被日军洗劫得一干二净。 抗战胜利后,何培訚并未气馁,积极集资,成功恢复何同泰茶厂。1946 年,他从台湾引进全套先进制茶设备,打造出规模较大的制茶厂。鉴于他对福州实业发展的卓越贡献,先后被推选为福州市商会委员、常务理事以及茶叶公会理事长等职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何培訚继续深耕茶叶生产领域。1952 年后,他相继担任福州市茶商同业公会主任委员、福州市工商联筹备会常务理事、福州市人民代表、福州市政协委员等职务。1956 年,何同泰茶厂参与公私合营,何培訚留任福州茶厂,担任审评员、生产技术股副股长。然而,1957 年他不幸被错划为右派分子,下放至车间劳动。1971 年,何培訚与世长辞,享年 69 岁。直至 1978 年,中共福州茶厂委员会为何培訚平反,恢复其名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