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1885年4月7日出生于上海南翔,是一位在近代中国革命历程中熠熠生辉的杰出女性。她不仅是嘉定第一位中共党员,更是嘉定第一位革命烈士,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在风起云涌的时代浪潮中,为妇女解放和民族革命事业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1927年4月13日,陈振不幸壮烈牺牲 。
陈振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陈巽倩乃清末进士 。身为翰林府的深闺小姐,陈振自幼便接受了一定的文化熏陶。然而,到了适婚年龄,父亲将她许配给当地一个富绅的儿子,这桩封建包办婚姻却成了她反抗封建礼教的导火索 。1904年,不满封建婚姻的陈振毅然逃离家庭,前往上海务本女塾求学 。在务本女塾,陈振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这里民主启蒙和爱国思想的氛围深深熏陶着她 。女校里一位教地理的同盟会员老师,对她影响深远。老师常在课堂上,于讲述地理知识之际,巧妙地向学生们灌输爱国主义思想 。在老师的启蒙下,陈振开始广泛阅读进步书刊,不仅学业成绩优异,思想上也逐渐走向进步 。1907年左右,陈振从上海务本女校毕业,随后前往南京一所小学任教 。
1908年,陈振与曾科进结婚 。但曾家封建礼教观念根深蒂固,尤其是曾科进的继母,思想封建且凶狠异常 。婚后的陈振生活痛苦不堪,她四岁的女儿突患重病时,婆婆竟以“人死在家里不干净”为由,强行从她怀中夺走孩子扔到院子里,致使孩子夭折 。陈振悲愤交加,大病一场 。此后,她要求与婆母分开居住,却遭到丈夫的责骂,被斥为“大逆不孝” 。无奈之下,陈振决然与封建大家庭决裂,选择了独立生活 。此后,陈振主要依靠教书薪水和往昔积攒的些许积蓄维持生计,独自担负起抚养一双儿女的重任 。尽管生活艰难,但她重获自由,精神上感到愉悦 。
1919年,五四运动的风潮席卷全国,陈振满怀热忱地投身其中 。彼时,她的儿子曾鼎乾考入东南大学附小,为方便孩子上学,陈振租下了居安里20号相对僻静的房子 。也正因如此,她有机会结识东南大学的革命青年,由此踏上革命征程 。1924年,陈振先是加入了改组后的国民党,同年底,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亦有说法称她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 。自那以后,她的家便成为中共南京党组织的机关以及通讯、联络的重要地点 。萧楚女、恽代英、侯绍裘、张名春等诸多革命同志,都曾前往她家接头、开会 。每次会议期间,陈振总是坐在门口,一边参与会议讨论,一边不时到大门口走动,警惕地防备便衣、警探或其他坏人闯入 。
在此期间,在南京第一任党小组长谢远定的具体领导下,陈振全身心投入到“南京妇女问题研究会”的筹建工作中 。经过长达半年多的精心筹备,该研究会正式成立,陈振担任负责人 。自此,陈振以满腔的革命热忱,全力投身妇女解放运动 。她深切关注苦难的妇女同胞,提出未来妇女工作应着眼于“促妇女的彻底悟觉” 。她积极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理论,深入书店女工、女教师、女学生群体中,发动广大妇女投身革命斗争,帮助她们提高觉悟,解决生活疾苦 。1925年1月9日,陈振以“南京妇女问题研究会”负责人的身份,出席了东南大学学生联合会、青年学会、社会科学研究会等13个团体召开的联席会议,为促成全国国民会议的召开而四处奔走 。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陈振义愤填膺 。她积极带领群众参加各类集会、游行,张贴“打倒帝国主义”“收回租界”“严办‘五卅’惨案凶手”等传单,鼓舞同胞们罢工、罢课、罢市,声援上海人民的斗争 。基督教汇文女校部分学生因参加声援活动遭到开除,陈振听闻后,立即前往慰问 。她在给上海区委的报告中写道:“基督教的汇文女校有一部分学生因为暑假前参加了爱国运动竟被开除了,我听到这个消息去慰问了两次,她们受到这样的刺激,觉悟了不少,现在转学一女师有十八人之多 。”鉴于陈振在各项工作,尤其是支援五卅运动中的突出表现,她赢得了同志们的一致赞誉 。1925年秋,她被推选为共青团南京地委妇女委员兼第三支部(鼓楼)书记 。1926年,年过40的陈振出任国民党(左派)南京市党部妇女部长,同时继续担任团地委妇女委员、妇委书记 。
1926年3月12日下午,南京人民偕同全国各地代表,在中山门外中山墓地冒雨参加孙中山先生陵墓奠基典礼 。国民党反动派事先策划,雇佣了200多名流氓打手混入会场 。趁众人不备,这些流氓打手突然向代表们发动攻击,他们一边高呼反动口号,一边手持旗杆、棍棒、乱石向左派队伍冲来 。一时间,棍石纷飞,会场大乱 。江苏省党部负责人、中共党员、党团书记侯绍裘身受重伤,陈振与市党部其他领导人严希纯等也未能幸免 。当这伙打手冲向柳亚子先生时,陈振不顾自身安危,忍着伤痛,与张应春等同志全力护卫柳亚子,使其得以脱险下山 。
同年9月,北伐军节节胜利,军阀统治摇摇欲坠 。丧心病狂的敌人开始了垂死挣扎,白色恐怖笼罩金陵古城 。一天,三四十个孙传芳的武装警察突然闯入居安里20号,恶狠狠地吼叫着:“谁是陈振?”“是我 。”陈振神色安详地回应道 。敌人上下打量着她,又问:“你住哪间屋子?”“这间 。”趁着敌人忙于搜查,陈振机警地向儿子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去给同志们报信 。由于她临危不惧、镇定机智,成功保护了党、团组织未遭破坏 。敌人翻箱倒柜,一无所获,却仍以“革命党”的罪名,将陈振逮捕 。在狱中,陈振坚定乐观、威武不屈,通过送衣物的机会与组织取得联系,继续坚持战斗 。她还通过作画抒发胸臆,在一幅梅花图的卷首题词:“老梅虽瘦,犹鲜艳耐寒”,以此表达自己身陷囹圄却不屈不挠的崇高革命情操和顽强斗争精神 。3个月后,经党组织和各方面的营救,陈振以“家庭妇女”的身份获释 。出狱后,她遵照党的指示,前往南昌《民国日报》工作 。1927年2月,又被调往汉口 。
1927年3月24日,北伐军光复南京,陈振随军返回南京,继续投身工作,担任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妇女部长,同时担任中共南京地委委员、妇女委员 。当时,英、美帝国主义的军舰炮轰南京,发出了加紧干涉中国革命的信号,新军阀蒋介石则与之相互勾结,准备叛变 。蒋介石利用总司令的职权,命令倾向革命的第6军、第2军开往江北,调自己的嫡系部队进驻南京,形势异常紧张 。在以侯绍裘为首的江苏省委领导下,南京地委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封闭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右派)和伪工会,组织大规模的群众集会、游行示威,并在工人中组织队伍 。这段时间,陈振不辞辛劳,往返于下关各工厂,废寝忘食地开展群众工作 。
4月9日下午,陈振参加了由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常务委员会刘少猷主持的在公共体育场召开的“欢迎汪精卫主席复职大会” 。就在他们开会时,南京市公安局长温建刚遵照蒋介石的指令,指使特务分子陈葆元、右派市党部头子达剑峰等,带领百余名流氓打手,闯入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和南京市党部,肆意破坏、抢劫,并抓走30余人,同时破坏了市总工会 。大会得知消息后,群情激愤,一致决定前往蒋介石总司令部请愿,坚决要求严惩凶手,保护省、市党部和市总工会 。当晚,陈振参加了南京各团体紧急会议,会议决定第二天召开南京市民肃清反革命派大会,声讨国民党右派的反革命暴行 。夜里,陈振伏案奋笔疾书,为大会准备材料 。10日清晨,她在临行前,关切地叮嘱儿子曾鼎乾要用心读书,将来为国家和人民效力 。然而,这一去竟成了母子永诀 。
4月10日,南京四五万群众向蒋介石请愿,抗议砸毁左派省党部的恶劣行径,强烈要求严惩暴徒,释放被捕人员 。没想到,却遭到敌人的疯狂袭击 。在蒋介石“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血腥指令下,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倒在血泊之中 。当天深夜,细雨纷纷,大纱帽巷10号里党的秘密会议正在紧张进行 。突然,门被踢开,一群武装特务凶神恶煞地蜂拥而入,凌晨2时,侯绍裘、谢文锦、陈振、张名春等10位同志不幸被捕 。陈振被捕后,面对凶恶的敌人,坦然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坚定地信仰共产主义 。无论敌人如何威胁利诱,她都斩钉截铁地回应:“不知道!”丧心病狂的刽子手们恼羞成怒,将陈振等革命志士捆入麻袋,用刺刀疯狂乱戳,残忍地秘密杀害 。之后,敌人还将烈士们的遗体用汽车运送到通济门外九龙桥上,抛入河心,遗体随着呜咽回荡的激流漂向东海 。这便是震惊全国的南京“四一○”事件 。1927年4月13日,陈振壮烈牺牲 。
陈振的一生,是为革命事业英勇奋斗的一生 。她为了追求自由、平等,为了妇女解放和民族独立,不惜与封建家庭决裂,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 。她的顽强革命精神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 。为了永远缅怀陈振,家乡人民为她树碑立传,建设了“陈君起纪念馆”(陈振又名陈君起) 。2019年9月28日,纪念馆正式开馆 。展馆通过一幅幅老照片,生动地展现了陈振跌宕起伏的一生 。馆内设有陈振革命事迹介绍、陈振半身像、遗物复制品、实物展示柜、展示图文版以及配套的电子设备等,用大量历史照片和烈士文物,全方位地展示了陈振作为晚清翰林之女,毅然与封建大家庭决裂,走上革命道路,直至英勇无畏、舍生取义的光辉事迹 。展厅墙上的事迹介绍,从“瘦梅虽老 尤鲜艳耐寒”“逃婚求学 追求独立”“嫁入朱门 毅然再逃”“投身革命 母子入狱”“再次被捕 壮烈牺牲”“缅怀英烈 初心永在”等多个方面,生动地再现了陈振革命的一生 。前来参观的党员、群众、小朋友们,无不为她的事迹所感动 。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革命先烈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让红色文化代代传承,将践行初心和使命贯穿于工作、学习的各个方面,更好地担负起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陈君起纪念馆作为全区乃至全市的红色教育基地,通过传承红色基因、讲述红色故事,有力地推动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