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爱新觉罗·溥伦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五世孙
爱新觉罗·溥伦[公元1874年-1927年,满洲镶红旗] 北京市东城区人物
爱新觉罗·溥伦生于1874年11月10日,卒于1927年1月21日,隶属满洲镶红旗,其家族长期居住在北京,可将北京视为其籍贯。

溥伦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五世孙,成哲亲王爱新觉罗·永瑆玄孙,贝勒爱新觉罗·载治第四子。他过继给道光帝长子隐志郡王爱新觉罗·奕纬为嗣孙,袭封“贝子”爵位,因此被称为“伦贝子”。

同治帝驾崩时,因无子嗣,在讨论皇位继承人选时,溥伦作为道光帝的曾长孙,本有机会继承大统,但慈禧太后为了能继续把控朝政,坚持立其外甥载湉为帝,即光绪皇帝,溥伦与皇位失之交臂。

光绪七年(1881年),溥伦承袭贝子爵位。光绪二十年(1894年),又被加封为贝勒。

1904年3月4日,溥伦肩负重任,率清帝国代表团离京出席美国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全权负责“一切赴会事宜”。在博览会上,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和地毯等商品备受瞩目,几乎全部售罄。溥伦还在华盛顿、纽约、芝加哥等城市进行了广泛的考察与会见,开阔了眼界。他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提出要让中国女子接受教育,被该报评价为清室中最民主的成员。此次出访,使他在国内外声名远扬,也为其日后在朝廷中受到重用奠定了基础。

回国后,溥伦受到重用。1907年,他参与筹备资政院,并与孙家鼐共同担任总裁一职。在任职资政院总裁期间,溥伦积极推动资政院的各项工作。他与载沣、善耆、载泽等中枢人物保持良好关系,遇到速开国会案、弹劾军机案等重大事件时,在他的支持下,相关意见才能上书监国摄政王。当朝廷意见与资政院意见出现分歧时,也由他居中调停,避免矛盾激化,为资政院的运作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宣统三年(1911年),溥伦在庆亲王内阁中担任农工商大臣,同时作为资政院议长,他因弹劾军机案与奕劻产生深刻矛盾。

辛亥革命爆发后,溥伦支持清帝退位,这一决定顺应了当时的历史潮流,也显示出他对局势的一定判断。

清朝灭亡后,溥伦为了在新的政治环境中寻求立足之地,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他先是表示支持共和,加入了刚刚成立的国民党,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成为名誉参议之一。然而,其政治立场并不坚定。1915年,袁世凯酝酿洪宪帝制,溥伦转而依附袁世凯,积极劝进,袁世凯大喜,封他为参政院长,许亲王双俸。袁世凯复辟失败后,溥伦又为自己开脱,称“矢忠民国不辞劳苦”。此后,他又转而支持逊帝溥仪,其子还成为溥仪的侍卫官。

溥伦的一生,经历了晚清的衰落、民国的建立以及各种政治变革。他作为皇族成员,在晚清政治舞台上扮演了一定角色,曾试图在政治变革中发挥积极作用,如参与筹备资政院、率团参加世博会等,展现出一定的开放和进取精神。但在清朝灭亡后的政治动荡中,他的政治立场不够坚定,多次改变政治方向,以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行为也反映出当时一些皇族成员在面对时代变革时的迷茫和无奈。

溥伦府坐落于北京大甜水井胡同21号(含19号),其府邸建筑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历史价值。府门采用五檩大式硬山灰筒瓦结构,顶部饰以正脊吻兽,府内有一字照壁,将宅院划分为东西两区。西路区域有倒座房、正房等,建筑风格各异。不过,该府的建筑布局并未遵循清初所定的贝子府规制,反映了清代后期王公贵族府邸的一些变化特点。溥伦去世后,1930年,伦贝子府易主,后历经变迁,部分建筑在城市发展中遭到破坏或改造。
道光帝第八子
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之堂弟
已革端郡王载漪第五子
惇勤亲王爱新觉罗·奕誴第五子
道光皇帝之孙
贝勒爱新觉罗·载瀛长子
爱新觉罗·常宁第四子
恭亲王奕䜣次子
清世祖顺治帝第五子
清朝第三位皇帝
乾隆帝第十一子
清朝末代皇帝,近现代政治人物
道光帝第八子
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之堂弟
已革端郡王载漪第五子
惇勤亲王爱新觉罗·奕誴第五子
清代商人,世博会中国第一人
晚清时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
晚清明将
道光皇帝之孙
清末小刀会首领
清朝广东水师提督
贝勒爱新觉罗·载瀛长子
义和团重要人物
书画篆刻家,海上四大家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五世孙
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
福建三大高僧
大革命时期高要县农民运动的领导者
广宁县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杰出工人运动领袖
革命烈士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五世孙
革命烈士
早期中国工人运动的卓越领袖
学者、书法家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