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赵叔孺

书画篆刻家,海上四大家
赵叔孺
赵叔孺[公元1874年-1945年,海上四大家] 浙江省宁波人物
赵叔孺(1874-1945),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原名润祥,字献忱、叔孺,后易名时㭎,号纫苌,晚年自号二弩老人,以叔孺行世。清末诸生,曾任福建同知。民国后,隐居上海。金石书画、花卉虫草、鞍马翎毛,无不精擅,尤擅画马,可称“近世之赵孟頫”。
赵叔孺:艺海领航的全能大家
赵叔孺,这位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原名献忱,后易名时㭎 。他初号纫苌,后改号叔孺,晚号二弩老人,斋馆名为二弩精舍。1874年,赵叔孺出生于浙江鄞县,出身于官宦世家的他,自幼便与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早岁崭露头角,艺术启蒙佳话
赵叔孺5岁时,就对书画展现出浓厚兴趣,尤其擅长画马,因其超凡的绘画天赋,被人们赞为神童。1881年,年仅8岁的他,在父亲举办的春节宴会上迎来了人生中一次令人瞩目的展示。宴会上,听闻叔孺画马之名的长辈林颖叔,邀请他当众挥毫。赵叔孺毫不怯场,迅速画出一幅神骏奔马图。座中宾客传阅后,无不为之惊叹。林颖叔对他更是赏识有加,次日便请媒人到赵家说媒,将女儿许配给了叔孺。17岁时,赵叔孺迎娶林家女儿,夫妻二人恩爱非常,而这段因画结缘的故事,也成为了一段佳话。

赵叔孺的艺术造诣能达到极高水准,岳父林颖叔功不可没。林颖叔酷好金石书画,家中收藏极为丰富。赵叔孺与岳父志趣相投,在岳父家,他得以遍览所藏精品。此后,他专心钻研唐宋元明古迹,苦学金石书画。短短3年,便取得了斐然成绩。

博采众长,绘就多元艺术风格
赵叔孺擅长画马,其画法主要传承自宋代李公麟和元代赵孟頫,并借鉴了清初宫廷画师郎世宁的西洋画法,在融合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一生绘画作品不过百帧,虽不算多产,却少而精,享有“一马黄金十笏”的美誉。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赵叔孺的鞍马与吴湖帆的山水、冯超然的人物、吴待秋的花卉并称为“四家绝技”。

除了画马,赵叔孺所绘的山水花卉、翎毛虫草同样饶有趣味。他注重描绘对象的形态,不落俗套。时人评价他的绘画“斟酌龙眠沤波,山水绝似元贤,花鸟则兼宋法,浑厚之气,敛入毫芒”。其比较有名的画作包括《三骏图》《高柳饮马图》《关山行旅图》《桐荫高士图》《新蚕上箔图》《马嘶芳草图》《五骏图》《天马图轴》等。如今,这些作品已成为民间收藏家眼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在篆刻领域,赵叔孺更是成就非凡。他兼采浙皖两派之长,深得前辈赵之谦的精髓,又深入精研古金石学,最终自成一家,营造出典丽恬静的独特气象,时人推崇他为近二百年来篆刻第一人。

印坛活跃,引领艺术风尚
赵叔孺活跃于海上印坛之初,正值吴昌硕声誉如日中天之时。沙孟海在《沙村印话》中称赞道:“历三百年之推递移变,猛利至吴岳老(吴昌硕),和平至赵叔老(赵叔孺),可谓惊心动魄,前无古人。”

赵叔孺不仅在篆刻创作上成就卓著,对篆刻的历史知识也极为渊博。他在为印友的印谱题序时,总会将相关知识和自己的精辟见解写于其上。无论是篆刻的起源、印章的由来,还是印谱的收集等内容,他都能详细历数其年代沿革,以教导后人。

从51岁起,赵叔孺每逢元旦,黎明即起,焚香静坐,随后自刻纪年印一方,直至去世前的22年间,从未间断。68岁时,他刊行了《二弩精舍印谱》六卷,内有自刻印三百钮,堪称其代表作品。据统计,赵叔孺一生大约篆刻了一千钮印子。其中,汉白文“仆累庐”“特健药”“照读楼”“听涛轩”诸印,以及朱文仿宋元印“云怡书屋”“安和室”“破贴斋”“七姊八妹九兄弟”“月上”等印,皆是上乘佳作。

赵叔孺堪称全才,金石书画样样精通。在书法方面,他不拘一格,所写小篆楹联条幅,珠圆玉润,深受人们喜爱。他平时教导学生和子侄辈,临摹古迹书画时,不仅要形似,更要得其神韵,最好能独运匠心,展现出崭新的面貌。赵叔孺著文不多,诗词更是少见,但在画轴中偶有绝句题咏,尽显闲情逸致。

此外,赵叔孺还是一位出色的古物收藏家。他的书斋“二弩精舍”得名于汉延熹、魏景耀二弩机,这两件蜀汉遗弩是赵家珍藏的古文物。由于他收藏丰富,阅历深厚,鉴别力也极强,其鉴定结果极为海内名家所推崇。

淡泊仕途,培育艺坛桃李
赵叔孺出身官宦世家,28岁之后的10年间,他也曾先后担任过几任小官。但他性情淡泊,对官场之事兴趣索然,这从他对金石书画的热爱中便可见一斑。38岁后,赵叔孺彻底告别官场,携家眷来到上海,从此以舞文弄墨为乐,靠篆刻字画为生。在上海期间,他广交朋友,四川张大千、鄞县高振霄等当时名家,都乐于与他相交,并尊他为金石学泰斗。

1912年,赵叔孺编辑了《汉印分韵补》六卷,这一时期堪称他艺术上的黄金时期。当时,各地慕名来求墨迹和治印的人络绎不绝,登门求教或拜师的人也接踵而至。平湖陈巨来、永嘉方介堪、吴县潘子燮等众多学子,都在他的教导下深得师承。著名书法家沙孟海也曾拜赵叔孺为师。据《赵氏同门录》记载,赵叔孺所收门人大约有60余人。

在教导学生时,赵叔孺不主张学生单纯传承老师的心得,而是鼓励学生依据各自的禀赋和素质,确立研究的侧重点。事实证明,他的众多学生纷纷成才,其育人方法成效显著。回顾20世纪的印坛,同出赵叔孺门下的沙孟海、方介堪、陈巨来、叶潞渊,都以各自的成就和独特的艺术风貌独树一帜,其中陈巨来在篆刻上的成就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赵叔孺60岁和70岁寿辰时,亲友及门人曾为他发起两次祝寿活动。这两次活动,既是庆生宴,也是众多艺坛名流的盛大聚会,群贤毕至。1942年和1944年,赵叔孺还率领学生,先后在上海举办“赵叔孺同门金石书画展览会”,成为艺坛盛事。

1945年,72岁的赵叔孺因染感冒,恶化为肺炎,药石无效,于当年3月17日在家中与世长辞。

艺术成就与特色,后世深远影响
赵叔孺的艺术成就极为突出。他5岁起爱好书画,画马尤为出色,10岁时当众画马,骏马神彩毕现,令观者叹服。后来成为收藏金石书画极富的闽县林氏的女婿,在岳家遍观精品,潜心钻研青铜器与古玺印。他是个全能艺术家,山水、人物、花卉、骏马无一不精,书法篆刻也独具特色,在宋元圆朱文一路的造诣尤为深厚。同时,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门下弟子五十多人,现代艺坛上著名的书画篆刻家如陈巨来、叶潞渊、方介堪、张鲁庵、徐邦达等皆出自其门下。其书法取法赵之谦、赵孟頫,篆刻遍学各家,兼浙皖两派之长,力追秦汉,对宋元圆朱文的研究发展贡献重大。著作有《二弩精舍印谱》《汉印分韵补》等。

赵叔孺的父亲赵佑宸为咸丰翰林,曾是同治帝的蒙师,官至太常寺卿,家中收藏颇丰;舅父林寿图也是闽中大收藏家。赵叔孺自幼受家庭熏陶,对书画极具灵性。1911年后定居上海提蓝桥,以卖画为生,成为海上一代宗师。当时海上桃李最盛的有三家,赵叔孺便是其中之一,其门下弟子众多,以篆刻名家陈巨来入门最早,潘君诺最晚。其他如方介堪、支慈庵、戈湘岚、沙孟海、徐邦达、张鲁盦、张雪父、叶园露、厉国香等人,都传承了他的艺术精髓,成为艺林翘楚。尽管在当时大兴沿承石涛、八怪一路传统大写意画风的时代背景下,赵叔孺以复古为画学思想的画作未能取得主导性的辉煌,但他的艺术成就和教育贡献依然不可磨灭。2023年5月,赵叔孺入选1911年后已故玺印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作品一律不准出境者) ,这也从侧面彰显了他在艺术领域的重要地位。 

在书法上,赵叔孺正草篆隶皆擅。行楷融合赵孟頫、赵之谦的风格,呈现出恬静娟美的气质;篆书得力于李斯、李阳冰,线条平稳圆转;隶书融会两汉特色,富有秀逸之趣。在篆刻上,他宗法秦汉,参研宋元,以工见长,行刀以冲为主,造诣极深。时人将他与吴昌硕并誉为“瑜、亮”,其作品“先忧事者后乐事”堪称精严之作,神明独迈、繁而不乱,在整体布局上自然和谐,构思严谨,深受人们喜爱。清末时,他就与吴昌硕齐名,又与黄士陵、齐白石、王福厂并开“民国印坛五大流派” 。赵叔孺的艺术,无论是其创作成果,还是教育理念与实践,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的宝贵财富 。 
上一篇:沈宸荃下一篇:李如成
书画篆刻家,海上四大家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五世孙
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
福建三大高僧
南宋末代皇帝
北宋第五位皇帝
山东省委原书记
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务院原党组成员
南宋第六位皇帝
宋朝第八位皇帝
宋朝第四位皇帝
中国工程院院士
赵国君主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原总书记
原中央书记处书记
第14任澳大利亚总理
书画篆刻家,海上四大家
海军抗日名将
龙岗区人物
革命烈士
斗门区人物
民国十大汉奸
近代历史学家、小说家
汪伪国民政府官员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