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少彬[公元1893年-1927年] 广东肇庆市四会人物 唐少彬(1893年~1927年05月29日),男,汉族,广东四会人。 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1909年,随父去澳门当水手。1915年,返乡务农。1924年,广东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受到革命思潮的影响。1925年,与友人一起在家乡黄岗、沙头一带筹建农会,他们深入各乡村,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同年6月,黄岗农会正式成立,被推选为农会执行委员长,并组建农民自卫军,保卫农会的胜利果实。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2月,被委任为国民党四会县党部农民部部长。曾到广州毛泽东主办的第六届农讲所旁听,并参观黄埔军校,受到革命的理论和斗争方法的教育。3月,中共广东区委批准中共四会支部改为四会特别支部。5月,任特支组织委员。6月,任广东农民协会四会县农协会筹备委员会委员。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遵从党的指示和十多名党员一起转移到四会清东九腩村江家祠隐蔽。同年5月29日,反动民团包围了江家祠,他带领战友突围,为了掩护战友撤退,在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 唐少彬:革命烽火中的英勇先驱 唐少彬,原名木生,这位来自广东省四会县三区黄岗乡格江村的坚毅男儿,以赤诚之心投身革命,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英雄赞歌。他生于 1893 年,家境贫寒,却在艰苦岁月中磨砺出了正直勇敢、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1924 年,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春风吹拂下,广东大地涌起农民运动的热潮。邻县广宁的农民纷纷组织农会,与地主豪绅展开激烈斗争。这一消息如星火般传入四会,深深鼓舞了唐少彬。他心想,广宁农民能做到的,四会农民也一定行。只要把贫苦农民团结起来,坚决与封建势力抗争,农民就能迎来出头之日。 彼时,在彭湃的鼓励与帮助下,陈壁如决心在黄岗发动农民组建农会。他深知唐少彬出身贫苦,为人正直且办事认真,便诚挚邀请唐少彬共同投身这场伟大的农民运动。早有此志向的唐少彬毫不犹豫地欣然应允,就此踏上为劳苦大众谋解放的革命征程。 当唐少彬与陈壁如在黄岗、沙头等乡村积极宣传发动,全力筹建农会时,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陈伯忠因事来到四会。经彭湃介绍,陈伯忠前往黄岗探望陈壁如和唐少彬,并向他们详细介绍广宁农民办农会的宝贵经验。这让唐少彬和陈壁如深受启发,此后,他们依照陈伯忠的指导方法,深入各个乡村,不辞辛劳地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勇敢地与封建势力展开斗争。 1925 年 6 月,备受期待的黄岗农会正式宣告成立。唐少彬凭借出色的领导能力和为农民谋福祉的坚定决心,被推选为该农会执行委员长。在隆重的成立大会上,唐少彬代表农会庄重提出 “打倒土豪劣绅”“实行减租减息”“实行耕者有其田” 等振奋人心的行动口号,这些口号如同一束束光,照亮了广大贫苦人民前行的道路,给予他们极大的鼓舞。此后,在陈壁如的协助下,唐少彬精心组建了一支拥有几十人枪的农民自卫军。这支队伍肩负起保卫农会胜利果实、整顿农村治安秩序的重任,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戴。 同年 12 月,经陈伯忠介绍,唐少彬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成为他人生中极为重要的转折点。1926 年 2 月,在共产党的大力帮助下,国民党四会县党部正式成立,唐少彬被委任为国民党四会县党部农民部部长。不久后,由毛泽东主办的广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举行开学典礼,唐少彬有幸随陈伯忠旁听,并前往黄埔军校参观学习。通过这些难得的活动,唐少彬如海绵吸水般学到了众多革命理论和方法,进一步深刻明确了开展农民运动的伟大意义以及相应的方针、政策,也更加坚定了为革命奉献一切的决心。 平日里,唐少彬工作积极认真,全身心投入到农民运动中。他不仅积极协助陈伯忠精心规划全县农民运动的发展蓝图,还亲自带领骨干力量深入三区的各个乡村,耐心宣传发动,全力筹建农会。在工作过程中,他极为注重工作方法,总是能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如同鱼水相融。贫苦农民们都将他视为自己的亲兄弟,无比信赖他。在唐少彬等人的不懈努力下,到 1926 年上半年,三区的宜兴、贺岗、社保、村美、罗湖等乡村,均先后成功成立了农会和农军,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民运动蓬勃向前发展。 1926 年 3 月,中共广东区委批准中共四会支部改为中共四会特别支部,陈伯忠担任特支书记。4、5 月间,邻县清远的农会遭到该县地主武装的猛烈围攻,清远农会紧急派人到四会求援。四会特支迅速派唐少彬和赖西畴率领黄岗、龙头农军 100 多人,奔赴清远支援。在激烈的战斗中,唐少彬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与清远农军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经过艰苦奋战,终于成功取得反击地主武装围攻的胜利。清远战役结束后,唐少彬因表现出色,被提任为特支组织委员。 担任特支组织委员后,唐少彬在努力做好农运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协助陈伯忠扎实推进党的组织建设工作。到同年 6 月,中共四会特支在全县各个区以及四会镇的理发、碾谷、咸杂、扎运、烟丝等行业,先后吸收了一批先进分子加入党组织,使得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同年 6 月,广东省农民协会批准成立四会县农会筹备委员会,唐少彬担任筹委会委员。在紧张筹备成立四会县农会的同时,唐少彬与其他骨干一起,积极深入县内一些尚未建立农会的地方开展工作。他们耐心发动群众,建立农会;为了更有力地打击封建统治根基,在已建立农会的乡村,积极发动农友向地主豪绅开展减租斗争,努力取消苛捐杂税,坚决取缔和接管区、乡民团武装等。通过这些斗争,将四会县的农民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到同年 10 月,已成立和准备成立农会的区乡占全县 80%以上,并且多数农会都成功建立了农民自卫军。秋后,四会县农会正式宣告成立。 四会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极大地震撼了当地的封建统治势力,也引发了地主豪绅对唐少彬等农运领导干部的强烈仇恨。反动民团多次蓄意谋划谋杀唐少彬,他的亲人和挚友都为他的生命安全忧心忡忡,纷纷劝说他减少外出活动。然而,一心只为革命的唐少彬,丝毫没有被敌人的嚣张气焰吓倒。他坚定地对亲友说:“你们不必害怕,敌人的嚣张恰恰暴露了他们的虚弱。我从事农运工作,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必定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此后,他依旧不顾个人安危,在革命道路上披荆斩棘,坚持工作。 同年 10 月底,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中共四会特支书记陈伯忠和四会县农筹会职员赖西畴,在迳口被反动派收买的凶手残忍杀害,并被沉尸于漫水河中。噩耗传来,全县人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作为陈伯忠得力助手的唐少彬,更是悲痛万分。但他迅速和雷锡南等骨干勇敢地挑起了重担,积极妥善地做好善后工作。经过商议,他们根据当时的严峻情况,决定一方面加强对党员和农运骨干的培训,以稳定大家的情绪;一方面派人到迳口寻找尸体,并派人前往省城汇报,全力追查杀人的主谋和凶手。在追悼会上,唐少彬悲愤地揭露和控诉地主土豪谋杀农运领导人和破坏农运的滔天罪行,他慷慨激昂地号召全县各界人民化悲痛为力量,树立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积极支持工农运动,努力夺取革命的最终胜利。 不久后,中共广东区委和广东革命政府派共产党员莫萃华来到四会接替陈伯忠的工作。唐少彬和雷锡南等热情地向他详细介绍了相关情况,并积极主动地协助他开展工作。他们组织并带领有关人员深入各工会、农会召开会议,迅速稳定了动荡不安的局面。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共同开会商讨,研究制定措施,继续坚定地带领广大劳苦群众开展斗争。 1927 年 4 月 12 日,蒋介石在上海悍然发动反革命政变。16 日,四会县的反动派也紧随其后,出动大批军队和民团疯狂袭击各区、乡农会,四处搜捕共产党员和农运骨干。为保存宝贵的革命力量,中共四会特支安排 10 多名党员转移到一区清东九腩村江家祠隐蔽,等待上级指示。在隐蔽期间,为打击敌人的反动气焰,教育群众认清形势,四会特支做出决定:一方面由唐少彬、雷锡南等负责,带领部分人员到附近乡村向人民群众宣传,鼓励群众坚决与敌人斗争到底;一方面由赖谷良等负责,印制宣传资料和标语口号,派人潜入县城散发、张贴,以此激励群众坚持斗争,扰乱敌人军心。唐少彬始终不顾个人安危,事事冲在前面,充分展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同年 5 月 29 日,四会县反动当局探知一批地下党员隐蔽在九腩村江家祠后,对地下党员发动了突然袭击。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唐少彬镇定自若,手持短枪,带领大家英勇顽强地抵抗敌人。但由于敌众我寡,且无后援力量,他与莫萃华等商议后,果断决定突围转移。为掩护战友撤退,唐少彬奋不顾身,领头冲出重围。经过一番机智而激烈的战斗,战友们最终安全脱险。然而,令人痛心疾首的是,忠心为党为人民而战斗的唐少彬,在突围过程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 34 岁。 唐少彬的一生,是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用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勇气和无私的奉献,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成为了革命烽火中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参考资料】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东英烈故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