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1893 年 12 月 26 日 - 1976 年 9 月 9 日),字润之(本字咏芝,后改润芝、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与书法家 。 1893 年 12 月 26 日,毛泽东诞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毛贻昌精明能干,通过自身努力逐渐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母亲文七妹,原名文素勤,善良且笃信佛教,对毛泽东影响深远。毛泽东为家中第三个孩子,前两个兄长早夭,母亲担忧他的安危,便让他拜祭石观音小庙的巨石为干娘,取小名石三伢子。从六岁起,毛泽东就参与家务和农活,识字后还帮父亲记账,十四五岁时更是整日与长工一同在田间劳作。童年的大部分时光,毛泽东在外婆家度过,那里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为他性格的养成奠定了基础。1902 年,八岁的毛泽东被父母接回韶山,进入私塾读书。到十六岁前,除中途停学两年务农,他先后在韶山一带的六处私塾求学,在传统的儒家经典学习中,毛泽东展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与思考能力。 1910 年秋,十六岁的毛泽东违背父亲送他去米店当学徒的意愿,在表哥文永昌的介绍下,前往湘乡县城的东山小学堂求学。在这里,他接触到各种新式思想,尤其对康有为、梁启超的立宪派思想颇为赞同。1911 年,毛泽东考入湘乡驻省中学,来到长沙求学。在长沙,他眼界大开,开始接触革命派的主张。他曾在学校墙壁上张贴文章,公开表达自己的政见,支持革命党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的纲领,还倡议并带头剪掉辫子,以示与腐朽清政府的决裂。同年,武昌起义爆发,毛泽东投笔从戎,在湖南新军二十五混成协五十标第一营左队当了一名列兵。在军队期间,他将大部分军饷用于购买书籍、订阅报刊,时刻关注时事政治。半年后,毛泽东认为革命已成功,自己参军目的达成,便退出军队,继续求学。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后改名省立第一中学),然而,他很快对学校刻板的校规和有限的课程感到不满,选择退学进行自学。他居住在长沙新安巷的湘乡会馆,每日前往湖南省立图书馆,广泛阅读中外书籍,西方十八、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近代科学的著作,如卢梭的《民约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以及严复翻译的亚当・斯密的《原富》、孟德斯鸠的《法意》、赫胥黎的《天演论》等,都在他的涉猎范围之内。但半年后,因父亲不再支持,加之湘乡会馆居住环境改变,毛泽东决定重新回到学校。1913 年春,他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次年该校合并到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毛泽东也随之转入。 在湖南一师,毛泽东遇到了对他影响深远的老师杨昌济,以及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如蔡和森、萧子升等。学习上,他重点钻研修身、哲学、国文、历史和地理等科目,广泛阅读经典,从二十四史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从《昭明文选》到《韩昌黎全集》,从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到本省县志,他都认真研读,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与看法。1916 年后,毛泽东的学习重心逐渐转向哲学、伦理学,社会实践也更为丰富。1917 年暑假,他与萧子升不带一文外出 “游学”,历时一个多月,行程九百多里,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的诸多地方。次年春天,又和蔡和森沿洞庭湖游历半个多月。这些经历让毛泽东深入了解社会底层,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1917 年底,毛泽东与蔡和森、萧子升等人筹备成立团体,1918 年 4 月 14 日,“新民学会” 正式成立。两个月后,二十五岁的毛泽东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毕业。 1918 年 8 月 15 日,毛泽东在杨昌济的建议下,前往北京组织赴法勤工俭学。到北京后,因计划困难重重,众人前往各地留法预备班学习,毛泽东则在李大钊的介绍下,担任北大图书馆助理员。在此期间,他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结识众多新文化运动人士,在李大钊的影响下,开始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并与杨开慧恋爱。1919 年春,因母亲病重,毛泽东回到湖南,在修业小学任历史教员。五四运动爆发后,北京学生联合会派邓中夏到湖南联络毛泽东和何叔衡,商议改组湖南学生联合会。毛泽东通过新民学会成员,召集长沙各学校代表会议,决定成立新的湖南学生联合会,发动总罢课。6 月 3 日,长沙 20 所学校统一罢课,提出拒绝巴黎和约、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等六项要求。7 月 14 日,在毛泽东建议下,湖南学联创办《湘江评论》,他担任主编及主要撰稿人。然而,《湘江评论》创办一个月后,就遭到湖南军阀张敬尧的查封禁止,学联也被迫解散。同年底,为驱逐张敬尧,毛泽东率领 “驱张代表团” 前往北京。在各方声讨下,张敬尧于次年被逐出湖南。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后,与李大钊接触更为频繁,对马克思主义有了进一步认识。1920 年 4 月,毛泽东前往上海,与陈独秀就马克思主义等问题进行交流。七月,张敬尧被驱逐后,毛泽东回到湖南,在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担任校长,后又任教。他在长沙创办文化学社与湖南俄罗斯研究会,宣传新文化及马克思主义,还曾发动湖南自治运动,但最终失败。经过思考以及与蔡和森等留法学生交流,毛泽东逐渐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1921 年初,他在给蔡和森的信中明确表达了对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认同。1920 年 11 月,毛泽东与何叔衡等人成立长沙共产主义小组,并筹备建设湖南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 年 6 月,毛泽东接到前往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通知,6 月 29 日,他与何叔衡作为湖南代表奔赴上海。7 月 23 日,中共一大召开,最后一天会议改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进行。毛泽东在会上负责记录,并介绍了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情况。会议结束后,他回到长沙,积极开展党的工作,为党组织的发展壮大不懈努力。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主要负责农民运动。他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的疾苦与需求,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重要著作,指出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为党制定正确的农民运动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1927 年,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中国革命陷入低潮。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著名论断,为党指明了新的革命方向。随后,他在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起义部队在战斗中遭遇挫折后,毛泽东果断决策,带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这里,毛泽东领导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为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928 年,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带领的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合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壮大了革命武装力量。此后,毛泽东与朱德等一起,领导红军多次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巩固和扩大了革命根据地。但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也受到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路线领导集团排挤,被剥夺军事指挥权。然而,他始终坚持正确的革命路线,耐心等待时机。1935 年 1 月,遵义会议召开,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同年 10 月,毛泽东及中共中央到达陕北,长征胜利结束。长征不仅保存了党和红军的有生力量,更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抗日战争爆发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努力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他发表《论持久战》,科学地分析了抗日战争的形势和发展规律,为全国抗战指明了正确方向。1942 年,毛泽东领导全党开展整风运动,纠正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团结和统一,为夺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1945 年,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上,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实现国内和平,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前往重庆与蒋介石谈判,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的诚意。1946 年内战爆发,毛泽东同朱德、周恩来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积极防御,经过一年战斗,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1948 年底到 1949 年中,在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解放军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以及渡江战役,推翻了国民党政权,解放了全中国。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抗美援朝运动,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捍卫了国家尊严与安全。同时,进行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开展镇压反革命等民主改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发起 “三反”“五反” 运动,打击了贪污腐败和不法资本家的违法行为,净化了社会风气和经济秩序。随后,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但毛泽东晚年由于对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作出了极端的估计,发动了 “文化大革命” 运动,运动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操纵,使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许多方面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尽管如此,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在国防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两弹一星” 试验成功,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在外交上,中国成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实现中美建交,打破了外交孤立局面,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1976 年 9 月 9 日,毛泽东在北京逝世,他为中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奋斗了一生,他的离去令全国人民悲痛万分。 1981 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及毛泽东思想作出了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带领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创建了新中国;并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是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所犯的失误。总体而言,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衷心崇敬。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这些著作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智慧,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毛泽东以其波澜壮阔的一生,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壮丽篇章,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