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唐][公元787年-850年,唐朝宰相,中国六大政治家,唐朝诗人]+像 河北石家庄市赞皇人物 晚唐中兴名相、卓越政治改革家、文坛才俊 李德裕,生于公元787年,卒于公元850年,字文饶,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 。他出身于显赫的世家大族,家族底蕴深厚,为其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祖父李栖筠,在德宗朝官至御史大夫;父亲李吉甫,在宪宗朝两度出任宰相,封赵国公,赐官司空,谥号“忠懿”。李德裕作为李吉甫的次子,虽为庶出,却从小胸怀大志,对经史典籍展现出浓厚兴趣,刻苦研读,尤其精通《汉书》与《左氏春秋》。他文笔极佳,能写出一手漂亮文章,然而性格清高,不屑于通过科举考试与众儒生一同跻身仕途,而是凭借门荫入仕,补任校书郎。 贞元年间(785 - 805年),李吉甫被贬至南方蛮荒之地,李德裕一直陪伴在侧,悉心侍奉父亲,在此期间,他也未将入仕当作首要目标。元和元年(806年),李吉甫再度拜相,李德裕为避嫌,选择不在中央任职,而是前往各幕府担任从事官。元和三年(808年),发生了一件对日后政坛格局影响深远的事件。伊阙尉牛僧孺、前进士李宗闵参加制科考试时,在策论中大胆痛斥当朝施政的种种失误,考策官评定他们的对策合格。李吉甫得知后,向宪宗哭诉,认为评定结果有误。宪宗听信其言,将考核策对的官员全部贬职,牛僧孺、李宗闵也因此长期得不到升职机会,双方由此结下深仇大恨。与此同时,大臣李逢吉同样不喜李德裕,他与牛僧孺、李宗闵联手,在朝中对李德裕进行排挤,致使李德裕长时间未能得到重用。 元和十一年(816年),宰相张弘靖被免职,出京镇守太原,李德裕成为其幕府中的掌书记,负责管理文书等事务,后又任职大理评事、殿中侍御史。三年后,张弘靖幕府撤销,李德裕随其一同入朝,被授予监察御史之职。元和十五年(820年),穆宗登基,李德裕凭借自身才学进入翰林院担任学士。长庆元年(821年),他向穆宗上奏,建议禁止皇亲国戚与朝臣私下频繁来往,以防结党营私,穆宗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升任他为考功郎中、知制诰。然而,官场的风云变幻再次降临,长庆二年(822年),李德裕因受李逢吉等人的排挤,无奈调任浙西观察使。在浙西任职期间,他充分展现出卓越的治理才能。他积极整顿军队,保障地方安宁;致力于治理地方事务,革除长期以来的陈规陋习,使得当地社会秩序稳定,百姓生活逐渐安定,安居乐业。 长庆四年(824年),敬宗李湛即位。李德裕心系浙西百姓,多次上书向敬宗反映浙西存在的诸多问题,并献上《丹扆箴》六首,旨在劝诫敬宗厉行节俭,不可铺张浪费;勤政爱民,多关注百姓疾苦;任用贤能之士,远离奸佞小人。宝历二年(826年),文宗即位,李德裕被加任检校礼部尚书。太和三年(829年),李德裕入朝担任兵部尚书,可没过多久,便遭到吏部侍郎李宗闵的排挤,不得不出京,先后担任郑滑节度使、西川节度使等职。在西川任职期间,他展现出非凡的军事与政治才能。面对吐蕃的威胁,他积极组织防御,加强军备,使得西川地区的边防得到巩固,成功西拒吐蕃;同时,他还妥善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南平蛮蜒,维护了当地的和平与稳定。 太和六年(832年),李德裕再次入朝担任兵部尚书,次年被任命为平章事,晋封为赞皇伯。但因牛李党争激烈,他又一次被排挤出京,出任润州刺史,随后更是被弹劾,降为袁州长史。好在文宗后来明察秋毫,拨乱反正,任命李德裕为太子宾客、检校户部尚书等职。开成五年(840年),武宗登基,李德裕迎来了他政治生涯的高光时刻,被任命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会昌年间,唐朝与回纥的关系日益紧张。会昌三年(843年),回纥悍然入侵唐境,李德裕果断决策,命河东节度使刘沔突袭回纥军队,成功将其击败,有力地捍卫了唐朝的边境安全,他也因此升任司徒。同年,昭义镇发生叛乱,李德裕组织诸镇军队,齐心协力平定了昭义镇之乱,凭借此功绩,被封为太尉、卫国公。此外,李德裕大力支持武宗开展灭佛运动。当时佛教寺院势力庞大,大量占有土地与劳动力,严重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与社会稳定。李德裕协助武宗采取一系列措施,淘汰了大量僧尼,没收寺院田产,极大地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负担,加强了中央集权。 会昌六年(846年),宣宗即位。宣宗对李德裕的专权有所忌惮,于是将他罢相,并调离京城,任命为东都留守。此后,李德裕的仕途急转直下,大中二年(848年),他先后被贬为潮州司马、崖州司户。大中三年(849年),李德裕抵达崖州,在这偏远之地,他的身心遭受极大打击,于同年十二月与世长辞,享年63岁。直到咸通元年(860年),懿宗即位后下诏追复李德裕太子少保、卫国公之位,并赠尚书左仆射。 李德裕不仅在政治领域建树颇丰,在文学方面也造诣极高,著有《会昌一品制集》《李文饶文集》等。他一生从政长达四十年,历经宪、穆、敬、文、武宗五朝。当代史学家田廷柱评价他:“李德裕是唐代后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富有革新精神,兴利除弊,多所建树,维护了中央集权,一度重振了唐廷的声威,出现了唐‘王室几至中兴’的政治局面。”在唐朝后期复杂的政治局势下,李德裕以其卓越的才能与坚定的信念,努力匡扶社稷,虽最终结局悲惨,但他的功绩与精神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后世研究唐朝历史绕不开的重要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