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玄亮[公元768年-833年] 河北邯郸市磁县人物 崔玄亮:刚正谏臣与爱民良吏的传奇一生 崔玄亮(公元 768 年 - 833 年),字晦叔,磁州昭义县(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人,祖籍博陵郡安平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出身于名门望族博陵崔氏的博陵第三房 。他是唐朝中期一位杰出的官员,以其刚正不阿的性格、直言敢谏的勇气以及心系百姓的情怀,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尽管我们难以确切知晓他毕业于哪所院校,但在家族的熏陶和自身的勤奋努力下,他积累了深厚的学识,为日后的仕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崔玄亮自幼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聪慧与勤奋。他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家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成长过程中,他对经史子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日夜苦读,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的养分。凭借着自身的天赋和努力,他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日后参加科举考试做好了充分准备。 贞元十一年(公元 795 年),崔玄亮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他成功登进士第,迈出了仕途的第一步。此后,他投身于诸侯府,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在诸侯府任职期间,崔玄亮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他工作勤勉,认真负责,对待每一项任务都全力以赴,赢得了上级和同僚的一致赞誉。同时,他性格雅淡,对功名利禄看得很轻,不热衷于追逐权力和地位,反而喜欢研究道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这种独特的性格使他在复杂的官场中显得格格不入,但也正是这种淡泊名利的品质,让他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原则。 元和初年(公元 806 年),在知己的推荐下,崔玄亮得以入朝为官。他先是担任监察御史,后转任侍御史。在担任监察御史期间,他秉持公正,不畏强权,敢于揭露官场中的腐败现象和不法行为。他的弹劾和谏言往往切中要害,令那些贪官污吏闻风丧胆。他的刚正不阿为朝廷肃清了风气,也为百姓伸张了正义,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和尊敬。 随着政绩的积累,崔玄亮的官职不断升迁。他先后出任密州、歙州、湖州三郡刺史。每一次升迁,他都表现得极为谦让,从不因职位的提升而骄傲自满。在地方任职期间,他始终心系百姓,将民生疾苦放在首位,致力于为百姓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密州时,他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生状况,发现当地农业生产面临诸多困难,百姓生活困苦。于是,他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使得当地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显著发展,百姓的生活也逐渐改善。在歙州,他发现当地教育落后,许多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他深感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于是大力兴办学校,聘请优秀的教师授课,为当地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在湖州任职时,他同样兢兢业业,致力于改善民生,发展经济。他关心百姓的生活,经常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需求,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他的治理使得湖州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太和初年(公元 827 年),崔玄亮入朝担任太常少卿。太和四年(公元 830 年),他被任命为谏议大夫。在担任谏议大夫期间,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直言敢谏的特点,积极为朝廷建言献策。他的谏言往往能够切中时弊,对朝廷的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他中谢日,皇帝当面赐予他金紫,以表彰他的功绩和忠诚。此后,由于他在朝廷中的威望不断提高,被升迁为右散骑常侍。 太和五年(公元 831 年),唐朝政坛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宰相宋申锡被郑注等人诬陷,说他企图谋反。这个案件从宫廷内部发起,一时间,京师上下人心惶惶。崔玄亮深知宋申锡是被冤枉的,他不忍心看到一位忠臣蒙冤受屈,于是挺身而出,首率谏官十四人,前往延英殿请求面见皇帝。在殿上,崔玄亮与文宗皇帝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往复数百言。文宗皇帝起初并不理解他们的谏言,坚持要将宋申锡绳之以法。崔玄亮见状,悲痛万分,他流着泪向文宗皇帝奏道:“孟轲曾经说过,众人都说要杀一个人,这还不行;卿大夫都说要杀一个人,这也不行;天下人都说要杀一个人,然后再仔细考察,确实该杀,才能将其置于法律之下。如今在这至圣之代,杀一个普通百姓,尚且需要符合典法,何况是无辜杀害一位宰相呢?臣是为陛下珍惜天下的法律,实在不是为了宋申锡一人。” 说完,他俯伏在地,呜咽不止。崔玄亮的这番话情真意切,打动了文宗皇帝的心,文宗皇帝最终为之感悟,宋申锡也因此免于一死。崔玄亮也因为此事,在朝廷中声名远扬,受到了众人的敬重。 太和七年(公元 833 年),崔玄亮因身体患病,请求到外地任职。宰相考虑到弘农地区的环境和条件可能更适合他,便授予他检校左散骑常侍、虢州刺史的职务。然而,命运对他却十分残酷。就在这一年的七月,崔玄亮在虢州任上去世,消息传来,朝廷内外无不感到惋惜。崔玄亮的一生,是为国家和百姓奉献的一生。他在政治上刚正不阿,敢于直言进谏,为朝廷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地方任职时,他心系百姓,勤政爱民,为百姓谋福祉,深受百姓的爱戴。他的事迹和精神,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值得一提的是,崔玄亮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在文学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他与当时的大诗人白居易、元稹交好,三人时常诗词唱和,相互交流创作心得。他们还合辑了《三州唱和集》,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作品。崔玄亮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家族方面,崔玄亮出身名门,其家族成员在历史上也多有成就。他的曾祖崔悦,曾任洛州司户参军,后被追赠为太子少保;祖父崔光迪,被追赠为赞善大夫;父亲崔抗,官至扬州司马兼通事舍人,死后被追赠为太子少师;母亲太原王氏,被追赠为晋阳郡太夫人。崔玄亮登第后,他的弟弟纯亮、寅亮也相继考中进士科,在蕃府中得到辟召,而崔玄亮在兄弟中仕途最为显达。他的孙子崔贻孙,后来也官至侍郎,延续了家族的荣耀。 崔玄亮,这位来自磁州的杰出人物,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厚的文学素养,在唐朝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在追求正义和真理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