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金辉景东县+像 云南普洱市景东县人物 彭金辉,男,彝族,1964年12月生,云南景东人,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1988年6月参加工作,198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正部长级)、党组副书记,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彭金辉是从云南普洱市景东县走出的杰出人物,他是彝族同胞的优秀代表,在学术科研与党政工作等领域都取得了卓越成就。以下是对其生平的详细介绍: 基本信息 彭金辉,男,彝族,1964年12月生,云南景东人。他拥有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1988年6月参加工作,198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教育背景 - 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彭金辉在昆明工学院冶金系有色金属冶金专业学习,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 - 1985年7月至1988年6月,他继续在昆明工学院冶金系攻读有色金属冶金专业硕士研究生,深入钻研专业知识,进一步提升学术水平。 - 1989年9月至1992年1月,彭金辉在昆明工学院冶金系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并获得博士学位,为其后续的科研工作奠定了深厚的理论根基。 学术科研生涯 - 1988年6月,彭金辉毕业后留在昆明工学院冶金系担任助教,开启了他的教育科研之路。1992年1月,昆明工学院更名为昆明理工大学,他继续在该校冶金系担任教师。 - 1994年9月至1996年9月,彭金辉前往德国卡尔斯鲁厄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接触到国际前沿科研理念与技术。1999年6月至2000年6月,他又赴英国布耐尔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进一步拓宽了国际视野。 - 1997年3月,彭金辉担任昆明理工大学冶金系副主任、党总支副书记,在负责系里管理工作的同时,并未放下科研工作。2000年6月,他升任昆明理工大学材料冶金学院院长,带领学院在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方面不断前进。 - 2004年1月,彭金辉出任昆明理工大学副校长,在学校管理岗位上,依然心系科研一线。他长期从事微波冶金基础理论、装备技术及工程应用研究,先后授权发明专利68件,发明微波冶金新技术,在多种金属提取过程实现工程应用,还将该技术拓展至化工、材料等领域。其创新成果向欧美等国内外单位转让,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科技竞争力。 - 彭金辉发表SCI论文140余篇,出版专著6部,科研成果丰硕。他因科研方面的杰出贡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2010年、2014年),还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11年)、全国创新争先奖章(2017年)等诸多奖项。此外,他还担任第六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十二五”国家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主题专家,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7年,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对他学术成就的高度认可。 高校管理经历 - 2013年9月,彭金辉转任云南民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他将在昆明理工大学积累的管理经验和学术理念带到云南民族大学,致力于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 2016年2月,彭金辉回到昆明理工大学,担任校长、党委副书记。他带领学校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昆明理工大学向更高水平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党政工作经历 - 2018年1月,彭金辉跨省履新,出任海南省副省长,开始从高校走向地方党政领导岗位,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运用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 - 2018年10月,彭金辉担任海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同时不再担任海南省副省长职务,他在组织工作岗位上,致力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组织建设,为海南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 2020年12月,彭金辉调任重庆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负责重庆市的组织工作,为重庆的干部队伍建设和组织发展出谋划策。 - 2022年5月,彭金辉升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站在更高的平台上为全国的组织工作贡献力量。 - 2023年3月,彭金辉在担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的同时,兼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24年10月,他出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正部长级)、党组副书记,继续在新的岗位上为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社会任职与荣誉 彭金辉是第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二十大代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还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009年)、二等奖1项(2014年),以表彰他在教育领域的突出贡献。 彭金辉从云南景东走出,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和不懈奋斗,在学术科研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我国冶金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在高校管理和党政工作中也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在不同岗位上都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为国家和地方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是景东的骄傲,也是广大彝族同胞学习的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