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次瞻[公元1905年-1940年,革命烈士] 贵州铜仁市思南县人物 黔东早期中共地下党组织主要创建人,中共思南县委创始人之一 肖次瞻,又名炳煌。四岁开始读私塾,后相继在塘头、思南县城、镇远、常德、武汉求学。在武汉考进了武汉邮务总局做邮务员,后当选武汉邮务总工会执行委员。肖次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工人运动。民国16年(1927)转到上海主办《黔首通讯》。之后,又到湖南洪江办《洪江日报》。民国18年(1929)冬回思南,积极筹办八县联立中学(今思南中学),并筹备建立党组织。民国27年(1938)正式成立中共思南县总支委员会,并任总支书记。民国28年(1939)春调中共贵州省工委任秘书长。民国29年(1940)6月被国民党特务机关逮捕,同年12月7日,在贵阳英勇就义。 萧次瞻,1905年10月15日出生于贵州省思南县塘头镇尧民里一个医术世家。以下是他的生平介绍: 早年经历与革命启蒙 萧次瞻自幼聪颖好学,4岁入私塾,9岁进小学,13岁考入贵州镇远中学。曾随父行医至湖南常德,在教会学校学习英语和数学。19岁时就读于武汉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共进中学),这所学校由共产党人陈潭秋等创办,为学生提供各种革命书刊,还有共产党人指导。在此期间,萧次瞻受进步书籍影响,萌发了革命理想和振兴民族的志向。1925年,他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在武汉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与恽代英、任弼时等一起从事革命活动,从此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 艰难的革命历程 白色恐怖下的坚持: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疯狂搜捕、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共产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萧次瞻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他化名肖先立进入上海海关学校英文专修班深造,后又在青年社学堂进修。 教育救国的尝试:1930年初,萧次瞻回到思南。当时思南封建剥削严重,人民生活困苦,教育落后。他决心以兴办教育、传播新科学新文化入手,进行革命拓荒,积蓄革命力量。思南曾和邻近七县酝酿联办中学,拖延了十几年仍未办成,萧次瞻挺身而出,四处奔走,于1932年春促成省立七中(七县联中)建成招生,并出任教务主任。他在教学中向学生讲述中国受帝国主义欺凌的历史和劳苦大众的悲惨处境,介绍新文艺书刊,启蒙青年思想。 与封建势力的斗争:然而,以校长裘伯莹为代表的封建势力极力抵制和阻挠学校的进步思潮。1933年,学生向校方请愿提出改革要求,被校长诬蔑为“四大金刚”并开除学籍,引发全校罢课。在萧次瞻领导下,斗争持续半年之久,最终省教育厅撤销了裘伯莹的校长职务。但学潮胜利后,萧次瞻遭到新任校长的刁难,被解除教务主任职务。 寻找党组织:1934年夏,贺龙等率领红三军在贵州沿河、德江一带活动,创建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萧次瞻派人带亲笔信前去联系,因敌人封锁严密未能成功。1935年3月,他来到贵阳寻找党组织,通过学生熊大瀛、商学礼与地下党员龚永明、李长青接触。但1935年7月19日,中共贵州省工委所属贵阳的部分党组织遭到破坏,萧次瞻找党的线索中断,他只好返回思南。 继续革命活动:回到思南后,萧次瞻担任城区小学教务工作,在七中和城小秘密组织“读书会”,指导学生学习马列主义,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6年春,他派进步青年到塘头尧民里农村学校工作,进行革命宣传,还在多地办起农民夜校,教农民学文化和革命道理,为武装斗争作准备。 思南地下党组织的创建与发展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萧次瞻领导下,以城区小学为中心的抗日救亡运动迅速开展。1938年2月4日,萧次瞻、熊大瀛、萧敏雄、商学礼、金贵昌等五人以“拜年”为名相聚,召开秘密会议,成立思南地下党组织,通过了萧次瞻草拟的《思南地下党组织大纲(草案)》和《工作大纲(草案)》两个文件。会后,商学礼带着文件前往贵阳找省工委,却因孙克武是中统特务而使党组织陷入危险。但萧次瞻等人并不知情,仍积极开展工作,发展新党员,壮大组织力量。1938年9月获贵州省工委批准后,萧次瞻发展新党员19人。他还“亲自”拟发《中国共产党思南县委成立宣言》,“亲自”负责《焰焰》的编辑工作,亲自带领宣传队到石阡县的城乡演出,推动革命宣传工作。 被捕与牺牲 1940年,由于叛徒出卖,萧次瞻等思南地下党领导人先后被捕。在狱中,敌人对萧次瞻施以酷刑,妄图从他口中得到党的机密,但他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1940年12月7日,萧次瞻被敌人杀害于思南县城北门外的荒坡上,年仅35岁。 萧次瞻为贵州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抗日宣传与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格,激励着无数后来人,他的事迹也永远铭刻在贵州的革命史册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