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蝶仙(1879-1940),男,鸳鸯蝴蝶派作家。浙江钱塘人,原名寿嵩,字昆叔;后改名栩,字栩园。清末贡生。早年从事艳情小说的创作,为“鸳鸯蝴蝶派”代表人物。曾出版文艺杂志《著作林》,并任《游戏杂志》、《女子世界》和《申报》副刊《自由谈》主编。
陈蝶仙:文学与商业跨界的传奇人生
陈蝶仙,一位在民国时期熠熠生辉的人物,活跃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身兼鸳鸯蝴蝶派著名小说家与“无敌”牌牙粉创始人等多重身份。他于1879年降临在浙江杭州的一个中医世家,原名陈寿嵩,字昆叔,后改名栩,字栩园,还以蝶仙为字,别号天虚我生 。
陈蝶仙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天资,聪慧过人,饱读各类诗书典籍。凭借深厚的学识底蕴,他成功考取晚清贡生。此后,他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曾投身幕僚之职,担任过监狱工艺指导员,还在浙江镇海县出任知事。1912年,陈蝶仙前往慈溪访友,在海边看到渔民丢弃的大量乌贼鱼骨,敏锐的他意识到这种鱼骨可用于制作牙粉,以此能与当时充斥市场的日本牙粉竞争。他随即向上级呈交报告,申请经费开展牙粉制作项目,然而上级却误解其意图,以为他是想借此谋取私利,严词拒绝了他的请求。深感失望与愤懑的陈蝶仙,毅然决然地辞去职务,奔赴上海。经好友王纯根的举荐,他获得了《申报·自由谈》主笔一职。
早在18岁时,深受《红楼梦》影响的陈蝶仙,便创作了长篇小说《泪珠缘》。这部作品聚焦于儿女情长与家事纠葛,以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叙事风格,让人眼前一亮。一经印行,便迅速风靡一时,广受读者喜爱。在《申报·自由谈》任职期间,陈蝶仙在王纯根主编的《礼拜六》杂志上发表了长篇小说《孽海疑云》,自此开启了他多产的创作生涯。此后,他陆续出版了《满园花》《郁金香》《新官场现形记》《新泪珠缘》等十多部小说。这些小说语言风格独特,文白相间,大多围绕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展开,描绘他们在柳荫湖畔相知相恋,如蝴蝶、鸳鸯般难舍难分的情节,是典型的鸳鸯蝴蝶派小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夕,这类小说在文学发展历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妄图通过提出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来灭亡中国,这一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一场全国性的抵制日货运动蓬勃兴起。此时在上海已站稳脚跟且具备一定财力的陈蝶仙,再次萌生了制造牙粉抵制日货的想法。1918年,他毅然放弃《申报·自由谈》的工作,成立家庭工业社。凭借在监狱担任工艺指导员时学到的知识,他全身心投入牙粉研制工作。经过无数次反复试验和不懈努力,他终于成功研制出一款牙粉,并取名为“无敌牌”。在产品包装上,他特意标明“中华国产”字样。这款牙粉凭借优良品质,迅速打开市场,成为我国牙粉行业的驰名商标,极大地振奋了国人的民族精神。
随着事业的发展,陈蝶仙不断拓展业务版图。1918年成立家庭工业社股份公司,生产“无敌牙粉”,随后又附设印刷、玻璃、制盒等辅助厂,以及蛤油、蚊香、薄荷油等日用化学品制造厂。1930年,他创办并主编《上海机制国货联合会会刊》,积极提倡国货,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摇旗呐喊。
然而,命运的考验接踵而至。上海“一·二八”淞沪战争爆发,陈蝶仙经营的家庭工业社遭受毁灭性打击。但他并未被挫折打倒,而是带着儿子陈小蝶前往大后方的云南、四川,继续坚持办厂。长期的操劳让陈蝶仙的身体每况愈下,1939年,他积劳成疾,在陈小蝶的陪伴下返回上海。遗憾的是,次年他便因病与世长辞。此后,陈小蝶虽努力维持,但终因种种困难,无力扭转局势,陈蝶仙开创的实业逐渐走向萎缩。
陈蝶仙不仅在商业领域成绩斐然,在文学创作方面同样成果丰硕。他著有诗词曲汇集《栩园丛稿》,以及长篇写情小说《泪珠缘》《玉田恨史》《井底鸳鸯》等。在家庭生活中,他育有儿子陈小蝶,从事商业活动;女儿陈小翠(又名陈翠娜),是一名画家 。
在人物研究方面,林郁沁所著的《中国的本土工艺主义:化妆品帝国建立中的本土创新以及外来科技,1900 - 1940》(vernacular industrialism in China )一书,以陈蝶仙为核心人物,深入分析了这位民国时期的传奇商人及其创办的家庭工业社,通过对他的研究,探讨了中国走向产业现代化的不同路径,为我们了解陈蝶仙以及那个时代的商业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