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炳焜[公元1914年-1942年,抗战英烈]+像 贵州铜仁思南县人物 原《新华日报》社任出版科长 肖炳焜,又名叔旃,思南县人。贵州省思南人。从小受其兄(肖次瞻,中共贵州早期地下党员)的影响,思想进步。 肖炳焜:碧血丹心照汗青的思南抗战英烈 一、黔中少年的觉醒:从乌江之畔到救国征途 肖炳焜,1914年出生于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塘头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思南地处乌江中下游,自古便是黔东文化重镇,近代以来更受民主革命思潮浸染。少年时期的肖炳焜就读于塘头小学,聪慧好学,常于课余阅读《申报》《大公报》等进步刊物,对列强侵华、国势衰微的现实渐生忧愤。1928年,他考入思南中学,受校长、进步知识分子肖次瞻(中共地下党员)影响,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参与组织“读书会”,传阅《共产党宣言》《新青年》等著作,逐渐树立“救国救民”的理想。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三省沦陷的消息传到思南,肖炳焜与同学们上街游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收复失地”等口号。1932年,他因参与反对校方压制学生运动的斗争,被校方开除。同年,在肖次瞻的帮助下,他远赴北平(今北京)求学,考入弘达中学。北平作为抗日救亡运动的前沿,学生运动风起云涌,肖炳焜加入“北平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参与组织街头演讲、散发传单等活动,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他的爱国情怀愈发坚定。1934年,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将个人命运与民族解放事业紧密相连。 二、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肖炳焜毅然放弃学业,投笔从戎,经中共地下组织介绍,进入国民革命军第13军(汤恩伯部),被编入政治部宣传队。他以笔为枪,深入河北、河南等地农村,编演抗日戏剧《放下你的鞭子》,创作诗歌《保卫黄河》,向民众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动员青年参军入伍。1938年,第13军在台儿庄战役中承担侧翼掩护任务,肖炳焜随部队在山东枣庄一带与日军激战,亲眼目睹战友在炮火中牺牲,他在日记中写道:“国破家亡之际,唯有血染沙场,方不负此生。” 1939年,肖炳焜因表现突出,被调往国民革命军第92军(李仙洲部),任政治部少校科员。同年,部队开赴鄂北、豫南前线,参加随枣会战。在战斗中,他不仅负责战时宣传,还主动参与战地救护,多次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1940年,他随部参加枣宜会战,在湖北宜昌一线与日军对峙。一次夜间突袭中,他带领宣传队队员携带手榴弹潜入日军阵地,炸毁敌营两座岗楼,为部队进攻打开缺口,战后获“战地勇士”嘉奖。 三、潜伏与斗争:在敌伪心脏插刀 1941年,根据中共中央“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指示,肖炳焜受党组织派遣,化名“黄志远”,潜入汪伪政权控制下的南京,从事地下情报工作。他利用同乡关系,打入汪伪中央陆军军官训练团,任政治教官,暗中联络爱国官兵,搜集日伪军事部署、战略计划等情报。 在南京潜伏期间,肖炳焜身处险境,却始终保持警惕与智慧。他表面上对汪伪政权虚与委蛇,实则利用授课机会,向学员灌输“民族大义不可忘”的思想,培养抗日力量。他曾在课堂上借讲解历史,痛斥汉奸卖国行径:“南宋秦桧卖国求荣,至今跪像仍受世人唾弃,今日甘为日寇鹰犬者,下场必如秦桧!”课间,他秘密发展两名学员加入地下抗日组织,建立情报联络点。 1942年初,肖炳焜获取日伪“清乡”计划的核心情报——日军将于4月对苏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企图一举消灭新四军主力。他冒险将情报密写在香烟盒内衬纸上,通过秘密交通员送往新四军军部。为掩护情报传递,他故意在汪伪军官中散布“新四军将西撤”的假消息,迷惑敌人。然而,由于叛徒出卖,肖炳焜的身份暴露,1942年3月15日,他在南京夫子庙附近被汪伪特工逮捕。 四、慷慨赴死:碧血洒金陵 被捕后,肖炳焜被关押在南京老虎桥监狱。日伪特务对他严刑拷打,用竹签钉手指、烙铁烫皮肉,逼他供出地下党组织名单。他始终坚贞不屈,怒斥敌人:“我是中国人,绝不做汉奸的走狗!你们可以杀死我,但杀不绝中国人的抗日决心!”特务又以高官厚禄利诱,他冷笑回应:“我肖炳焜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魂,岂会为蝇头小利背叛民族?” 在狱中,肖炳焜写下遗书:“爹娘大人:儿不孝,未能侍奉左右。然今国难当头,儿以身为国捐躯,死得其所。望爹娘勿悲,待日寇驱逐,中华复兴之日,儿在九泉亦当含笑。”字字泣血,尽显赤子之心。1942年4月28日,肖炳焜被押往南京雨花台刑场。临刑前,他高唱《义勇军进行曲》,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年仅28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雨花台下的血色残阳中。 五、英魂不朽:从思南到全国的缅怀 肖炳焜牺牲后,其遗物(包括日记、遗书手稿)由狱中难友秘密转交至中共地下组织。1945年抗战胜利后,思南县政府在塘头镇召开追悼大会,追认肖炳焜为“抗战英烈”。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向其家属颁发“革命烈士证书”,证书上写道:“肖炳焜同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献身,其精神永垂不朽。” 如今,肖炳焜的事迹被载入《思南县志》《贵州抗战英烈传》等文献,思南中学设立“炳焜班”,塘头镇修建“炳焜纪念馆”,馆内陈列着他用过的钢笔、日记本复制品及战斗事迹图片。201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肖炳焜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其名字与赵一曼、杨靖宇等英烈一同镌刻在中华民族的抗战丰碑上。 从乌江之畔的少年到雨花台的英烈,肖炳焜用短暂的一生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他的精神如思南乌江的波涛,永远激荡在黔东大地,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为民族复兴而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