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定一[公元1905年-1926年,革命烈士] 湖北武汉硚口区人物 # 陈定一: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先驱 陈定一(1905~1926),又名学灏,出生于武汉硚口易家墩。在风雨如晦的年代,他以坚定的革命信念和无畏的斗争精神,书写了壮丽的人生篇章。 1923年秋,陈定一进入省立第一师范求学。在校期间,他积极追求进步,与魏人镜等志同道合的同学结成“觉社”,同时加入校内进步学生团体“湖北人社”,并很快成为该社的核心成员之一。这一年,他还加入了国民党。面对学校腐败的教育制度,陈定一积极组织力量,参与团体活动,共同筹商改革之策。他的行动触怒了校方,一度被开除学籍,但他的正义之举引发了强烈反响,在众怒之下,校方不得不收回成命。陈定一抓住时机,发动同学成功驱走反动校长,展现出非凡的组织能力与斗争勇气。 1924年秋,陈定一与董必武、陈潭秋建立了联系。在他们的影响与指导下,陈定一联合其他学校的进步师生,将分散的革命力量逐步凝聚起来,开展了一系列斗争。凭借出色的表现,他当选为湖北省学生联合会主席。然而,他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军阀萧耀南的恐慌与嫉恨,遭到通缉。在进步师生的掩护下,他冒用一名休学学生的身份,改名为陈定一,继续投身革命事业。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陈定一深受触动,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坚定地走上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道路。同年6月,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成立,他当选为监察委员;8月,他作为湖北学生联合会代表,前往北京出席全国学联代表大会。11月25日,他参与领导了武汉反吴(佩孚)大示威,向反动势力发出了有力的抗争。12月27日,陈定一当选为国民党汉口特别市党部第一届执行委员,并担任组织部长,进一步扩大了革命影响力。 1926年1月,陈定一参加汉阳工人代表会,却因工贼告密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严刑审讯,他坚贞不屈,始终守口如瓶,最终在2月获释。出狱后,他以“牢狱为革命党人之休息所,出休息所后,工作当较前更为努力”自勉,继续全身心投入革命工作。5月,他亲临一线,指挥桥口英美香烟厂、泰安纱厂及申新纱厂的罢工斗争;随后,又相继领导了“五卅”惨案和汉口“六一.一”惨案周年纪念大示威,极大地振奋了革命士气,彰显了革命力量。7月,国民革命军北伐之际,陈定一奉命与丁觉群深入军阀部队,开展策反工作。但不幸的是,8月13日,他因遭人出卖而被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坚守信仰,毫不屈服。8月22日凌晨,陈定一在武昌火巷口英勇就义,将年轻的生命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陈定一以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勇气和无私的奉献,为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他的精神激励着无数后来人奋勇前行。 # 陈定一墓与就义纪念碑:铭记英雄的不朽丰碑 陈定一,字学灏,1905年生于汉口,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积极投身革命,领导了汉口英美烟厂、泰安纱厂及申新纱厂工人罢工斗争,成功主持“五卅”惨案周年群众大示威。为策应北伐军入鄂,他在武汉三镇秘密奔走,却不幸被北洋军阀逮捕,于1926年8月27日在武昌火巷口壮烈牺牲。北伐军攻克武昌后,将其遗体身首缝合,重新装棺改葬于洪山南麓,并在火巷口竖立就义纪念碑,以缅怀这位英勇的革命烈士。 陈定一墓现位于洪山区石门峰公墓,墓体为砖混结构,坐南朝北。墓前矗立着一座青石碑,碑上镌刻着“陈定一烈士之墓”七个苍劲有力的隶书大字,背面铭刻墓志,详细记载着烈士生前的光辉事迹与英雄壮举。1956年,陈定一墓被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陈定一烈士墓迁移至洪山“石门峰烈士陵园”。陵园环境庄严肃穆,陈定一烈士墓位于陵园正中,背靠宝盖山、九峰山,群山连绵,郁郁葱葱;陵园外便是公墓区,前方遥对烟波浩渺的东湖,景色壮美。 陈定一就义纪念碑位于武昌蛇山南麓长江大桥头。1935年,因扩宽中正路(原名长街,今解放路),纪念碑迁至今址。该碑采用花岗岩石料,碑首呈锥状,碑体为长方柱形,坐北朝南。碑柱四面均刻有“陈定一烈士就义纪念碑”10字,庄重大气。碑基由花岗岩方砖环砌而成,四角设有小方石柱,历经岁月沧桑,至今保存完好,静静伫立,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成为人们缅怀陈定一烈士、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象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