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王天培

北伐名将

王天培

王天培[公元1888年-1927年,北伐名将] 贵州黔东南州天柱人物
王天培(1889年1月5日-1927年9月2日),字植之,号东侠,侗族,出生于贵州省天柱县,中国国民革命军著名将领、北伐名将。
王天培:北伐名将的铁血人生与历史浮沉  

一、苗乡少年的习武之志(1888—1906年)  
1888年,王天培出生于贵州黔东南州天柱县凤城镇一个苗族家庭。天柱地处湘黔交界,多民族杂居的环境赋予了当地尚武重义的民风。其父王大瀛是乡间私塾先生,虽家境清贫,却坚持让王天培兄弟读书识字。少年时期的王天培身材魁梧,性格刚毅,不仅熟读《孙子兵法》等典籍,更痴迷于武术,常与兄长王天锡在天柱城郊的香炉山练习拳脚、刀剑,乡里称其“有万夫不当之勇”。  

当时的贵州正值清末动荡,列强入侵与清廷腐败的消息不断传入闭塞的苗乡。1894年甲午战败后,王天培在私塾中听闻“北洋水师覆没”的消息,义愤填膺,对同窗说:“大丈夫当执干戈以卫社稷,岂能困于乡野?”1904年,贵州巡抚林绍年推行新政,选派青年赴日留学,王天培深受触动,决心弃文从武。1906年,他与兄长王天锡一同考入贵阳武备学堂,迈出了军事生涯的第一步。  


二、东瀛求学与革命觉醒(1907—1911年)  
1907年,王天培以优异成绩获得官费留学资格,东渡日本进入振武学校,后升入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在东京,他结识了黄兴、宋教仁等革命党人,接触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1908年,经平刚介绍,王天培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贵州籍早期留日革命志士之一。  

留学期间,王天培不仅系统学习近代军事理论,更积极参与反清活动。他与同乡李烈钧、周素园等创办《黔报》,撰文揭露清廷腐朽,宣扬共和思想。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王天培按捺不住革命激情,未及毕业便与王天锡等人秘密回国,经上海辗转至南京,加入江浙联军,参与攻打南京城的战斗。在紫金山炮台争夺战中,他凭借炮兵专业知识,精准炮击清军阵地,为攻克南京立下战功,崭露军事才能。  


三、民初风云中的黔军崛起(1912—1921年)  
辛亥革命后,王天培回到贵州,恰逢黔军内部派系斗争激烈。1912年,云南军阀唐继尧率滇军入黔,推翻“大汉贵州军政府”,王天培因与革命党人有旧,被迫离开贵州,前往湖南投奔湘军将领程潜。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蔡锷发起护国运动,王天培闻讯后立即响应,在湖南组织反袁武装,后随护国军入川作战。在纳溪战役中,他指挥炮兵部队击溃北洋军防线,因功升任黔军第二团团长。  

1917年,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王天培任黔军第一混成旅旅长,率部进驻重庆。此时的黔军内部,以刘显世为首的“旧派”与王文华为首的“新派”矛盾尖锐。王天培与王伯群、何应钦等“新派”将领结盟,于1920年发动“民九事变”,推翻刘显世统治,助王文华掌控黔政。此后,王天培升任黔军第一师师长,成为黔军主要将领之一。  

然而,黔军内部很快又陷入权力倾轧。1921年,王文华在上海遇刺,黔军群龙无首,王天培与袁祖铭、周西成等将领争权,最终因势单力薄,于1922年率部离开贵州,前往湖北投奔直系军阀吴佩孚,暂居宜昌练兵。  


四、北伐铁军的“黔中名将”(1926—1927年)  
1926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王天培审时度势,率部脱离吴佩孚,转投广州国民政府。他向蒋介石力陈北伐方略,提出“先定武汉,再图中原”的战略,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军长,下辖黔军旧部及收编的皖北部队,约3万人。  

1926年8月,第十军作为北伐军左翼,从湖南常德向湖北进军,目标是攻克武汉门户——安庆。此时,直系军阀孙传芳派重兵驻守皖西,凭借大别山天险阻挡北伐军。王天培采取“声东击西”战术:以主力强攻霍山、六安,同时派奇兵绕道英山,奇袭敌军侧背。在苏家埠战役中,他亲临前线,指挥部队昼夜猛攻,击溃孙传芳部主力,俘敌万余人,缴获枪械8000余支。此战后,第十军声威大震,被称为“北伐劲旅”。  

1927年3月,王天培率部攻克安庆,继而沿长江东进,配合第二、六军攻打南京。在龙潭战役中,他与桂系李宗仁部协同作战,击溃孙传芳残部,为巩固南京国民政府立下汗马功劳。此时的第十军扩编至5万余人,王天培因战功卓著,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三路军前敌总指挥,成为北伐战场上为数不多的非黄埔系高级将领。  


五、功败垂成的历史悲剧(1927年)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国共合作破裂,北伐形势骤变。此时,奉系军阀张作霖率部南下,威胁徐州,蒋介石任命王天培为徐州前线总指挥,令第十军会同桂系、皖系部队反攻徐州。7月,王天培率部与直鲁联军张宗昌部在徐州展开拉锯战,因桂系将领白崇禧按兵不动,皖系部队配合不力,加之后勤补给中断,北伐军伤亡惨重,被迫退守淮河。  

徐州失守后,蒋介石为推卸责任,将败因归咎于王天培“指挥不力”。8月,蒋介石以“克扣军饷、贻误战机”为由,在南京将王天培逮捕,关押于羊皮巷军法处。尽管何应钦、李宗仁等将领纷纷求情,蒋介石仍坚持严惩。12月21日,王天培在南京被秘密处决,时年39岁。  

王天培遇害的消息传出后,第十军官兵悲愤不已,部分将领率部脱离国民政府,黔军从此分崩离析。1929年,经王伯群、何应钦等人奔走,南京国民政府为王天培平反,追赠其为陆军上将,并将灵柩迁回天柱安葬。  


六、身后评价与历史回响  
王天培的一生,交织着旧军阀混战的复杂背景与北伐革命的理想光芒。作为贵州苗族走出的北伐名将,他在军事上兼具谋略与勇气,苏家埠、安庆等战役的胜利,彰显了其卓越的指挥才能;而他最终因派系倾轧死于蒋介石之手,更成为民国早期政治生态的缩影。  

在贵州天柱,当地百姓为纪念王天培,将其故居改建为“王天培将军纪念馆”,馆内陈列着他的军事手稿、北伐照片及遗物。历史学家对其评价褒贬不一:有人称他为“黔军之魂”,肯定其在北伐中的贡献;也有人认为他未能摆脱旧军阀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认的是,王天培作为少数民族将领,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他的悲剧命运也折射出北伐战争后期国民党内部的权力斗争与历史局限。  

如今,王天培的故事仍在黔东南的苗乡中流传,他既是北伐战场上的铁血将军,也是故土百姓心中“从苗岭走出的英雄”,其生平事迹被写入《天柱县志》,成为贵州近代历史的重要一页。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6-24 11:45
上一篇:吴传声下一篇:汪铭书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大革命时期高要县农民运动的领导者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著名文物收藏家
杰出工人运动领袖
革命烈士
广宁县烈士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五世孙
晚清湖北省提督/民国授陆军中将
商务七烈士
中国第二大姓氏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奥运会冠军
国务院原副总理
西汉改革家、政治家、新朝皇帝
纵横家
开国少将
湖北省委书记
香港声名赫赫的导演、编剧、制片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忠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
四川省委书记
仁寿医院医生
民国陆军中将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中国近现代最卓越的外交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独秀第二任夫人
湖北省教育会原会长
中央研究院院士
民革卓越领导人和创始人
著名古典文学和历史研究家
清末民初政治人物
抗日名将
北伐名将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