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正清[公元1903年-199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四川甘孜州理塘人物 黄正清(1903年3月—1997年10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四川省理塘县人。建国前曾担任国民党兰州市党部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少将参议,拉卜楞保安司令,国民党第六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等职。 1949年8月率部在夏河起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甘肃省政府委员、省农业厅副厅长,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畜牧部副部长、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西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甘南藏族自治州州长,甘南藏族自治州军分区司令员,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甘肃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他还是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届常务委员,甘肃省政协第二至七届副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97年10月6日,黄正清因病医治无效,在兰州逝世,享年95岁。 黄正清,藏族,藏名洛桑泽旺,1903年3月出生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采玛村。以下是他的生平介绍: 早期经历 1920年,黄正清的弟弟被选定为拉卜楞寺第五世嘉木样活佛,他随家人从四川迁至甘肃省夏河县拉卜楞寺。起初,他在拉卜楞寺拉章宫分管事务,协助父亲处理寺内一些事务。 当时,反动军阀马麒残酷地武力征服了果洛和玉树之后,又以同样的手段征服了拉卜楞地区。1924年,黄正清借朝拜班禅大师之机,率100多人的僧俗代表团前往兰州状告欺压拉卜楞地区僧俗群众的宁海军。1925年,他再次组织“拉卜楞呼吁代表团”赴兰州控告宁海军,以解决拉卜楞案件。在兰州期间,黄正清结识了共产党员宣侠父等人,接受了进步思想,并参加进步活动。在宣侠父的帮助下,黄正清成立了“藏民文化促进会”并任会长,先后在拉卜楞、果洛等地创办了几所学校,掀开了民族教育的帷幕。1926年前后,黄正清在兰州参加创办“拉卜楞藏民文化促进会”和“少年同志会”等活动,加入国民党并当选为中国国民党兰州市党部监察委员,组建了“甘青藏民大同盟”。 抗战时期 1933年,番兵司令部改为拉卜楞保安司令部,黄正清任保安司令。抗日战争时期,黄正清以民族大义和国家利益为重,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他引导鼓动五世嘉木祥活佛积极从事团结抗战的宣传工作,派出僧俗代表团,携带锦旗和大批慰问品到重庆和各战区慰问抗日战士。 黄正清还不辞辛劳,奔走于甘、青、川康藏区和抗日前线,动员组织藏区的各民族同胞捐钱捐物,慰劳、激励前方抗日将士。他先后三次为抗日前线捐赠了500头牦牛、1000匹战马和10000张羊皮。1943年冬,他亲自率领四十五人的抗日慰问团前往重庆,向国家捐献可购买30架飞机的巨额钱财,表达了安多地区各民族同胞支持抗战的决心,这一壮举在全国引起了轰动,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当时的国民政府颁赐“输财为国”的牌匾。 解放战争时期 1949年,在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全面胜利的前夕,黄正清率部起义。他亲自率部,在距离夏河三四华里的路旁列队欢迎解放军。之后,他到兰州会见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及贺龙、习仲勋等领导,汇报了夏河地区的情况,表达了参加革命工作的愿望。 新中国成立后 建设初期:1950年1月,甘肃省人民政府成立,黄正清被选为省政府委员,不久又担任农业厅副厅长,分管畜牧工作。1953年春,黄正清参加了解放军第11师和几个骑兵团进剿马良股匪的工作,任剿匪副司令。1953年10月1日,甘南藏族自治州成立,黄正清当选为州长。1954年,黄正清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1955年,黄正清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新中国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开国将军。 中期经历:黄正清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政府委员、省农业厅副厅长,畜牧部副部长、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甘南藏族自治州军分区司令员,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甘肃省政协副主席等职。他还担任过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届常务委员,甘肃省政协第二至七届副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等职务。 文革及后期:“文革”中,黄正清受到了错误批判。1978年,他当选为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出席全国政协会议时在北京友谊宾馆见到了习仲勋,劫后重生的两人相拥而泣。1979年,黄正清当选为甘肃省副省长,他虽已年迈,但工作激情不减当年,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1997年10月6日,黄正清在兰州逝世,享年95岁。 黄正清将军的一生是历经坎坷的一生,也是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一生。他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以民族大义为重,同党站在一起,致力于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事业,为安多藏区社会稳定和发展做出了不朽的功勋。毛主席曾称赞黄正清是“中国共产党的真朋友、好朋友”。习仲勋也评价他是“与我党长期真诚合作的藏族老朋友,他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大西北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