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李薰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薰

李薰[中国科学院院士]+像 湖南邵阳市邵东市人物
李薰(1913年11月20日—1983年3月20日),出生于湖南邵阳县(今属邵东市),物理冶金学家、中国冶金科技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1936年(中华民国二十五年)毕业于湖南大学,1940年(中华民国二十九年)获英国雪菲尔德大学冶金学院哲学博士学位,1950年获冶金学科学博士学位,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李薰,字文杰,1913年11月20日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县仁风乡(现属邵东县)。他是中国杰出的物理冶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中国冶金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以下是他的生平介绍:

早期与学业经历
李薰6岁前启蒙于江西南昌省立第三小学,1925年小学毕业。随后举家迁回湖南,经历了辍学和休学等波折,但他始终坚持学业,先后在长沙市育才中学、明德中学、长郡中学和岳云中学就读。1932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高中毕业,免试升入湖南大学矿冶工程系。在大学期间,他成绩优异,连年获得奖学金,1936年本科毕业,获工学士学位。毕业后,他任教于长沙楚怡高级工业学校兼地矿调查员。

1937年,李薰参加湖南省公费留学考试,名列榜首,同年9月入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冶金学院深造,师从J.H.Adrew教授。1938年,他获得了学校的布伦顿奖章和奖金。1940年,李薰获英国雪菲尔德大学冶金学院哲学博士学位,毕业留校继续从事研究工作,并指导研究生。在此期间,他主要从事钢中氢脆的研究,在1942至1948年间,发表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论文,进一步奠定了钢中氢研究的科学基础。1945年,他开始参与英国雪菲尔德大学冶金学院研究部的领导工作。1951年3月,李薰获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冶金学科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学者。

回国与工作经历
1950年8月,李薰应中国科学院计划局局长钱三强的邀请,准备回国筹办冶金研究所。但因英国当局在护照问题上阻挠,他直到1951年8月才顺利回到中国。回国后,他在北京筹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1951年12月担任金属研究所筹备处主任,1953年4月担任所长。

1955年,李薰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56年,他参加制定了全国《1956 - 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提出应发展转炉吹氧炼钢技术。1957年访问苏联后,他意识到中国发展喷气式飞机以及航天技术的需求,认定发展高温合金和高强度材料是未来研究所的主攻方向,组织力量成立研究小组投入新材料的研究开发,为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发射第一枚重返地面的人造地球卫星、造出第一架超音速喷气飞机、造成第一艘核潜艇等提供了关键材料支撑。

1958年9月,金属学院成立,李薰任院长,他与师昌绪决定在金属研究所开展铸造高温合金的研究,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仅晚于美国的第二个应用铸造涡轮叶片的国家。1961年12月,李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起,他多次规划中国冶金学科的发展,并担任国家科委冶金专业组和冶金新型材料组的副组长、高温测试组和航空材料组组长、稀土和铌在钢中应用领导小组组长,对钢锰合金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

“文化大革命”中,李薰遭到迫害,但他不顾个人处境,千方百计保护金属研究所和科技人员,将被遣送农村插队落户的科技人员一批一批抽调回所,避免了人才流失。1969年到1973年,他领导完成了第一颗返回型卫星关键部件的研制任务。1971年,解决了航空工业中材料质量的关键问题。

1978年5月,李薰被任命为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1979年3月,任国家科委冶金新型材料专业组副组长;7月起,担任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党组副书记。1980年3月起,担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名誉所长。1981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

主要科研成果
钢中氢脆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国曾发生钢中氢脆引起飞机突然断裂事故。李薰在研究飞机引擎主轴断裂原因中,发现了钢中氢脆的原理,证明钢的内部发裂是由于氢的存在而引起,弄清了钢中含氢产生白点需要孕育期和钢中去氢的规律,提出了在缺陷附近由于氢的聚集而产生内压导致裂纹的理论,对世界各国钢铁技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创立金属研究所:李薰在筹建金属研究所时,根据国内当时的经济建设需求,确定以冶炼、燃料、耐火材料为建所主要内容。研究所选址沈阳,是考虑到中国重工业基地在东北,沈阳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且位居钢铁工业群体的中心。在他的领导下,金属研究所成为中国科学院成立后新建的第一所大型研究所,为中国冶金科技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社会职务与荣誉
社会职务:李薰担任过众多重要社会职务,包括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国家科委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金属学报》主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四、五届代表、中共辽宁省委委员、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代理主席、《中国科学》编委、《材料科学丛书》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矿冶卷》编委会副主任等。
个人荣誉:他先后获评冶金工业部先进生产(工作)者、沈阳市劳动模范等荣誉。
科研获奖: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国防专项)特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各1项。

人物逝世
1983年3月20日凌晨,李薰在前往攀枝花钢铁公司视察途经昆明时,患出血性胰腺炎及冠心病,因抢救无效逝世,享年70岁。

李薰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工作期间,为人才培养制定了“边建所、边工作、边培养、边学习”的方针,为中国冶金行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的一生,是为中国冶金科技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的卓越成就和崇高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6-14 10:15
上一篇:吕艳婷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革命烈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浙江省委原书记
河北省委原书记
原中共中央委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学贯中西的一代大家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物理学家
英勇献身的东源英烈
开国少将
秦国名将
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道士
唐朝第二位皇帝
山西省委原书记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晚清时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
2000年悉尼奥运会冠军
脱口秀演员
唐宪宗时期殿中侍御史
中华民国时期军事家、爱国将领,“新桂系”领袖
国务院总理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晶体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近现代国画大师
原中共中央委员
原甘肃省委书记
金石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文物鉴定家
作家,文学评论家
澳大利亚政治人物
社会活动家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
开国少将
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省军区顾问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