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南[机器人技术与智能控制专家]+像 云南保山龙陵县人物 王耀南,男,汉族,1957年11月出生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籍贯江西吉水,中共党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器人技术与智能控制专家,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湘江时代机器人研究院院长。 王耀南1974年参加工作、上山下乡知识青年;1977年进入华东地质学院电子计算机专业学习、毕业留校工作;1992年、1995年分别获湖南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1995年在湖南大学自动化系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从国防科技大学自动控制系博士后出站;1998年获德国洪堡学者基金在不来梅大学从事科研工作;2001年至2020年4月任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2016年至2020年3月任湖南大学机器人学院院长;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 王耀南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机器人技术与智能控制专家,出生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他在机器人感知与控制技术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为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求学之路 1957年11月,王耀南出生于云南保山龙陵县的一个革命干部家庭。从小他就对无线电子产生了浓厚兴趣,常常动手制作、组装半导体收音机,沉浸其中直至深夜。这种对电子技术的热爱和动手实践能力,为他日后在电气与信息工程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4年,王耀南从龙陵县第一中学毕业,随后响应国家号召,参加了云南省龙陵县猛兴公社的上山下乡运动。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和基层的需求,也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王耀南抓住机遇,凭借扎实的知识基础,考取了华东地质学院(现东华理工大学)电子计算机系。在大学期间,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于1981年顺利毕业并取得电子计算机系学士学位。由于成绩优异,他留校任教,开启了自己的教育与科研生涯。 科研探索与成长 留校后的王耀南并未满足于现状,而是继续追求学术上的进步。1982年,他晋升为华东地质学院电子计算机系副教授,并担任系主任一职。在此期间,他不仅负责教学管理工作,还积极投身科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989年,王耀南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考取了湖南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1992年和1995年,他分别获得湖南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在湖南大学的学习经历,让他接触到了更前沿的学术知识和研究方法,为他今后在机器人技术与智能控制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995年,王耀南博士毕业后留任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年,他进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自动控制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致力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科研项目中。1997年,他从国防科技大学博士后出站,此时的他已在机器人控制等领域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技术积累。 国际交流与学术提升 1998年,王耀南获得德国洪堡学者基金,前往德国不来梅大学自动化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在德国期间,他接触到了国际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和智能控制理念,与国外顶尖科研团队合作开展项目研究。2001年,他继续在德国不来梅大学自动化研究所担任洪堡学者,深入研究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等相关技术。 2002年至2004年,王耀南在德国不来梅大学BIBA研究所担任教授,并作为中方首席科学家开展中德国际合作重大项目。这段国际交流经历,极大地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提升了他的国际影响力,也让他能够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带回国内,为中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领导与创新之路 2001年,王耀南回到湖南大学,担任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直至2020年4月。在担任院长期间,他不仅注重学院的教学质量提升和科研团队建设,还积极推动学科发展,带领学院在机器人技术与智能控制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2015年,王耀南担任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他带领团队围绕机器人感知与控制技术展开深入研究,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2016年至2020年3月,他兼任湖南大学机器人学院院长,致力于培养机器人领域的专业人才,为学院制定了科学的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 王耀南长期从事智能机器感知与控制技术研究,主攻智能机器人控制、机器视觉感知与图像处理等多个领域。他围绕我国高端制造的重大需求,开创了机器人自主加工动态规划与决策控制技术体系,提出了系列高速高精视觉感知与自适应鲁棒控制方法,解决了多机器人高效协同制造的技术难题,发明了机器人灵巧精准作业控制技术。 他率先研制出工业移动作业机器人、精密检测分拣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机器人自动化加工柔性生产线,并成功应用于航空、舰船、汽车、电子、医药等620余家国内外企业,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针对我国重大工程建设的需求,他突破了大型多机组高效运行控制与优化调度关键技术,发明了系列电力特种作业机器人,主持研制出高可靠自动化成套控制系统,应用于西电东送电站、南水北调泵站等国家重大工程。 荣誉与成就 凭借在机器人技术与智能控制领域的杰出贡献,王耀南获得了众多荣誉和奖项。他的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际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领域“工业应用最高奖”,省部级一等奖12项。 他发表国际IEEE等SCI论文200余篇,出版机器人感知与智能控制等著作15部,获国家发明专利90余项。此外,他还荣获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德国杰出洪堡学者、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2019年,王耀南当选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这是对他多年来在工程技术领域卓越成就的高度认可。2021年12月,他入选湖南省科协第十一届全省委员会副主席,同年当选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会士。2022年3月7日,他受聘为郑州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首席教授;9月,担任湘江时代机器人研究院院长。2023年12月19日,他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教育贡献 王耀南从事教学工作40年,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为人师表,培养出硕士140余名、博士80余名,其中包括IEEE Fellow、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优秀人才。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调科研要严谨仔细,鼓励学生面对难题不要气馁,要勇于尝试不同方法。他还提出了个性化培养方案、小班制教学等新时代办学思路,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 王耀南从云南龙陵的一名普通学子,成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凭借的是对科研的执着追求和对国家科技事业的无私奉献。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中国机器人技术与智能控制领域的发展谱写了辉煌篇章,其成就和精神将激励更多后来者投身于科技强国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