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学端[公元1902年-1929年,革命烈士] 江西九江市濂溪区人物 为革命事业光荣现身的优秀共产党员欧阳学端:1923年,毕业于江西省立第三中学。1925年,创办进步团体岷山书社。1926年11月,当选为黄老门区农民协会主席。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组织成立中共小阳支部,任书记,并组织了农民赤卫队。大革命失败后,率支部成员赴金盆山训练赤卫队,坚持武装斗争。不久,将中共小阳支部扩大为区委,任区委书记。12月,任赣北工农红军游击队宣传委员。1928年4月,任赣北工农红军游击队副大队长。8月,游击队改为中国工农红军赣北独立营,任副营长、营长,率部转战于赣北、鄂东南地区。此后,队伍又不断扩大,改为赣北工农红军游击大队,任大队长。1929年春,在袭击黄老门车站战斗中,身先士卒,多次负伤,仍坚持战斗,后光荣牺牲。 欧阳学端:热血青春铸丰碑 在江西九江市濂溪区(原九江县部分区域)的历史长河中,欧阳学端的名字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铭刻着一位革命烈士短暂而壮丽的人生。1902 年 8 月 20 日,欧阳学端诞生于岷山乡文桥村。彼时的中国,正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沼,列强环伺,国内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在这个闭塞的小山村,传统的私塾教育开启了欧阳学端认知世界的大门。他在私塾中勤奋苦读,儒家经典的熏陶为他奠定了最初的文化根基与道德准则。 五四运动前夕,时代的浪潮开始冲击这座宁静的山村。怀揣着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对救国真理的探寻,欧阳学端离开家乡,前往德安县城求学。在这里,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大转变。在德安,他结识了同样充满热血的进步学生熊浩生、向热生等人。这些志同道合的青年,在课余时间热烈探讨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1919 年,五四运动的烽火燃遍华夏大地,消息传来,欧阳学端迅速投身其中,成为学生运动的积极组织者。他参与组织青年学生罢课、游行,振臂高呼,声援北京的学生运动,坚决反对卖国条约。然而,他们的爱国行动却遭到校方的无情打压,欧阳学端被开除学籍。但这一挫折并未磨灭他的斗志,反而让他更加坚定地追求革命理想。 此时,欧阳学端的胞弟在九江六师读书,结识了三中的进步青年陈冰。通过陈冰的介绍,欧阳学端同向热生得以进入市三中继续学业。在三中,他接触到了更为丰富的进步思想和革命理论,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类进步书刊,思想逐渐从朴素的爱国情感向对社会制度的深刻反思转变。1923 年秋,欧阳学端从三中毕业,他毅然回到岷山,决心将自己所学的新思想传播给家乡的父老乡亲。他深入乡村,挨家挨户走访,与农民促膝长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讲述外面世界的变化,宣传革命的意义。在他的努力下,闭塞的山民们第一次受到外界革命浪潮的冲击,心中开始燃起对新生活的渴望。 1925 年春,欧阳学端与辛忠荩、饶华庭等进步青年在小阳铺秘密召集会议,成立了九江县乡村第一个革命的群众性组织 —— 岷山书社。他们以赵醒侬、方志敏在南昌创办的 “江西人社” 为榜样,吸收进步青年,以读书、讲学作掩护,开展秘密革命活动。岷山书社不仅是一个读书交流的场所,更是传播革命火种的秘密据点。不久,他们又在书社的基础上,办起了农民夜校。在夜校里,欧阳学端亲自授课,教青年农民认字、学文化,同时向他们灌输新思想,推荐阅读《向导》《新青年》《红灯》等进步书刊。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农民们逐渐明白了穷人受穷、富人剥削的社会根源,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小阳铺一带的青年农民在欧阳学端等人的影响下,形成了一股向往革命、反帝反封建、传播马列主义新思想的强大力量,为后续的革命运动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1926 年 11 月底,在国共合作的浪潮推动下,九江市党部黄老门区分部、黄老门区农民协会分别成立,欧阳学端当选为农协主席。他深知农民协会肩负的重任,上任后立即领导农会开展了一系列斗争。实行减租减息,让饱受地主剥削的农民减轻了负担;斗争地方土豪劣绅,打击了他们的嚣张气焰;开展抗捐抗债运动,维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同时,他积极组织农民为北伐军筹粮筹款,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在他的带领下,农会的威望不断提高,出现了 “一切权力归农会” 的大好局面。期间,农会对公开反对北伐军、攻击破坏农会的劣绅李绍松进行了坚决斗争,大长了农会的威风,进一步激发了群众的革命热情和觉悟。同年底,经徐上达、于圣定两人介绍,欧阳学端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1927 年初,欧阳学端奉中共九江地委指示回到家乡。他以岷山书社的骨干为核心,秘密发展党的组织,成功成立了岷山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同时,他积极组织农民赤卫队,为开展武装斗争做准备。然而,风云突变,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大革命遭到失败。金汉鼎部窜入九江,进行野蛮的 “清乡”,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九江地区,许多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捕遇害。面对严峻的形势,欧阳学端毫不畏惧,坚信革命的挫折只是暂时的,胜利必将属于人民。他果断将公开的活动转入地下,带领小阳支部的共产党员来到九(江)德(安)瑞(昌)三县交界的最高峰 —— 金盘山上的金盘寺,建立秘密据点。在这里,他训练赤卫队,不断提高队员们的军事素质;扩大党的组织,积极联络周边地区的地下党员;与当地反动派展开了半公开半隐蔽的斗争。在斗争中,中共小阳支部逐渐发展壮大,扩大为中共九江小阳区委,欧阳学端担任区委书记。 1927 年 9 月,为贯彻中共八七会议精神,中共江西省委制定了秋收暴动大纲和秋收暴动计划。中共九江县委积极响应,于 10 月 3 日组织马楚区的农民武装配合星子县的农民举行了星子暴动。欧阳学端带领小阳铺的革命群众积极参与,在行动中捕杀了两个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抄没了他们的家产,并将没收的物品分发给贫苦农民,极大地鼓舞了群众的革命斗志。12 月上旬,为了建立赣北工农游击队,欧阳学端与沈建华将九江县参加星子暴动的 20 多人和 10 余支枪全部集中起来,四处奔走串联,收集枪支弹药和其他武器。徐上达、欧阳学端冒着生命危险,与德安的黎继友取得联系,成功带来了 4 支枪。下旬,赣北工农游击队在岷山朱家垄正式成立,队员 60 余人,枪支 40 多支,张源健任游击队队长,欧阳学端任游击队宣传委员。在战斗中,欧阳学端总是冲锋在前,英勇无畏;在休息时,他利用点滴时间做宣传鼓动工作,向队员们和群众宣传赣北红军的 “三大任务” 和 “四大纪律”,使这些理念深入人心。 1928 年 2 月,国民党九江警备司令祝膏如率国民党军警一旅三连,到甘西小阳铺、黄老门一带,对武装暴动农民进行残酷镇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欧阳学端针锋相对,三次组织赤卫队配合游击队突袭国民党军警,给予敌人沉重打击,有效遏制了敌人的嚣张气焰。3 月,九(江)、德(安)两县的地主武装因畏惧赣北工农游击队日益壮大,以邬振亚为首的反动头目再次纠集两县的反动武装,袭击赣北工农游击队。欧阳学端带领一部分游击队占据黄家岭,灵活运用游击战术,与敌人巧妙周旋,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最终成功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击毙击伤团匪 70 余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和军需品。4 月上旬,赣北工农游击队已发展到 100 多人,长短枪 80 余支。在德安县彭山军事会议上,这支队伍改编为赣北红军游击队第一大队,张源健任大队长,欧阳学端任副大队长。此后,欧阳学端经常率领游击队袭击星子、湖口之敌,有时在瑞昌、阳新一带,与阳新的工农武装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使赣北地区的革命力量连成一片,并与鄂东南相呼应,有力地牵制了夏斗寅部的兵力,使南浔线上南运的敌军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赣北红军游击队第一大队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同时注重组织群众,发展党的组织。欧阳学端再次来到他熟悉的岷山地区,与党支部紧密联系,与贫苦农民倾心交谈,和老赤卫队员们总结战斗经验。在他的努力下,岷山区重又焕发出勃勃生机,相继成立了三个党支部,还建立了儿童团、侦察队、交通队、妇女工作队等组织。这些组织积极帮助红军游击队站岗、放哨、传递情报、运送伤员、缝补洗涮,战事紧张时还给游击队员们送水送饭,军民关系亲如鱼水。在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推动下,在欧阳学端等人及赣北红军游击队第一大队的帮助下,小阳区党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先后建立了中共小阳区委、区农民协会、妇女协会。到 1928 年 8 月,游击队已发展到 400 余人,遂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赣北独立营,下设五个连,张俊任营长,欧阳学端任副营长。不久,张俊调动工作,欧阳学端继任独立营长。在此期间,他们成功粉碎了黄老门的 “黄学”,接连取得几个重大胜利,队伍进一步壮大,后又改编为赣北红军游击大队,欧阳学端担任大队长。 1929 年 1 月下旬,赣北红军游击大队在德安县彭山老屋宋村召开第一次军事会议,欧阳学端主持会议并贯彻全省党代会精神。会议作出三项重要决定:一是集中力量消灭 “靖卫团”,攻取德安县城,切断南浔铁路,威胁九江和南昌,以配合赣东北总暴动;二是迅速组织农民,发动年关斗争;三是建立赣北交通网,首先在彭山成立交通处,随后在德安县城、岷山宋家冲、马回岭、桥头朱家等地秘密设立交通站。会后,赣北红军游击大队集中力量消灭了德安塘山乡埂上、九江黄土墈、苏家山等地的团匪,打开了新的胜利局面。 是年初,黄老门车站驻扎着国民党军一连人,他们负责防守马回岭至沙河街的一段铁路,保护列车为九江和南昌的国民党匪军运送物资、调动人员。同时,还经常指使地主反动武装残杀革命人民,袭击红军和赤卫队、少先队。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2 月初,赣北红军游击大队在欧阳学端的领导下,决定与各区赤卫队配合,歼灭黄老门国民党军。游击队采取 “敌驻我打” 的战术,多次奇袭敌营;赤卫队则积极破坏铁路,割断电线,截取物资,使敌人疲惫不堪、心神不宁。随后,游击队抓住时机,发动 “敌疲我打” 的总攻。在战斗中,欧阳学端始终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将生死置之度外。他多次负伤,却坚决不下火线,继续指挥战斗。然而,在痛歼黄老门敌军的最后一次战斗中,他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欧阳学端的牺牲让战友们悲痛万分,但他们化悲痛为力量,奋勇杀敌,最终全歼了黄老门车站驻军,成功切断了南浔铁路。 欧阳学端虽然英年早逝,生命永远定格在了 27 岁,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他在赣北坚持地方武装斗争、开创岷山根据地的光辉业绩,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奋勇前行。在他的家乡文桥村,新建的学端广场成为了人们缅怀他的重要场所,他的事迹也在当地口口相传,成为了激励后人追求真理、为国家和人民的幸福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他用自己短暂而辉煌的一生,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革命赞歌,在江西的革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