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伟民:珠海金湾走出的工人运动先驱
在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伟民”二字随处可见,伟民广场、伟民路、林伟民纪念小学、林伟民与中国早期工人运动史迹陈列馆……这些以“伟民”命名的地标,承载着当地人民对一位英雄的深切缅怀。他,便是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卓越领袖林伟民,1887年10月,林伟民出生于香山县三灶岛西洋田村,也就是如今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鱼月村。他从这片土地走出,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
林伟民的童年,正值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靠近港澳的香山县深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加之封建地主阶级的残酷压迫,百姓生活苦不堪言。1906年,为谋求生计,19岁的林伟民背井离乡前往香港,开启了充满艰辛的海员生涯。在外国轮船上,他从事着洗碗刷碟、端菜送饭、洗刷地板等繁重工作,每天工作时长超十六七个小时,月工资却不足10元,还常遭包工头盘剥 。
彼时,中国海员不仅经济上被压榨,政治上更是饱受歧视与压迫。在轮船上,外国船员与中国海员待遇天差地别,中国海员甚至连与外国船员共用厕所和水龙头的权利都没有。种种不公,让林伟民心中对帝国主义和外国资本家的仇恨日益加深,反抗情绪也在心底悄然滋长 。
幸运的是,林伟民结识了孙中山与好友苏兆征。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林伟民前行的道路,他毅然投身于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活动中。冒着生命危险,林伟民为革命党人传递消息、筹集经费、掩护同志逃避追捕,还秘密运送军火物资、策应武装起义 。
1919年,五四运动的浪潮席卷全国,爱国思潮深深触动了林伟民。他深知,要改变海员乃至广大工人阶级的命运,必须团结起来抗争。1921年3月6日,在林伟民、苏兆征等海员骨干的不懈努力下,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在香港中环德辅道中137号正式成立,这是中国最早的现代产业工会之一,林伟民当选为干事会干事 。
工会成立后,为改善海员待遇,自1921年9月起,先后三次向轮船资本家提出增加工资、改善工作环境、反对包工剥削等合理诉求,却均遭资本家无视。1922年1月12日下午,忍无可忍的海员们在苏兆征、林伟民等人的带领下,毅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香港海员大罢工 。
罢工期间,林伟民始终坚守斗争一线。他组织“防护破坏队”,严惩破坏罢工的工贼,全力维护罢工工人的利益。面对香港华民政务司夏理德的威逼利诱,林伟民毫不畏惧,严词驳斥,使其阴谋破产。在与港英当局的复工谈判中,林伟民作为主要谈判代表,凭借坚定的立场、过人的智慧,一次次识破对方阴谋,挫败香港当局和轮船老板的拖延、欺骗手段 。
经过56天的艰苦抗争,3月5日,港英当局最终被迫接受海员的正义要求,罢工取得圆满胜利。此次罢工不仅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工人的斗志,更揭开了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序幕。邓中夏赞誉其为“掀起中国第一次罢工高潮的第一个怒涛”,林伟民的名字也因此与这场伟大罢工紧密相连,载入史册 。
1922年5月,林伟民代表香港海员工会出席在广州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分享罢工经验。会后,受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委托,他前往上海筹建海员工会。7月,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上海支部成立,林伟民担任会长,并于8月成功领导上海海员大罢工 。
有了香港海员大罢工的成功经验,加上林伟民的卓越指挥,上海海员大罢工进展顺利。罢工期间,海员数量不断增加,码头货物积压如山,资本家陷入困境,最终不得不答应工会提出的全部要求。历时21天的上海海员大罢工取得胜利,进一步彰显了林伟民的领导才能和工人阶级团结的力量 。
1924年春,林伟民代表香港海员工会前往苏联,参加国际运输工人代表大会。在苏联期间,他与罗亦农等共产党人深入交流,共产主义信仰在他心中愈发坚定。经罗亦农介绍,林伟民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广东海员中最早的党员之一 。
回国后,林伟民担任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广州办事处主任,全身心投入国内工人运动。1925年5月1日,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举行,林伟民凭借在工人群众中的崇高威望,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
同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为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林伟民在广州积极发动沙面洋务工人和香港工人联合举行反帝政治大罢工。6月,他主持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港罢工委员会临时办事处工作,为接待香港罢工工人、筹措罢工款项四处奔走 。
6月19日,省港大罢工爆发,林伟民代表中华全国总工会参与省港罢工委员会的领导工作。罢工开始前,苏兆征、邓中夏、杨殷等人在香港组织工人罢工,林伟民、李森等在广州成立省港罢工委员会临时办事处,承担安置罢工工人和筹集经费的重任 。
林伟民不辞辛劳,日夜忙碌。在廖仲恺等国民党左派的支持下,他征用市内烟馆、赌馆及空房作为罢工工人宿舍,迅速筹集资金购置粮食和生活用品,为罢工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罢工期间,面对复杂局势,7月1日,林伟民主持罢工工人代表大会,讨论并解决了罢工纠察队人员选拔、对香港粮食封锁、打击走私等关键问题 。
长期繁重的工作和艰苦的生活,严重损害了林伟民的健康。省港大罢工期间,他腿部的骨结核病恶化,1925年8月,不得不入院治疗。即便躺在病床上,林伟民仍心系罢工斗争,时刻向前来探病的同志了解情况,力所能及地为罢工出谋划策 。
1926年1月,全国海员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林伟民因病未能出席,但仍被选为执行委员会委员。5月,在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上,他再次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二届执委会执行委员 。
1927年春,林伟民病情急剧恶化。为躲避国民党反动派搜捕,他化名林齐卿。9月1日,林伟民在广州医院与世长辞,年仅40岁。广州盐船工人怀着崇敬与悲痛之情,集资安葬了他的遗体。全国解放后,林伟民的遗骨移葬至广州银河革命公墓 。
林伟民的一生,是为工人阶级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用坚定的信念、无畏的勇气和无私的奉献,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留下了光辉的印记。他从珠海金湾出发,为了广大工人的权益,为了民族的解放,奔走呼号、浴血奋战,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革命者奋勇前行,成为金湾区乃至全中国的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