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曾以鼎

抗日海军名将
曾以鼎
曾以鼎[公元1887年-1957年,抗日海军名将] 福建福州市长乐人物
曾以鼎(1888-1957),原海军研究委员会主任。字省三,福州闽县(今福州市)人。生于光绪十四年(1888),毕业于烟台海校,后赴英国留学深造。回国后进入海军工作,在抗战期间与日军曾进行殊死搏斗,历任历任“海容”舰长、鱼类游击舰艇司令、第二舰队司令兼江防副总司令、海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等要职,最高军衔为海军中将。抗战胜利后,负责主办接收日伪海军工作,后因陈诚武力接管海军而暂时寓居上海。1949年,曾以鼎留待上海解放,随后历任华东军区和中央军委海军司令部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1957年11月因积劳成疾而死,享年70岁。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安葬于北京八宝山烈士公墓。
曾以鼎生平事迹
曾以鼎(1888 - 1957),字省三,福州闽县(今福州市)人,出生于光绪十四年(1888 年),是福州东街清代曾晖春 “五子登科” 家族的后裔。其胞兄曾毓隽为北洋军阀段祺瑞安福系的重要首领之一。自幼,曾以鼎便受胞兄培育,从烟台海校毕业后,又前往英国深造。
曾以鼎仪表堂堂。在首次直奉战争中,他作战英勇,虽被流弹击伤手指,却因此受到直系海军总长杜锡珪的提拔。然而,皖系的曾毓隽为掌控全国海军,1923 年指使曾以鼎出资策动 “海筹” 等舰在上海发起 “沪队独立”,推举建章为海军领袖处领袖,曾以鼎出任掌握实权的参谋长。他们反对直系 “武力统一” 全国的政策,主张 “联省自治”,这一主张在当时得到孙中山先生的支持。可惜,“沪队” 倒戈后,皖系仍被直系击败。此外,被八闽乡亲视为罪人的杨砥中,也是曾以鼎奉命派人将其刺杀。
1937 年 “七七事变” 前,曾以鼎暂居福州文儒坊。战争爆发后,他毅然率中央海军第二舰队奔赴长江中下游,抗击日寇入侵。彼时,中国海军与敌军实力悬殊,比例达 1 比 20。但截至 1938 年 7 月,在惨烈的江阴沉塞作战以及与敌海空对抗中,第二舰队的 15 艘炮舰仅余 8 艘,4 艘鱼雷艇仅存 1 艘(陈季良率领的第一舰队战况更为惨烈,10 月时,13 艘大军舰仅剩 2 艘)。1939 年 1 月 5 日,在长沙召开的 “表彰庆功大会” 上,海军总司令陈绍宽亲拟呈文,电告蒋介石,为有功将士请奖,其中提及:“海军少将第二舰队司令曾以鼎,自抗战以来,率舰队、炮队、雷队,先后在江阴及长江一带,担任江防,努力抗战,著有功绩。现仍率部队在荆河布防。”
曾以鼎历任 “海容” 舰长、鱼类游击舰艇司令、第二舰队司令兼江防副总司令、海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等要职,最高军衔为海军中将。抗战初期,他驻防江阴,指挥当地海军舰艇及各炮台炮队,全力护卫江阴阻塞线,奋勇抗敌。1945 年 9 月日本正式投降,军事委员会委派曾以鼎负责接收日伪海军工作。同年 12 月,陈诚动用武装接管海军总部,陈绍宽辞职回闽隐居,职位仅次于陈绍宽的曾以鼎也随之离职,寓居上海。
1949 年,曾以鼎留在上海等待解放,随后担任华东军区和中央军委海军司令部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在此期间,他在对台工作方面贡献颇多,生前备受周总理关怀。1957 年 11 月,曾以鼎因积劳成疾逝世,享年 70 岁,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安葬于北京八宝山烈士公墓。
家庭成员
曾以鼎是林则徐的表玄侄孙。其高祖父曾晖春(1770 - 1853)是林则徐的亲表哥。曾家四代直系连续考中进士,依次为曾晖春、曾元炳、曾兆鳌、曾宗彦,他们分别是曾以鼎的高祖父、曾祖父、祖父、伯父。此外,曾家还有五世蝉联举人的荣耀,即曾晖春、曾元炳、曾兆鳌、曾宗诚、曾毓隽,后两位分别是曾以鼎的父亲和长兄。曾家被称为洪塘鹗里 “伯侄三杰” 的,分别是近代中国陆军之父曾宗彦(1850 - 1912)、段祺瑞 “三造共和” 的军师之一曾毓隽(1875 - 1967),以及抗日海军名将曾以鼎。

上一篇:何培訚下一篇:陈季良
中国台湾学者、国学大师、中国式管理之父
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香港特别行政区原行政长官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身兼演员、导演、编剧多重身份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香港影视界泰斗、资深演员
原中华民国铁道部次长,汪精卫秘书
风水师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近代中国政治人物
中华民国时期政治家、书法家
著名图书馆学家
中华民国宪法之父
抗日海军名将
早期中国工人运动的卓越领袖
开国大校
菲律宾1955年前总统
广州市政协常委
著名华侨实业家
抗日海军名将
开国中将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大革命时期高要县农民运动的领导者
广东省第一位女共产党员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广东省江城区籍烈士
广东省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抗日海军名将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