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辩(173年10月14日一说176年 -190年3月6日),汉灵帝刘宏与何皇后的嫡长子,中国东汉皇帝,史称汉废帝、汉少帝。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驾崩,十七岁的皇子刘辩继位,由何太后临朝称制,舅舅大将军何进与太傅袁隗录尚书事,辅弼朝政。刘辩在位时期,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政治腐败,疾疫频发,宦官与外戚斗争更为激烈,相互残杀。 刘辩即位后不久,外戚何进借机杀死宦官蹇硕,并与司隶校尉袁绍密谋尽诛宦官,召令并州牧董卓进京援助。后尽除宦官之谋泄露,宦官张让与常侍段珪、毕岚等人联手,抢先杀死大将军何进,胁迫刘辩离宫出逃。董卓入京后,依仗凉州军阀集团控制朝政,废黜刘辩为弘农王,拥立同父异母弟陈留王刘协为帝(汉献帝),自任相国,控制朝政。刘辩被废黜一年之后,在董卓胁迫下自尽,享年十八。 少帝刘辩:东汉末年权力博弈的牺牲品 少帝刘辩(公元 176 年 — 公元 190 年 3 月 6 日),籍贯河南郡雒阳县(今河南洛阳) 。他是东汉第十三位皇帝,汉灵帝刘宏与何皇后的嫡长子 。刘辩在位时间短暂,身处东汉末年复杂的政治斗争漩涡之中,最终沦为权力博弈的牺牲品,其经历深刻反映了东汉末年朝廷的混乱与衰落 。 一、出生立嗣,坎坷成长 刘辩出生于光和元年(公元 178 年) 。由于汉灵帝的前几个儿子都夭折了,刘辩出生后,汉灵帝将他寄养在道士史子眇家,希望借助道教的力量保佑他平安长大,刘辩因此被称为 “史侯” 。刘辩自幼聪慧,但性格较为怯懦 。 中平六年(公元 189 年),汉灵帝病重,他一直不喜欢刘辩,而是偏爱王美人所生的刘协 。汉灵帝临终前,将刘协托付给了宦官蹇硕 。蹇硕深知何皇后及其兄长何进的势力庞大,为了完成汉灵帝的遗愿,他决定先除掉何进,再拥立刘协为帝 。于是,蹇硕以商议要事为由,邀请何进入宫 。何进在途中察觉到了危险,借口有事返回军营,蹇硕的计划未能得逞 。 二、登基为帝,外戚宦官对峙 汉灵帝驾崩后,在何进的支持下,刘辩顺利登基,时年十四岁 。何皇后被尊为皇太后,临朝听政 。何进则以大将军的身份掌握了朝廷的军政大权 。然而,刘辩虽然登上了皇位,但他的处境却十分艰难 。朝廷中,外戚与宦官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 何进对蹇硕欲拥立刘协之事怀恨在心,他与司隶校尉袁绍等人密谋,打算铲除宦官势力 。蹇硕察觉到了何进的意图,便与中常侍赵忠、宋典等人商议,准备先下手为强,诛杀何进 。但赵忠等人因何进手握重兵,且何皇后也偏向何进,最终没有听从蹇硕的建议 。蹇硕的谋划泄露后,何进派人将他杀死,并将其统领的禁军收归自己麾下 。 何进在铲除蹇硕后,本想进一步诛杀所有宦官 。但何太后因曾受到宦官的帮助,对宦官心存感激,不同意何进的做法 。何进犹豫不决,袁绍为了推动此事,建议何进召集各地的豪强和将领带兵进京,以此来威胁何太后 。何进采纳了袁绍的建议,下令召并州牧董卓、前将军董卓、东郡太守桥瑁、武猛都尉丁原等率军进京 。 三、董卓进京,局势失控 董卓接到何进的命令后,立即率军向洛阳进发 。他在途中上书朝廷,指责宦官祸乱朝政,要求诛杀宦官 。何太后看到董卓的上书后,感到十分恐惧 。与此同时,宦官们也察觉到了危险,他们决定先下手为强 。中常侍张让、段珪等人趁何进入宫之机,将他诱入嘉德殿后杀死 。 何进被杀的消息传出后,袁绍、袁术等人率领军队冲入宫中,对宦官展开了疯狂的屠杀 。张让、段珪等人见势不妙,挟持刘辩和刘协逃出皇宫 。在北邙山,他们遇到了前来救驾的董卓 。董卓将刘辩和刘协迎回洛阳 。 董卓进京后,凭借着自己强大的军事力量,逐渐掌握了朝廷的大权 。他认为刘辩懦弱无能,不适合做皇帝,而刘协聪明伶俐,更有帝王之相 。于是,董卓决定废黜刘辩,改立刘协为帝 。 四、被废为弘农王,悲惨离世 初平元年(公元 190 年)正月,董卓在崇德前殿召集百官,宣布要废黜刘辩,改立刘协为帝 。他以霍光废昌邑王的典故为借口,强行逼迫百官同意 。何太后无奈之下,只得同意了董卓的提议 。刘辩被废为弘农王,刘协即位,是为汉献帝 。 刘辩被废后,董卓对他仍然不放心 。初平元年二月(公元 190 年 3 月 6 日),董卓派郎中令李儒将毒药强行灌给刘辩,刘辩被迫自杀,年仅十五岁 。刘辩死后,被葬于故中常侍赵忠的墓穴中 。 少帝刘辩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 。他在东汉末年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被推上了皇位,却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他的登基与被废,都成为了各方势力争夺权力的工具 。他的悲惨遭遇,也象征着东汉王朝的彻底衰落,为三国乱世的到来拉开了序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