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光[公元1906年-1942年,抗日英烈] 云南昭通市人物 原冀鲁豫军区抗大分校教育处长 孙厚甫,原名孙承光,云南省昭通城里人。曾任泰西行政委员会教育处长、 冀鲁豫军区抗大分校教育处长。1942年9月27日在反“扫荡”战斗中牺牲。 孙承光,字厚甫,笔名成兆,是一位英勇的抗日英烈。他于1906年出生在云南省昭通县城关镇,家境清贫,却怀揣着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在动荡年代中,从追求“教育救国”逐步走上革命道路,最终为抗日事业壮烈牺牲。以下是其详细生平介绍: 求学之路与教育救国理想 1920年3月,孙承光进入昭通省立二中读书。在此期间,他目睹了军阀混战、官绅横行,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社会现状,内心深受触动,立志通过勤学苦读寻找救国救民之道。1923年,他从昭通中学毕业。 1924年,孙承光考入云南东陆大学预科。然而,仅就读半年,便因家庭贫困难以负担学费,不得不另寻出路。随后,他考取了公费的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与同学负笈步行1600余里,从云南前往成都求学。之后,他又转入南京中央大学教育系学习,并兼任中华书局《辞海》编辑,半工半读。 在南京中央大学期间,孙承光有机会与陶行知等著名教授频繁接触,深受陶行知“勤工俭学,普及大众教育”思想的影响。他认为中国面临内忧外患,国弱民贫,教育或许是拯救国家的关键,遂决心献身教育事业,以“教育救国”为己任。 投身教育工作 1928年大学毕业后,孙承光怀着教育救国的愿望,踏上了教育工作岗位。1929年,他应聘担任徐州中学小学部教务主任。1930年,应上海中华书局之聘,任《中华教育界》主编,并与教育家舒新城合著出版《中华民国之教育》一书。 1932年,因资方蓄意迫害,孙承光参加了书局的职工罢工,之后告假回云南。回到云南后,他协助云南省教育厅创办了云南省立师范学院,并在学院授课。期间,他还曾返回昭通,在昭通中学及昭通女师任教两年。他讲课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为人热情正直,深受学生爱戴,离开昭通中学时,许多同学追出十多里外不舍挽留。 1935年夏,孙承光应湖北省立实验中学之聘,前往湖北负责教务工作。1937年,他又前往山东菏泽乡村建设师范学校任教。 从教育救国到投身革命 “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孙承光看到国家沦陷,百姓受苦,意识到“教育救国”在当时的局势下难以实现,“政教合一”的道路也行不通,于是毅然决定投笔从戎,寻求真正的救国之路。 他先参加了当地教育界和知名人士组织的重华书院,借学术研究之名,实际从事抗日救亡工作。日军入侵鲁北后,孙承光率领一部分青年学生,参加山东第二区游击司令部培训政工人员,积极开展军运、民运工作。 1937年12月,孙承光前往延安参观学习,后进入陕北三原县中共创办的西北青年训练班学习。1938年初,学习结束后,他被派回山东郓城工作。回到郓城后,他由中共郓城县委指派担任国民党二十三师(抗日军队)政治部主任,对该师官兵进行抗日教育。 不久,国民党二十三师调离鲁西,孙承光回到郓城黄安镇,开办了一个青年训练班,后因遭国民党顽固派当局勒令停办,他便创办了《鲁西吼声》周刊。该刊物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坚持抗战必胜,有力地动员和激发了广大民众的抗日热情。 为抗日根据地建设贡献力量 1938年,郓城县委成立了鲁西抗敌自治团,孙承光担任该团政训处主任,并在郓城飞哲集主办了三期军政人员训练班,培训抗日骨干约500余人,为抗日事业输送了大量人才。 1939年春,八路军一一五师到达鲁西,杨勇任东进支队一团团长,在郓城樊坝与日军作战,歼敌600余人。随后,杨勇决定配合郓城中心县建立人民政权,不久,郓城八路军办事处成立,孙承光被调往担任郓东办事处主任,负责为部队筹集经费、开展统战工作,他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保障了抗日第一线的物资需求。 同年秋,办事处撤销,孙承光被调到太西行政委员会教务处任副处长。接着,鲁西军区教导大队成立,他到大队讲课,分批培训排、连以上干部。后来,鲁西军区与冀鲁豫军区合并,教导大队改名为军政学校,孙承光调任军政学校教育处处长。 1941年,军政学校更名为抗日军政大学,孙承光继续担任教育处处长一职。同年秋,在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勇、政委苏振华的直接培养下,孙承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壮烈牺牲 1942年,是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严重困难的一年,日军疯狂“扫荡”和“蚕食”,推行“治安强化运动”。9月27日拂晓,日本侵略军以12军第32、第519师团及骑兵第四旅团和伪军10000余人,对冀鲁豫根据地中心濮(县)范(县)观(城)地区进行报复性合围,企图消灭冀鲁豫和鲁西的党政军领导机关及主力部队。 面对敌众我寡的严峻形势,军区决定以少数兵力钳制敌人,掩护大部队转移。当日上午,日军以强大炮火攻入根据地,孙承光所在的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二校也陷入敌人包围之中。在激烈的战斗中,孙承光英勇无畏,指挥学员们奋力突围。最终,他因武器不足,在范县干草固堆壮烈殉国。牺牲时,他振臂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展现出了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孙承光牺牲后,中共冀鲁豫军区党委当即作出决定,追任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他用生命践行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其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着无数后人,成为了抗日历史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