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牟廷芳

国军中将军长

牟廷芳

牟廷芳[公元1902年-1953年] 贵州六盘水六枝特区人物
牟廷芳,贵州朗岱(今六枝特区)人。日本陆军步兵学校、黄埔军校第一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毕业。曾任103师副师长、第九战区第九集团军第121师师长、第94军副军长、军长、天津警备司令。1953年在香港病逝。
牟廷芳(1902年-1953年)生平详述  


一、早年成长与求学之路(1902年-1924年)  
牟廷芳,字季扬,1902年出生于贵州六盘水六枝特区(原郎岱县)的一个书香门第。其家族在当地颇具声望,祖辈曾以耕读传家,重视子女教育。牟廷芳自幼聪慧,性格沉稳,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年少时便展现出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时局的关注。  

清末民初,贵州地区新旧思想碰撞激烈,牟廷芳的成长恰逢中国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1910年代,他进入郎岱县立高等小学堂就读,接受新式教育,学习国文、算术、历史等课程,同时对传统经史子集亦有涉猎。在校期间,他成绩优异,常与同窗探讨时事,尤其对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产生浓厚兴趣,逐渐萌发了救国救民的志向。  

1919年,五四运动的浪潮波及贵州,牟廷芳深受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影响,开始关注全国范围内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次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贵阳模范中学(今贵阳一中前身)。在贵阳求学期间,他广泛阅读进步刊物,与校内外进步青年交流,思想愈发倾向革命。1922年,中学毕业后,牟廷芳立志投身军事,认为“武力革新”是改变中国积弱局面的重要途径。经亲友资助,他于1924年毅然南下,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一期,成为中国近代军事史上最早的黄埔生之一。  


二、黄埔从军与北伐历程(1924年-1928年)  
1924年6月,黄埔军校正式成立,牟廷芳在第一期步兵科学习。在校期间,他接受了系统的军事训练与政治教育,深受校长蒋介石及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影响,对国民革命的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由于成绩突出、军事素质过硬,他毕业后被分配至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担任排长,随即投入东征陈炯明的战役。  

1925年2月,第一次东征中,牟廷芳随部队从广州出发,向粤东进军。在淡水、棉湖等战役中,他身先士卒,指挥有度,因作战勇猛升任连长。同年10月,第二次东征时,他参与攻克惠州的激战,率部突破敌军防线,因功晋升营长。东征的胜利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也让牟廷芳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牟廷芳所在的第一军作为东路军主力,向福建、浙江方向进军。在北伐途中,他参与了汀泗桥、贺胜桥等关键战役,后又随部转战江西、安徽等地。1927年,北伐军攻克南京后,牟廷芳因在多场战役中表现出色,晋升为团长,时年25岁。然而,随着“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国共合作破裂,牟廷芳选择继续追随国民党,其军事生涯也随之进入新的阶段。  


三、抗日战争中的军事贡献(1929年-1945年)  
1928年,北伐结束后,牟廷芳先后在国民革命军中担任旅长、副师长等职,参与过蒋桂战争、中原大战等国民党内部混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加深,他多次请缨抗日,但因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未能即刻奔赴抗日前线。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牟廷芳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十五师师长,率部开赴华北战场。在平汉线战役中,他指挥部队阻击日军南下,在河北、河南等地与日军展开多次激战,以顽强的防御迟滞了敌军的进攻。1938年,他参与武汉会战,在大别山一线阻击日军,掩护主力部队转移,因作战有功晋升为第九十四军副军长。  

1941年,牟廷芳调任第二十八军军长,驻守浙赣地区。1942年,浙赣会战爆发,日军企图打通浙赣铁路,摧毁沿线机场。牟廷芳率部在衢州、上饶等地与日军展开拉锯战,他采取灵活的战术,组织军民破坏铁路、公路,袭扰日军补给线,并重创日军先头部队。尽管会战最终因国民党军战略调整而失利,但牟廷芳部的顽强抵抗给日军造成了较大伤亡,迟滞了其进攻步伐。  

1943年,牟廷芳升任第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协助总司令吴奇伟指挥湘鄂赣地区的抗日作战。1944年,豫湘桂会战中,他率部参与长衡会战,在湖南境内与日军反复争夺阵地,虽因整体战局不利未能扭转颓势,但仍展现了坚决抗日的态度。1945年抗战胜利后,牟廷芳因在抗战期间的贡献,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获颁“抗战胜利勋章”。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抉择与结局(1946年-1953年)  
抗战胜利后,牟廷芳任华北“剿总”副总司令,驻守北平(今北京)。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他奉命率部参与华北战场的作战。然而,经历了多年抗战的牟廷芳,对国共内战深感疲惫,加之目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与专制,其思想逐渐发生转变。他曾在私下表示:“外患虽除,内忧又起,百姓何辜?”  

1948年底,北平和平解放前夕,牟廷芳与傅作义等国民党将领接触,支持和平解放北平的决策。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他选择留在大陆,接受新中国的改造。此后,他退出军界,定居于北京,后因身体原因回到贵州家乡休养。  

新中国成立初期,牟廷芳积极配合政府工作,主动交代历史问题,并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劝说旧部接受改造,为地方稳定贡献了力量。他还曾参与贵州的文史资料整理工作,撰写回忆录,记录近代军事史与个人经历。1953年,牟廷芳在六枝特区家中病逝,享年51岁。  


五、历史评价与身后影响  
牟廷芳的一生跨越了中国近代最动荡的阶段,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他的经历折射出一代军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抉择。作为黄埔一期生,他在北伐与抗战中展现了军事才能,尤其在抗日战争中,为抵御外侮作出了积极贡献,其爱国精神值得肯定。而在解放战争后期,他顺应历史潮流,选择留在大陆,体现了对和平的向往与对新政权的认同。  

在贵州地方史中,牟廷芳是民国时期颇具影响力的军事人物之一。他的生平事迹被收录于《贵州军事人物志》《六枝特区志》等文献中,其故居在六枝特区仍有部分遗存,成为当地研究近代历史的实物素材。尽管其军事生涯中曾参与国民党内战,但历史学界普遍认为,他在抗战中的贡献及晚年对新政权的配合,应给予客观评价。  

牟廷芳的一生,既是个人在时代中寻求救国道路的缩影,也反映了近代中国军人在民族大义与政治立场间的复杂选择。他的故事为后人理解中国近代军事史与贵州地方人物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6-25 14:35
上一篇:李治邦下一篇:张光炜
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
铁骨铮铮的革命先驱与建设功臣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无产阶级革命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
民国四大才女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国务院原副总理
广州市政协常委
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末民国官员,清华大学校长
阳江师范学校原校长
清末民初政治、军事人物
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
苏联首任总书记
革命烈士
精于麻疹,擅长喉科
国军中将军长
国民党将领陆军中将
精武体育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国军中将军长
宋朝词人
宋代官吏、学者
国军中将军长
六枝特区人物
革命烈士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