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杨汉先

原贵州大学副校长

杨汉先[公元1913年-1998年,著名学者] 贵州毕节威宁人物
原贵州大学副校长、贵州省民族研究所所长
杨汉先(1913年10月~1998年10月),贵州省威宁自治县人,自1963年起连任政协贵州省第3-5届委员会副主席。第1-3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
杨汉先(1913年10月—1998年10月),苗族,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人,是一位在国内外都有较大学术影响的苗族本土民族学家,也是一位为贵州民族事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人物。以下是他的生平介绍:

早年经历与教育背景
- 1913年10月,杨汉先出生在威宁的一个苗族家庭。尽管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但他自幼就展现出了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和勤奋好学的品质。
- 1927年至1934年,杨汉先在威宁石门坎光华小学读书,成绩优异。之后因家庭经济原因几次休学,但他并未放弃学业,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学。
- 1934年初,他开始担任贵州威宁石门坎光华小学校长,在教学工作中,他深入了解苗族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积极探索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为苗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
- 1938年,杨汉先毕业于成都华西协和大学社会学系。在大学期间,他系统地学习了社会学、民族学等专业知识,为他日后的学术研究和民族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学术生涯与研究成果
早期研究
    - 1937年,杨汉先撰写了《苗族述略》,对苗族的族源、支系、服饰、语言、音乐、口头文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为后来的苗族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 1938年,他完成了《川南八十家苗民人口调查》,通过对四川南部苗族的社会生活进行深入调查,揭示了当地苗族的人口结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等方面的情况,至今对研究川南苗族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1940年,他又相继撰写了《威宁花苗歌乐杂谈》《大花歌谣种类》《大花苗名称来源》等论文。《威宁花苗歌乐杂谈》首次系统而详实地介绍了威宁“花苗”的诗歌、音乐和舞蹈,并重视对其民族文化背景的描述;《大花歌谣种类》对“大花苗”的民间歌谣进行了分类,分为“创造天地歌”“洪水歌”“狩猎歌”等九大类,并对每类歌谣的内容和特点作了简明扼要的论述;《大花苗名称来源》批评了当时一些学者以“大花苗”名称概括一般“花苗”的做法,认为不利于研究的深入,并根据自己的调查记录,罗列了关于“大花苗”名称来源的三种解释。
    - 1941年,杨汉先撰写了《大花苗移入乌撒传说考》和《大花苗的氏族》。《大花苗移入乌撒传说考》根据苗族老人及民间歌手和祭师等的口碑材料,对“大花苗”如何随“主姑姑”迁徙到乌撒部(即今威宁)的传说进行了精心考证,得出“大花苗”移入乌撒最迟应在宋代以前的结论,并探讨了其迁徙路线;《大花苗的氏族》是一篇专门探讨贵州“大花苗”氏族组织的学术论文,首次对以往历史文献关于“大花苗”姓氏“有名无姓”的说法提出质疑,正确揭示了“大花苗”中“十二姓”或“十二氏”的社会结构特点,阐述了氏族组织的功能,并得出“大花苗”实行氏族外婚制和盛行交错表婚的结论。
后期研究:新中国成立后,杨汉先虽然行政事务繁忙,但仍坚持学术研究。1980年,他在《贵州民族研究》上发表了《贵州省威宁县苗族古史传说》,通过对苗族古史传说的研究,探讨了苗族的起源、迁徙以及与其他民族的关系等问题。他在文中指出,苗族最早居住在我国黄河流域,然后逐步向南和东南迁徙。此外,他还撰写了《基督教循道公会在威宁苗族地区传教始末》《基督教在滇黔川交境一带苗族地区史略》等文章,对基督教在苗族地区的传播历史进行了深入研究。

政治生涯与社会贡献
参与地方建设:1950年7月,杨汉先担任贵州省人民政府委员、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积极参与贵州省的民族工作,为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推动民族地区的发展出谋划策。他还参加了贵州民族学院的筹建工作,并于1955年开始兼任贵州民族学院院长。在他的领导下,贵州民族学院克服了各种困难,不断发展壮大,为贵州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民族干部和专业人才。1959年至1966年,杨汉先担任贵州大学副校长兼贵州省民族研究所所长,为贵州大学的发展和民族研究事业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参政议政:从1963年起,杨汉先连任政协贵州省第3-5届委员会副主席,同时他还是第1-3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在这些重要的政治岗位上,他积极反映少数民族的心声和诉求,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殊时期的经历
“文革”期间,杨汉先受到不公正待遇,被下放到农场劳动。尽管精神和身体受到极大摧残,但他跟随中国共产党、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粉碎“四人帮”后,他积极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饱满的热情重新投入到工作中,为贵州的教育事业和民族研究事业的恢复和发展积极奔走、努力工作。

晚年生活与传承
-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杨汉先虽年事渐高,但仍关注着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术研究。他经常指导年轻学者的研究工作,将自己的学术经验和研究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为贵州民族学研究事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接班人。
- 1998年10月,杨汉先先生去世,享年85岁。他的离世是贵州民族学界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但他留下的丰富学术著作和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在民族学研究和民族事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杨汉先先生的一生,是为民族学研究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也是为贵州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学术成就和社会贡献,不仅为苗族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理论支持,也为推动贵州乃至全国的民族学研究事业、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与梁聚五、石启贵被誉为民国时期的“苗学三杰”,是苗族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国民族学界的杰出代表。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6-25 09:46
上一篇:王家声下一篇:张克勤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
革命烈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浙江省委原书记
河北省委原书记
原中共中央委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
学贯中西的一代大家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物理学家
英勇献身的东源英烈
湖南省委原书记
辛亥革命元勋
原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唐代风水大师
蓝光地产集团原董事长
开国大校
解放军少将、空军技术部副部长
肃宁县人物
国务院原副总理
江苏籍烈士
革命烈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甘肃省委书记
河北省委原书记
第十二届中央委员
获金质奖章
中央军委纪委第二书记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晋东南分会原理事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理事
人民书法家
开国大校
开国少将
著名社会活动家
中国女子田径运动员
革命烈士
原贵州大学副校长
革命烈士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