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陆宗棠

革命烈士

陆宗棠[公元1918年-1950年] 贵州毕节威宁人物
陆宗棠,贵州省威宁县四甫乡高坎子村(今灼甫乡高营村)人。彝族,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威宁游击团创始人、政委,革命烈士。
陆宗棠:乌蒙山上的红色脊梁——一位革命烈士的壮丽人生

一、乌蒙山下的求学少年(1918 - 1937)
1918年,陆宗棠出生于贵州毕节威宁牛棚镇一个普通家庭。威宁地处乌蒙山腹地,地势险要,交通闭塞,少数民族聚居,经济文化落后。但陆宗棠的父亲深知教育的重要性,节衣缩食供他读书。童年时期的陆宗棠常常一边帮家里放牧,一边捧着书本学习,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出坚韧不拔的性格。

1932年,陆宗棠考入威宁初级中学。在学校里,他不仅成绩优异,更积极参加各种进步活动。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国领土,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这些消息传到偏远的威宁,激起了陆宗棠强烈的爱国情怀。他开始阅读《新青年》《大众生活》等进步刊物,与志同道合的同学组织读书会,探讨救国救民的道路。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此时正在求学的陆宗棠义愤填膺,他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抗日宣传活动,带领同学们走上街头,通过演讲、话剧等形式,向民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他常常对同学们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虽然不能上战场杀敌,但也要为抗战尽自己的一份力!”在这段时间里,陆宗棠的思想发生了深刻转变,逐渐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二、奔赴延安的热血青年(1938 - 1946)
1938年,在进步教师的指引下,陆宗棠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奔赴延安,寻求革命真理。他瞒着家人,与几位同学踏上了漫长而艰险的旅程。从威宁出发,经昆明、重庆,穿越重重关卡,历经数月跋涉,终于抵达革命圣地延安。

在延安,陆宗棠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在这里,他系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军事战略和游击战术,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思想教育。抗大“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深深影响了他,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授课更让他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陆宗棠在日记中写道:“这里是光明的灯塔,是我毕生追求的理想之地,我愿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1939年,陆宗棠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学习和训练更加刻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八路军120师工作,随部队转战晋西北、冀中地区,参加了多次反“扫荡”战斗。在战斗中,陆宗棠表现英勇,多次出色完成任务,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干部。

1943年,陆宗棠被调回延安,进入中央党校学习。这一时期,他深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进一步提高了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陆宗棠随部队奔赴东北,参与建立东北根据地的工作。在东北的两年间,他积极发动群众,开展土地改革,为巩固根据地、壮大人民武装力量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重返故土的革命火种(1946 - 1949)
1946年,根据党组织的安排,陆宗棠回到贵州开展地下工作。此时的贵州,国民党统治黑暗,人民生活困苦。陆宗棠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先后在威宁、赫章等地的学校任教,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

在威宁,陆宗棠利用课堂和课余时间,向学生传播进步思想,培养革命力量。他组织学生成立读书会,阅读进步书籍,讨论时事政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他深入农村,发动农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组织农民开展抗粮、抗税斗争。

1948年,陆宗棠在威宁牛棚镇建立了地下党支部,并担任书记。在他的领导下,党支部积极发展党员,扩大革命队伍,同时与周边地区的党组织建立联系,形成了广泛的地下革命网络。为了筹备武器弹药,陆宗棠冒着生命危险,多次潜入国民党军队驻地,收集情报,购买枪支。他还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争取到一些开明士绅的支持,为革命活动提供经费和掩护。

1949年,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贵州的革命形势也日益高涨。陆宗棠积极组织武装力量,准备迎接解放。他与其他地下党员一起,发动群众,组建了威宁游击团,并担任政委。游击团成立后,迅速发展壮大,多次与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武装展开战斗,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为解放威宁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血洒威宁的壮烈牺牲(1950)
1949年11月,贵州解放。陆宗棠带领威宁游击团积极配合解放军,迅速接管威宁县城,建立了人民政权。然而,国民党残余势力不甘心失败,他们勾结当地土匪、恶霸,发动反革命叛乱,妄图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

1950年3月,叛匪包围了威宁县城。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陆宗棠临危不惧,指挥游击团和解放军战士奋勇抵抗。在激烈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始终坚守在战斗第一线。经过数天激战,由于敌众我寡,县城最终失守。陆宗棠带领部分战士突围后,继续在山区开展游击斗争。

1950年4月,在一次战斗中,陆宗棠不幸被捕。敌人对他进行了残酷的审讯和折磨,妄图从他口中得到党组织的机密。但陆宗棠始终坚贞不屈,宁死也不向敌人屈服。他怒斥敌人:“你们这些反动派,迟早会被人民打倒!我为革命而死,死得光荣!”

1950年5月,敌人将陆宗棠押解到威宁城郊的荒山上。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陆宗棠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随后,被敌人残忍杀害,年仅32岁。


五、精神不朽的革命丰碑
陆宗棠牺牲后,威宁人民悲痛万分。当地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将他的遗体安葬,并自发为他守灵。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追认陆宗棠为革命烈士,并在威宁烈士陵园为他立碑纪念。

陆宗棠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从乌蒙山区走出,奔赴延安寻求真理,又回到故土点燃革命火种,最终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气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威宁儿女为建设家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如今,在威宁,陆宗棠的事迹被编入地方教材,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他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乌蒙山上,镌刻在人民心中。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6-25 09:54
上一篇:丁道衡下一篇:刘仁
中国科学院院士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届政协主席
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之堂弟
中共福建省委原书记
十二届中央委员
文化传承的践行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国务院原副总理
山东省委原书记
中央军委纪委第二书记
原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
杰出作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宋朝宰相,宋末三杰
中国作家协会
中国内地男歌手
甘肃省委原书记
清末民初著名画家
明代画家
北京大学校长
北洋军阀二十四位上将
革命烈士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中国科学院院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大革命时期高要县农民运动的领导者
广东省江城区籍烈士
革命烈士
广东省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红岩英烈,革命烈士
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近代镇压革命者
国民党将领
中国抗日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革命烈士
日英雄、双枪老太婆
解放战争烈士
著名革命烈士
现代史上著名的史学家
革命烈士
著名社会活动家
中国女子田径运动员
革命烈士
革命烈士
原贵州大学副校长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