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显武[公元1943年-1975年,革命烈士] 贵州黔东南州黎平县人物 男,侗族,黎平县岩洞镇铜关大寨村人,1943年农历12月8日生,196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5632部队,1967年入党,历任战士、班长、连队事务长、团后勤处助理员。1975年9月12日在四川省关中县因公牺牲。1975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5632部队政治处、双江区革委会及铜关公社革委会共同在岩洞镇铜关大寨村“布边简”修建烈士墓(亭)。 革命烈士吴显武生平事迹 一、成长背景与早年经历(1943-1964) 1943年,吴显武出生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黎平县地处黔东南腹地,群山环绕,民风淳朴,这里的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长期保留着勤劳勇敢的传统。吴显武的父母都是朴实的庄稼人,尽管家境贫寒,但始终教导子女要正直善良、热爱劳动。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吴显武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 少年时期的吴显武,对知识充满渴望。尽管当时农村教育条件有限,但他仍克服困难,坚持到当地的小学就读。在学校里,他不仅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还积极参与劳动和集体活动,常常帮助同学和邻里解决困难,展现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放学后,他总是主动承担家务和农活,放牛、砍柴、插秧,样样精通,成为父母眼中的懂事孩子。 19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黎平县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掀起了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的热潮。吴显武亲眼目睹了家乡在党的领导下发生的巨大变化,农民翻身做了主人,生活逐渐改善。这让他对党和国家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心中埋下了为人民服务的种子。他常常对身边的伙伴说:“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 二、投身革命事业(1964-1968) 1964年,21岁的吴显武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保卫国家的坚定信念,毅然报名参军,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战士。入伍后,他被分配到某部队服役。部队严格的纪律和紧张的训练生活,对吴显武来说既是挑战,也是磨练。他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军事训练中不怕苦、不怕累,无论是射击、投弹、越野跑,还是战术演练,他都刻苦钻研,反复练习,成绩在连队中名列前茅。 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吴显武不仅锻炼了强健的体魄,更培养了钢铁般的意志和革命精神。他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他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学习毛泽东思想,摘抄经典语录,写下心得体会。他在日记中写道:“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我要时刻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绝不辜负党和国家的培养。” 1965年,吴显武因表现突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宣誓那天,他激动地表示:“我将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成为党员后,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事事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无论是在日常训练还是执行任务中,他总是冲锋在前,不计个人得失,赢得了战友们的一致尊敬和爱戴。 三、边疆服役与无私奉献(1968-1975) 1968年,吴显武所在部队接到命令,调往边疆地区服役。边疆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但吴显武没有丝毫怨言,他说:“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到哪里去,保卫祖国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在边疆服役期间,他始终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与战友们一起巡逻放哨,守护着祖国的领土安全。 在边疆的日子里,吴显武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克服远离家乡的思念之情。但他把对家人的思念化作工作的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到部队建设中。他积极参与国防施工,在崇山峻岭中开凿隧道、修建工事,双手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身上留下了许多伤疤,但他从未喊过一声苦。他还主动帮助当地群众,为他们挑水、砍柴、看病,与边疆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1975年,吴显武所在部队奉命参加一项重要的国防工程建设。这项工程任务艰巨,时间紧迫,而且存在一定的危险。吴显武作为连队的骨干,主动请缨,承担了最困难、最危险的任务。在施工过程中,他始终坚守在第一线,带领战友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四、英勇牺牲与精神永存(1975) 1975年x月x日,在国防工程施工中,突然发生了塌方事故。当时,吴显武正在洞内指挥施工,他发现险情后,立即大声呼喊战友们撤离。就在战友们即将安全撤离时,一块巨大的岩石突然从洞顶坠落,眼看就要砸向一名年轻的战士。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吴显武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岩石,保护了战友的生命。而他自己,却被巨石砸中,当场壮烈牺牲,年仅32岁。 吴显武牺牲的消息传来,部队官兵和当地群众无不为之悲痛。他的战友们含泪为他整理遗物,发现他的日记里写满了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和对国防事业的无限憧憬。他的家人得知噩耗后,虽然悲痛万分,但也为有这样一位英勇的儿子感到骄傲。 吴显武牺牲后,部队为他追记一等功,并追认为革命烈士。他的遗体被安葬在边疆的烈士陵园里,墓碑上刻着“革命烈士吴显武之墓”几个大字,象征着他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伟大贡献。 吴显武的英雄事迹很快传遍了家乡黎平县。家乡人民为有这样一位优秀的儿女感到自豪,纷纷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英勇无畏的精神。黎平县政府在当地学校、社区开展了学习吴显武烈士的活动,让他的精神代代相传。 五、烈士精神的传承与影响 吴显武虽然牺牲了,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他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和解放军战士的初心和使命,展现了贵州黔东南儿女的英勇风采。他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无论是在军队还是在地方,无论是在和平年代还是在危难时刻,人们都以他为榜样,勇于担当,甘于奉献。 在黎平县,吴显武的故事被写入地方志,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素材。当地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到烈士家乡走访,讲述他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许多年轻人受到他的影响,积极报名参军,投身国防事业,或者扎根基层,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吴显武的精神也跨越了地域的界限,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一部分。他用生命践行的“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与无数革命先烈的精神一脉相承,激励着全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奋勇前进。 如今,每当人们来到吴显武的墓碑前,都会献上一束鲜花,表达对这位革命烈士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他的精神如同家乡的青山绿水,永远常青,激励着后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努力奋斗。吴显武,这位来自贵州黔东南州黎平县的革命烈士,将永远被人民铭记和敬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