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兴,一位在中国革命、建设进程中以坚定信念、卓越才能和无畏勇气著称的杰出人物。他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在隐蔽战线和地方领导岗位上均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成为人们心目中忠诚与担当的典范。 周兴于 1905 年农历九月出生在江西永丰。彼时的中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民族危机深重,社会动荡不安。永丰,这片土地虽不富庶,却有着质朴的民风和深厚的革命底蕴。周兴家境贫寒,幼年的他只接受过有限的教育,小学毕业后便不得不进入一家染布坊当学徒工。在染布坊的日子里,他受尽店主的欺凌与压榨,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了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也在他心中早早埋下了反抗压迫、追求公平正义的种子。 20 世纪 20 年代,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进步思想广泛传播。在宋大勋、袁佐龙等进步青年的影响下,周兴于 1924 年加入 “恩江学会”。在这里,他接触到了先进的革命理念,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始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1925 年底,经袁佐龙、黄欧东介绍,周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正式踏上了革命征程。1926 年 8 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此将自己的命运与党的事业紧密相连,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不懈奋斗。 1927 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白色恐怖笼罩全国。面对国民党的倒行逆施,中国共产党毅然决定武装反抗。同年,经袁佐龙介绍,周兴编入朱德教导团第三营,并参加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南昌 “八一” 起义。起义军撤离南昌后,周兴受党组织委派,秘密回到永丰、吉水,积极投身于组建农民游击队的工作,担任中共吉水折桂区委委员。在艰难的环境中,他深入群众,发动群众,为建立和巩固革命根据地而努力,为革命事业保存和发展了有生力量。 1930 年 10 月 7 日,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周兴先后担任肃反委员会秘书长、侦察部长、政治保卫局执行部长等职。为了工作方便,他改名周兴,此后这个名字伴随他走过了漫长的革命岁月。在中央苏区,周兴参与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以及历次反 “围剿” 斗争。他凭借着出色的侦察能力和坚定的革命意志,在复杂危险的环境中,为保卫革命根据地和红军队伍做出了重要贡献。1934 年 10 月,周兴跟随中央红军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期间他担任红一军团保卫局副局长、国家政治保卫局特派员、红军干部特派员等职。长征途中,环境恶劣,敌人围追堵截,周兴始终坚守岗位,为保护红军领导干部和队伍安全,与敌人斗智斗勇,历经无数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长征。 红军到达陕北后,周兴的工作重心转向保卫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安全。他先后担任西北政治保卫局侦察部长、局长、陕甘宁边区保卫处长、延安卫戍区副司令员、中央西北局社会部部长等职。在延安,保安处占据了延安古城的 “半壁江山”,因其工作的重要性和他在其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戏称周兴为 “周半城”。在此期间,周兴充分展现了其在政治保卫工作方面的卓越才能。1938 年,前来延安参观的一位教授带来助手沈辉,此人真名叫沈之岳,实际上是军统局长戴笠手下的骨干分子。沈之岳留在延安后,频繁打听领导人的生活情况,周兴等人敏锐察觉其可疑之处,随即派王范对其展开调查。沈之岳担心自己暴露,主动撤出了延安,从而使我党领导人的生命安全得以保障。1939 年,国民党军统局在汉中开设 “汉训班”,专门训练特务并将其潜伏到延安进行破坏活动。周兴带领团队成功破获这一重大案件,引起了毛主席的高度重视。毛主席对康生和周兴说:“这个案子给我们上了一课,特别是给那些对蒋介石存有幻想的人上了一课。可惜我们的布鲁太少了,今后要多调几个像布鲁这样的干部,来加强延安的保卫工作。” 周兴在延安保卫工作中的突出表现,为革命根据地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赢得了党中央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1949 年 2 月,周兴调离延安随军南下,4 月担任南京市公安局局长,为维护南京这座刚解放城市的社会秩序和人民安全积极努力。11 月,他又随刘邓大军进军西南,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公安部部长,同时兼任中共西南局常委、西南军政委员会常委、政法委副主任、最高检察署检察长、西南公安军政委等多个重要职务。在西南地区,他致力于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土匪武装,打击特务破坏活动,建立和完善公安保卫体系,为西南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恢复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4 年秋,周兴调到北京工作,先后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副部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在这期间,他参与了我国第一部《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起草的组织工作,为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他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在公安和检察工作中,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推动相关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1960 年 11 月,周兴调任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山东省军区政委,并于同年 12 月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山东工作期间,他积极参与地方的建设与发展,关心群众生活,推动各项事业稳步前进。1965 年初,周兴从山东调到云南,担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处常务书记、云南省省长。1968 年 8 月,云南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周兴任第一副主任。1969 年 4 月,在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周兴当选为第九届中央委员。1971 年夏,周兴被任命为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昆明军区政委和云南省军区第一政委,肩负起领导云南发展和稳定的重任。 在云南工作期间,周兴积极推动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他深入基层调研,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在农业方面,他重视农田水利建设,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努力提高粮食产量;在工业领域,他积极推动工业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管理和扶持。同时,他也关注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进步,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为云南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然而,云南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1970 年,云南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大案 —— 时任昆明军区政委与云南省革委会主任的谭甫仁将军被杀。周总理对此高度重视,立刻指示周兴组成破案小组进行调查。周兴临危受命,带领专案组经过艰苦细致的侦查工作,最终查明谭甫仁将军是被时任云南省军区保卫科副科长的王自正杀害。王自正原是反革命分子,解放战争时混入我军队伍,后因被家乡人举报而被关押,却趁机潜逃并偷取手枪,残忍地杀害了谭甫仁夫妇。谭甫仁遇害后,周兴接替了他的职务,继续为维护云南的稳定和发展而努力。 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和巨大的压力,严重损害了周兴的身体健康。1975 年 10 月 3 日,周兴在北京逝世,享年 70 岁。周兴的一生,从革命战争年代的枪林弹雨,到和平建设时期的默默耕耘,始终坚守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为中国革命、建设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在隐蔽战线的英勇斗争,保障了革命的顺利进行;在地方领导岗位上的辛勤付出,推动了各地的发展进步。毛主席曾对周兴给予高度评价,1937 年对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说:“我以为周兴是无产阶级的宝剑。”1962 年又在七千人大会上风趣地说:“唐朝有个周兴,是酷吏,残害百姓。我们的周兴是保卫人民的。” 周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被铭记,激励着后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奋勇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