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苏舜钦

北宋时期诗人、文学家

苏舜钦

苏舜钦[公元1008年-1048年,北宋词人]+像 四川德阳市中江县人物
苏舜钦,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省中江县),出生于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时期诗人、文学家。参知政事苏易简之孙。 
苏舜钦早年以父荫补太庙斋郎,调荥阳尉。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及第,历知蒙城、长垣县。他在政治上倾向于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庆历三年(1043年),因范仲淹举荐,召试授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庆历四年(1044年),以卖废纸钱办祀神酒会,被御史中丞王拱辰诬奏为“监守自盗”,罢官为民。庆历五年(1045年),南下苏州,筑沧浪亭自居。庆历八年(1048年),复官为湖州长史,未赴任即因病去世,时年四十一岁。
苏舜钦才华出众,在宋初与与穆修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其诗文质朴激切,是北宋诗文革新的重要作家,与欧阳修、梅尧臣交游,时称“欧苏”或“苏梅”。有《苏舜钦集》存世。

苏舜钦:铜山才俊的跌宕人生与文脉风骨  
(公元1008年—1048年,四川德阳中江人)  


一、铜山名门:簪缨世家的文脉基因  
苏舜钦生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祖籍梓州铜山县(今四川德阳中江县),祖父苏易简是宋初状元、参知政事,父亲苏耆官至工部郎中,兄长苏舜元亦以文学、书法名世,祖孙三代并称“铜山三苏”,堪称北宋西南文脉的璀璨符号。中江铜山苏氏自后蜀入宋,世代以儒学传家,苏舜钦幼承庭训,十岁通读《五经》,十三岁能作政论文章,少年时便立下“气欲吞逆羯”的报国之志。景祐元年(1034年),27岁的他进士及第,踏上仕途,从此以笔为刃,以政为业,书写了一段交织着理想与挫败的人生长卷。  


二、宦海沉浮:从地方能吏到改革先锋  
苏舜钦的仕途以基层磨砺起步。初任蒙城县令时,他目睹江淮饥荒,写下《城南感怀呈永叔》,痛陈“十有七八死,当路横其尸”的惨状,呼吁开仓赈济。景祐四年(1037年),他上《论五事》,主张设“悲田养病坊”抚恤贫疾,提出“明设严刑,大张宪网”以整饬吏治,展现出早熟的政治眼光。康定元年(1040年),西夏犯边,苏舜钦调任长垣县令,亲赴边境考察,写下《庆州败》,直斥宋军主将“偷生所夸咤,战死何足悲”,锋芒直指朝廷“将非其人”的积弊。  

庆历四年(1044年),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苏舜钦因岳父杜衍(时任宰相)举荐,擢任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成为改革派核心成员。他上《咨目七事》,建议范仲淹“培养宗室、整顿禁军、改革财政”,甚至提出“减省皇室经费,放减宫女”的激进主张,被时人视为新政“急先锋”。此时的苏舜钦,诗文与政论互为表里,《吾闻》一诗“予生虽儒家,气欲吞逆羯”,直抒投笔从戎的豪情,欧阳修赞其“笔力豪隽,超迈横绝”。  


三、进奏院案:理想主义者的致命一击  
庆历四年十一月,一场文人雅集成为苏舜钦命运的转折点。进奏院惯例以废纸换钱聚餐,苏舜钦邀集十余名同僚,饮酒赋诗,席间王益柔作《傲歌》,有“醉卧北极遣帝扶,周公孔子驱为奴”之句。反对派御史中丞王拱辰抓住“监守自盗”“大不敬”罪名,弹劾苏舜钦“亏败国体,诒笑四方”。宋仁宗震怒,苏舜钦被削籍为民,十余人牵连被贬,王拱辰狂喜“吾一举网尽矣”。  

这场看似荒唐的“公款吃喝案”,实为新旧党争的牺牲品。苏舜钦的罪名,表面是“鬻故纸公钱”,深层是改革派触动了既得利益集团。他在《答韩持国书》中悲愤写道:“嗟乎!懵者未必不为福,闷者未必不为贼,今虽坐事废逐,而交游断绝,无人肯顾,此正可以默坐自还其本也。”庆历五年(1045年)春,他携妻杜氏南下苏州,以四万贯钱买下城南废园,筑沧浪亭,自号“沧浪翁”,从此“时泛扁舟,醉卧水云间”,却在《沧浪静吟》中暗藏愤懑:“独绕虚亭步石矼,静中情味世无双。山蝉带响穿疏户,野蔓盘青入破窗。”  


四、沧浪余韵:从文政双进到诗画隐逸  
贬谪苏州的三年,是苏舜钦文学创作的巅峰期。他将愤懑注入山水,《淮中晚泊犊头》“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以淡远之景写沉郁之心;《沧浪亭记》更以“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道尽儒者“达则兼济,穷则独善”的坚守。同时,他深入研究杜甫诗作,辑成《老杜别集》,开宋代“尊杜”风气之先,清代叶燮评其“开宋诗一代之面目”。  

书法上,苏舜钦幼学颜真卿,后得怀素《自叙帖》真迹,苦练草书,独创“爽峭”笔法。欧阳修记载他“醉后落笔,人争藏之”,黄庭坚更称其“得古人笔意”。今存《游山五古帖》,笔势飞动如惊蛇走虺,正是其“胸中磊落藏五岳”的写照。  


五、赍志而殁:四十一载的生命绝唱  
庆历八年(1048年),新政失败,范仲淹、杜衍相继病逝,但欧阳修等旧友仍为苏舜钦奔走平反。五月,朝廷复其湖州长史之职。然而,长期的抑郁与酒疾已摧垮他的身体。十二月,苏舜钦病逝于苏州,临终前焚毁未竟文稿,唯留《临终献宋相公书》,仍念“陛下傥哀其志,赐之一官,使得毕力,死且不朽”。欧阳修亲撰《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痛惜“子美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称其“外貌魁伟,若不可犯,然中甚和易”。  

苏舜钦死后归葬润州丹徒,六年后(1056年),苏州百姓在沧浪亭立祠纪念。明清时期,其诗文入选《古文观止》《宋诗钞》,沧浪亭亦成为文人雅集之地。今四川德阳名人园塑“铜山三苏”群像,苏舜钦手持书卷,目光如炬,仿佛仍在诉说那个“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时代。  


六、历史坐标:从文脉传承到精神符号  
苏舜钦的一生,是北宋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缩影。他早于欧阳修推动古文运动,与梅尧臣并称“苏梅”,以“笔力豪隽”开宋诗风骨;他投身新政,以“急先锋”姿态冲击积弊,却成为党争的祭品。他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沉浮,更是理想主义者在集权时代的困境。然而,沧浪亭的清风、《老杜别集》的烛光、“铜山三苏”的文脉,终究让他超越了政治的窠臼——正如清代宋荦所言:“子美独崛兴于举世不为之时,挽扬刘之颓波,导欧苏之前驱。”  

在四川中江,苏氏家族的故事仍在流传。从苏易简的科举革新,到苏舜钦的诗文呐喊,再到苏舜元的书法纵横,铜山三苏以不同的方式,诠释着“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士人精神。而苏舜钦,这位41岁的“沧浪翁”,用生命写下的不仅是北宋文学史的重要篇章,更是中江文脉中永不褪色的风骨。  

此信息最后更新时间为:2025-6-16 10:32
上一篇:苏易简下一篇:刘宇亮
战国时期纵横家
原中央政治局委员
落马官员
山东省委原书记
著名诗词人
智能机械设备的研发
中国清代画家
中国作家
中国作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诗人、文化传播者、文艺活动推动者
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初唐奇谲诗人
中国古代十大文豪
唐朝宰相,中国六大政治家,唐朝诗人
书法家、篆刻家、诗人
元朝著名女诗人
清初著名学者、诗人
诗人、作家、书法家、新闻工作者
南宋末诗人、画家
中国古代十大文豪
清代女诗人
南宋末代皇帝
五代宋初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宋朝开国皇帝
五代宋初堪舆家
南宋学者,朱熹理学的继承人
北宋第五位皇帝
南宋第六位皇帝
宋朝第二位皇帝
宋朝第八位皇帝
南宋哲学家
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宋朝词人
宋朝风水师
南宋抗金忠义将领
西夏开国皇帝
北宋时期诗人、文学家
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战士
宋初状元
北宋时期诗人、文学家
北宋时期大臣
原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
中国内地男演员
北宋时期诗人、文学家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龙部落历史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