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宋英宗赵曙

北宋第五位皇帝

宋英宗赵曙

北宋第五位皇帝 —— 宋英宗赵曙
宋英宗赵曙,作为北宋第五位皇帝,以其独特的政治智慧和内敛的性格,在北宋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在位时间虽短,却积极推动改革,试图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对北宋的政治、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幼年入宫,命运转折
宋仁宗明道元年正月三日(1032 年 2 月 16 日),赵曙出生于濮安懿王府邸,他是宋仁宗堂兄濮安懿王赵允让的第十三子,母亲为仙游县君任氏。因宋仁宗子嗣接连早夭,在赵曙四岁时,被接入宫中,交由曹皇后抚养。景祐三年(1036 年),仁宗为他取名宗实,授职左监门卫率府副率,后又历官右羽林军大将军、宜州刺史。宝元二年(1039 年),仁宗的儿子豫王出生,赵曙便被送回生父赵允让身边。这段幼年入宫又出宫的经历,让赵曙对宫廷生活有了深刻体验,也为他日后的命运转折埋下伏笔。
回到王府的赵曙,性情纯孝,不好玩乐却喜好读书,吃穿都简朴得像一个儒生。每次见到老师都会身着礼服,言称应该对老师以礼相待。当时吴王宫教授吴充进献《宗室六箴》给仁宗,仁宗将其交给赵曙,赵曙便将它写在屏风上用来约束自身。皇祐二年(1050 年),赵曙升任右卫大将军、岳州团练使。
二、坎坷立储,终登皇位
嘉祐年间,仁宗因三个儿子相继早夭,且患病不能理事,宰相韩琦等人请求早立太子,仁宗以妃嫔有孕拒绝,后来生下女儿。韩琦再次进言,众臣商议立赵曙为太子。嘉祐六年(1061 年)十月,仁宗准备任命赵曙为秦州防御使,同时管理宗正寺,但此时濮王赵允让去世,赵曙正在服丧,四次上奏推辞,仁宗才允准他继续守丧。服丧期满后被实授秦州防御使、知宗正寺,赵曙再次推辞。
嘉祐七年(1062 年)八月,朝廷罢去赵曙宗正一职,改任岳州团练使。初四,赵曙被立为皇子,初九改名为赵曙。赵曙听到诏命后坚决推辞,仁宗多次派人前去劝告才答应。去往宫内居住前,他还告诫下人守好他的宅院,一旦皇帝有了儿子便会回来。随后赵曙迁居到清居殿,在宫中服侍仁宗。九月,被封为齐州防御史、钜鹿郡公。
嘉祐八年(1063 年)三月,仁宗逝世,曹皇后尊奉仁宗遗诏,奉赵曙为帝。赵曙登基后大赦天下,给文武百官都加了一级爵位,犒赏所有军人。册封妻子高氏为皇后,皇子赵顼为光国公,尊曹后为皇太后,请她参与处理军国要事,并且垂帘听政。赵曙登基后不久身体不适,便让曹太后代为处理政事。由于病情反复,身边的宦官在两宫之间散布谣言,挑拨曹太后和赵曙的关系,致使曹太后心生不满。曹太后找到韩琦和副宰相欧阳修,说赵曙不孝。韩琦回复曹太后,这是因为皇帝身体不适,您是仁德的太后,应该容得下自己的儿子。韩琦和欧阳修又去劝导赵曙,给他讲舜孝顺后母的故事。在韩琦和欧阳修的调解下,曹太后和赵曙的关系得到缓和。
三、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赵曙即位之后,积极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即位之初,他便向富弼等大臣问政,询问朝政弊病,富弼等人建议逐渐实行改革。赵曙又问用宽容仁和治理国家如何,大臣吴奎表示,即使宽容治国也要有必要的约束。赵曙采纳了臣下的建议,同时将正直的谏官召回朝廷任用。他下诏延长官员的转职、升迁年限,缓解了 “冗官” 现象给朝廷财政造成的压力。在科举制度方面,恢复了武举。然而,赵曙执政时,封桩库、左藏库等国库空虚。以治平二年(1065 年)为例,这一年宋朝岁入虽达一亿一千六百一十三万银两,官费、军费等支出却达一亿二千零三十四万银两,入不敷出。面对如此严峻的财政状况,赵曙积极寻求解决之道,试图通过改革来扭转局面。他鼓励大臣们提出开源节流的建议,对一些不必要的宫廷开支进行削减,同时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管理和监督。
四、濮议之争,朝堂动荡
治平元年(1064 年)五月,曹太后还政于赵曙,赵曙病愈后开始亲政。韩琦等人上奏提议请求有关部门讨论赵曙生父的名分问题,赵曙表示希望等大祥之后再讨论此事。次年四月,韩琦等再次上奏,商谈祭祀濮安懿王的名分问题和宋仁宗的祭祀问题。以宰相韩琦为首的一干大臣认为应当尊濮安懿王赵允让为 “皇考”,而以司马光、吕诲为首的一干大臣则坚决反对,并且举出汉光武帝和唐高宗的例子,认为仁宗曾抚养过赵曙,又传位给他,恩德已经超过了濮安懿王,应该尊赵允让为 “皇伯”。中书省宰相则认为,濮安懿王是赵曙的生父,儿子给父亲尽孝心是应该的,并且搬出《礼记》的话反驳,双方争执长达十八个月。
治平三年(1066 年)正月,欧阳修向曹太后提交关于称濮安懿王为 “皇考” 的诏书,得到太后签押。赵曙得知后下诏宣布结果,濮安懿王、谯国夫人王氏、襄国夫人韩氏、仙游县君任氏,可令皇帝称亲,濮安懿王称皇,王氏、韩氏、任氏并称后。司马光、吕诲对结果仍有微词,于是被贬。这场 “濮议之争”,表面上是关于皇室礼仪名分的争论,实则反映了北宋朝堂上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的博弈。它对北宋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朝廷内部的矛盾更加复杂尖锐。
五、支持修史,重视文化
赵曙在位期间,对文化事业极为重视。颁布《明天历》,为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时间依据。治平三年(1066 年),他命令司马光修撰《资治通鉴》,并且允许司马光查看龙图阁、天章阁等书阁秘藏的皇室典籍,还批准提供相应的物资,使得司马光在编写之初就具有坚实的经济基础。此后的十多年间,司马光潜心修撰《资治通鉴》,这部史学巨著对后世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赵曙还重视宗室的教育,为宗室增加了各个阶段的教师几十人,致力于提升宗室子弟的文化素养,为北宋培养了一批有识之士。
六、因病离世,壮志未酬
治平三年(1066 年)四月,司马光进呈《通志》八卷,此书以《史记》为依据编成五卷《周纪》、八卷《秦纪》,赵曙看后大为赞赏,鼓励他继续编修,并且为他设立书局,专门编写此书。十一月,赵曙生病,下令天下的罪犯都减轻一级罪罚。十二月,赵曙册封赵顼为皇太子。赵曙还曾对赵顼表示,士大夫的儿子迎娶公主后,都需要对公主礼让,他为此感到不安,不能因为皇权的富贵而违背人伦,希望可以下诏改变,但因为患病没有实行。
治平四年(1067 年)正月,赵曙下令将天下罪犯的刑罚减轻一等,判处流放刑罚以下的释放,群臣为赵曙上尊号为体乾膺历文武圣孝皇帝。正月初八,赵曙在福宁殿去世,时年三十六岁,谥号为宪文肃武宣孝皇帝,庙号英宗,葬在永厚陵。其子赵顼即位,是为神宗,神宗即位后于元丰六年(1083 年)十一月为他上谥号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赵曙在位时间虽短,但他积极改革、任用贤才、重视文化的举措,为北宋后来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他的早逝令人惋惜,其未竟的事业和理想,也成为北宋历史发展中的遗憾。

上一篇:汉灵帝刘宏下一篇:宋神宗赵顼
南宋末代皇帝
北宋第五位皇帝
山东省委原书记
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务院原党组成员
赵国君主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南宋第六位皇帝
广西壮族自治区原党委书记
宋朝第八位皇帝
宋朝第四位皇帝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原总书记
南宋末代皇帝
五代宋初堪舆家
北宋第五位皇帝
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
宋朝第八位皇帝
宋朝第四位皇帝
南宋第六位皇帝
宋朝风水师
南宋哲学家
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宋朝词人
宋朝第三位皇帝
宋朝词人

最新评论

2024全球富豪榜

百岁老人榜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明家

企业家

2024年各省首富榜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百岁老人

Archiver

手机版

小黑屋

520笔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