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景深[公元1902年-1985年,民间文学家、戏曲学家]+像 四川宜宾市叙州区人物 赵景深(1902年4月25日—1985年1月7日),曾名旭初,笔名邹啸,祖籍四川宜宾,生于浙江丽水,中国戏曲研究家、文学史家、教育家、作家。 1922年毕业于天津棉业专门学校后,入天津《新民意报》编文字副刊,并组织绿波社,提倡新文学。1930年起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曾任中国古代戏曲研究会会长,中国俗文学学会名誉主席,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上海分会主席等。在元杂剧和宋元南戏的辑佚方面作了开创性工作,对昆剧等剧种的历史和声腔源流及上演剧目、表演艺术均有研究。著有《曲论初探》《中国戏曲实考》《中国小说丛考》等十多部专著。 赵景深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民间文学家、戏曲学家、文学史家、教育家和作家。以下是他的生平介绍: 早年经历 1902年4月25日,赵景深出生于浙江丽水,祖籍四川宜宾。他少年时在安徽芜湖读书,1920年考入天津棉业专门学校。在学校期间,他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积极参与文学活动。1922年毕业于天津棉业专门学校后,赵景深进入天津《新民意报》编文字副刊,并组织绿波社,提倡新文学,同焦菊隐、万曼等编《微波》《蚊纹》《绿波周报》等刊物。他还向郑振铎编的《儿童世界》《文学旬刊》投稿,展现出了卓越的文学才华。1923年,赵景深加入文学研究会,进一步融入了新文学的圈子。 创作与翻译生涯 赵景深的创作风格多样,作品涵盖了诗歌、小说、散文等多个领域。他的第一本诗集《荷花》出版于1928年,那时他才26岁。他的诗歌创作受到徐志摩的影响,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同时又带有他自己独特的童心和童话色彩。他的第一本小说集《栀子花球》也出版于1928年,作品平易而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此外,他的散文也富有诗意,与他编的书一样,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翻译方面,赵景深是较早把安徒生作品介绍到中国读者的翻译家。1924年,他翻译了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衣》《火绒匣》《白鹄》等,并在商务的《少年杂志》上发表。此后,他还翻译了俄国作家契诃夫、屠格涅夫等人的作品,为中国读者打开了了解世界文学的窗口。 教育与编辑工作 1924年秋,赵景深到湖南第一师范任教,同田汉、叶鼎洛等编辑《潇湘绿波》杂志。1925年回上海后,他先后担任上海大学教授和开明书店编辑,并主编《文学周报》。1930年,赵景深开始任北新书局总编辑,直至1951年。在此期间,他还主编《现代文学》,并担任复旦大学教授,开始在高校讲坛上传播文学知识。 在编辑工作中,赵景深认真负责,对来稿每稿必亲自审阅。只要来稿稍有可取之处,他必为之修改润饰,尽量刊登。如果实在不能用,也会复信指出不足之处,并且予以鼓励,对于来信求教者亦是如此。他主编和参与编辑过几十种刊物和报纸副刊,为推动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术研究转向与成就 1933年,受郑振铎的影响和鼓励,赵景深从创作与翻译转而研究古代戏曲与小说。他凭借着勤奋和扎实的学术功底,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仅戏曲研究主要著作就有《宋元戏曲本事》《元人杂剧辑选》《读曲随笔》《小说戏曲新考》《元人杂剧钩沉》《明清曲谈》《元明南戏考略》《读曲小记》《戏曲笔谈》《曲论初探》《中国戏曲初考》等10余种,计数百万字。 他在元杂剧和宋元南戏的辑佚方面作了开创性工作,通过对大量古籍的梳理和研究,挖掘出了许多珍贵的戏曲资料。他还系统研究前人戏曲理论,为中国戏曲批评史的研究开辟了道路。例如,他的《曲论初探》开创了戏剧理论批评史的先河,在书中他对民间戏剧,特别是明代的民间戏曲加以特别的注意,突破了传统观念,展现出开阔的学术视野。 在研究戏曲的过程中,赵景深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40年代,他拜昆剧名旦尤彩云、张传芳为师,苦学8年昆曲。他还与友人俞振飞、徐凌云及“传”字辈演员相互切磋,深入了解昆剧的艺术生命与魅力。他不仅研究昆剧的历史和声腔源流,还对其上演剧目、表演艺术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他主编出版了《谈昆剧》《关于唱曲用的曲谱》《唱曲偶记》《昆曲的鱼模韵》等,帮助群众认识昆剧,扩大了昆剧的社会影响。 除了戏曲研究,赵景深对民间文学也有着深入的研究。他早年就开始研究民间故事和童话,出版了《童话概论》《童话学ABC》《民间故事研究》《民间故事丛话》等著作。他对民间文学的重视和研究,为中国民间文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晚年生活与贡献 解放后,赵景深一直在复旦大学任教,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文学人才。他曾任中国古代戏曲研究会会长,中国俗文学学会名誉主席,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上海分会主席等职务,在学术界有着崇高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力。 “文革”期间,赵景深也未能幸免,被关进“牛棚”。但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学术操守和人格尊严,在困境中坚持自己的信念。“文革”结束后,他不顾年事已高,继续投身于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为中国文学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赵景深一生俭朴,不吸烟、不喝酒,他的收入除家用外,多半用于买书。他藏书丰富,逝世后家属遵其遗愿,将所藏图书连同平生著作全部捐献给复旦大学图书馆,计线装书2195种8052册,中文平装书9000余册,外文书200余册,共计2万余册,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1985年1月7日,赵景深先生逝世,葬在无锡青龙山。他的一生,是为文学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在民间文学、戏曲学、文学史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学术著作和教育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和学生,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来人在文学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