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丘贺[汉][麒麟阁十一功臣] 山东潍坊市诸城人物 梁丘贺,西汉琅邪诸(今山东诸城)人,字长翁。初从太中大夫京房受《易》,后更事田王孙,与施雠、 孟喜并为门人。由是《易》有施、孟、梁丘之学。宣帝求京门人,因召以为郎。以卜筮有应验得近幸,为太中大夫、给事中,官至少府。《梁丘易》得立为博士, 年老终官。著作已佚。清马国翰辑有《周易梁丘氏章句》一卷。 一、生平概述 梁丘贺,复姓梁丘,字长翁,生卒年不详,是西汉时期琅邪诸(今山东潍坊市诸城)人。他是西汉著名的易学家,也是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以其在易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和在政治上的贡献而闻名于世。 二、家世背景 据一些说法,梁丘贺的祖先姜据,是齐侯的同姓大夫,因精通《易经》获赐梁丘采邑,其家族便以梁丘为姓。这种家族渊源或许为梁丘贺对《易经》的热爱和研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让《易经》的智慧如同血脉般在其家族中流淌,驱使他踏上易学之路。 三、易学求学经历 师从京房:早年,梁丘贺以能心计而为武骑。但当时儒学兴盛,许多人通过学习《易经》入仕为官,他便弃武从文,前往长安跟随太中大夫京房学习《易经》。京房是当时有名的经学大师,其师为杨何,杨何的老师则是在东武设馆传经最早且卓有成效的王同之一脉。梁丘贺在京房门下开始深入研习《易经》,为其日后的学术成就打下了基础。 转投田王孙:后来京房调任齐郡太守,梁丘贺转投到田王孙门下继续学习《易经》。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与施雠、孟喜同为田王孙门人。在田王孙的教导下,梁丘贺的易学造诣进一步提升,对《易经》的理解更加深刻,逐渐成为一代易学大师,并开创了易学中的梁丘氏学派,即“梁丘学”。 四、入仕为官经历 初入仕途:梁丘贺学成《易经》后,起初担任都司空令。但后来曾因犯罪被免官,被贬为庶人。不过,他凭借自身的学识和人脉,得以待诏黄门,为宫中的侍中讲学。汉宣帝推崇易学,派人寻找京房的门徒,当时梁丘贺的门徒中有在汉宣帝身边担任侍中的,便极力向皇帝举荐梁丘贺,称他精通易学。汉宣帝召梁丘贺入宫讲学,对他的讲解十分赞赏,于是任命他为郎官。 受到宠信与晋升:梁丘贺为人小心周密,这一性格特点使他深得汉宣帝的信任。他多次为皇帝占卜吉凶,且多有应验,因此更加受到器重。例如,有一次在饮酎大礼中,他通过筮占预测到兵谋不吉的危机,使得汉宣帝能够及时回銮,避免了可能的灾祸,从此便更加近幸。他也因此不断得以晋升,从郎官逐步升为太中大夫、给事中,最终官至少府,成为九卿之一,地位显赫。 五、学术成就与传承 开创“梁丘学”:梁丘贺所开创的今文《易》学“梁丘学”,与施雠、孟喜、京房的易学同被列为学官,对后世易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朝廷设置五经博士传授五经的背景下,梁丘贺的易学能够脱颖而出并立于学官,足见其学术造诣之高和影响力之大。《汉书·艺文志》之《易》类载有《章句》施、孟、梁丘各两篇,虽今已佚,但清人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周易梁丘氏章句》一卷,可略窥其学术著作的风貌。 易学传承:梁丘贺将其易学传授给儿子梁丘临。梁丘临从小跟随父亲学习《易》学,学问精熟。汉宣帝甘露三年(前 51 年),梁丘临奉旨赴家乡琅琊东武,问学诸儒于石渠阁。此后,他的学问更加精湛,专行京房法。汉宣帝挑选了高材郎十人跟从梁丘临讲学,当时以五经闻名的博士王吉也对梁丘临深为佩服,让其子拜临为师专学《易》学。梁丘临又授徒五鹿充宗,充宗再授徒士孙张、邓彭祖、衡咸等,使得梁丘氏之《易》学得以广泛传承,形成了士孙、邓、衡等学派分支,在易学传承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六、政治影响 作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梁丘贺在政治上也有一定的影响。虽然他并非以军事或政治谋略等方面的突出功绩而闻名于世,但他凭借对《易经》的精通和占卜应验等能力,为汉宣帝提供了一定的决策参考和心理支持。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易学被视为一种能够洞察天机、预测吉凶的学问,梁丘贺能够通过筮占等方式为皇帝预警潜在的危机,如饮酎大礼中的兵谋不吉预测,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朝廷统治的稳定,也体现了他在政治决策中的特殊作用。同时,他官至少府,掌管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室手工业制造等事务,在经济管理和皇室事务等方面也承担着一定的职责,对朝廷的财政和皇室生活等方面有着相应的影响。 七、历史评价 梁丘贺在历史上主要以易学大师的形象被铭记。他开创的“梁丘学”丰富了西汉时期的易学体系,其易学传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易学人才,为《易经》的传播和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政治上,他小心周密的处事风格和对皇帝的忠诚,以及通过易学为朝廷提供的特殊服务,使他得到了汉宣帝的信任和器重,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虽然他没有像一些功臣那样有显赫的军事或政治改革等方面的功绩,但他在文化学术与政治结合的领域有着独特的贡献,成为西汉时期文化和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也因此得以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被后世所铭记和传颂。 八、晚年及身后 梁丘贺年老后终于官任上,结束了他辉煌的一生。他的易学思想和学术传承却得以延续,其子梁丘临以及众多门徒继续传播和发展“梁丘学”,使其在汉代易学领域保持着重要的地位。他的事迹也成为了后世研究西汉时期易学发展、文化传承以及政治与文化关系等方面的重要素材,展现了那个时代独特的文化风貌和学术氛围。 总之,梁丘贺以其在易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在政治上的独特贡献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成为了西汉历史上一位颇具特色和影响力的人物。他的生平经历不仅是个人奋斗与成就的体现,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思潮、政治环境以及学术传承等多方面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