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昆(1917—2000年)民国6年(1917年)10月生于今济南市莱芜区大王庄镇白炭坡村。民国27年(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参加八路军。1982年离休。2000年8月在北京病逝。
# 宋昆:从齐鲁大地走出的军旅科技先锋
在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与新中国国防建设的征程中,宋昆是一位从齐鲁大地走出的传奇人物。他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战火淬炼,后又投身军事科技研发与院校建设,用一生书写了对国家和军队的无限忠诚。
## **一、投身革命:战火淬炼的齐鲁儿女**
宋昆(1917—2000),出生于今济南市莱芜区大王庄镇白炭坡村。1938年2月,年仅21岁的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毅然投身八路军,从此踏上革命征程。
**抗日战争时期**,他转战齐鲁大地,参加大小几十次战役战斗,在血与火的洗礼中锤炼出顽强的战斗意志。**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参与鲁南、莱芜等重大战役,作为政工干部,他深入基层鼓舞士气,为战役胜利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始终以坚定的信仰和果敢的作风,展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
## **二、援朝作战:横跨战场的政工骨干**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宋昆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某军某师政治部主任。在异国战场上,他既要协助军事主官指挥作战,又要负责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稳定军心、凝聚战力。
他深入前线阵地,开展战前动员与战后慰问,将政治工作贯穿于作战全程,为部队构筑起“精神防线”。这段经历不仅考验了他的军事素养,更彰显了他在复杂环境下统筹全局的能力。
## **三、科技强军:装甲兵科研的拓荒者**
从战场归来后,宋昆迎来新的使命——投身军事科技研发。
- **1959年**,他主持组建**装甲兵科学技术研究所**并任所长,从零起步搭建科研团队,聚焦装甲兵装备技术攻关,为我国装甲兵现代化建设埋下“科技种子”。
- **1962年**,他进一步主持组建**装甲兵科学技术研究院**并担任院长,推动科研体系化发展。在当时科研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他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助力装甲兵装备从仿制走向自主研发,为我国陆军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奠定重要基础。
## **四、院校育人:军医大学的领航者**
1976年,宋昆调任**第四军医大学政委**。他深知军事医学人才对国防的重要性,上任后狠抓教学质量与学科建设,推动医学科研与临床实践结合,培养了大批优秀军医人才。
在特殊历史时期,他以坚定的原则性和灵活的工作方法,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为军医大学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展现了一名高级政工干部的政治智慧。
## **五、荣誉加身:一生奉献的勋章印记**
宋昆的军旅生涯满载荣誉:
-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先后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表彰抗日战争功绩)、**三级解放勋章**(表彰解放战争功绩);
- 因抗美援朝作战贡献,获颁**朝鲜国旗勋章**、**朝鲜独立自由勋章**;
- 1980年任**总后勤部顾问**,1982年离休,2000年8月在北京病逝,走完了波澜壮阔的一生。
## **结语:从战士到科研先锋的时代印记**
宋昆的一生,是中国革命与国防建设的缩影——从齐鲁山村的热血青年,到横跨战场的政工骨干,再到军事科技与院校建设的领军者,他始终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
他用“战场敢拼命、科研敢创新、育人敢担当”的精神,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正如他参与组建的装甲兵科研机构,虽已融入时代洪流,但其拓荒者的身影,永远镌刻在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史册中。